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明:天佑传 » 第一序:归来,明末

第一序:归来,明末

    有明一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享国276年,传位一十六帝,起于一介乞丐朱重八,洪武千里远逐蒙古至漠北,使元朝削去帝位,成祖五次北伐,立下君王死社稷的祖训。\t\

    中国历朝历代,唯有它,起于夷狄围剿,终于外敌入侵,自始自终,不和亲,不媚敌。

    终于内乱,攘外而不安内,终败于义军之手,仅仅在位十七年的明思宗朱由检,不恨自己生不逢时,连年灾荒,国家积贫积弱,只恨自己才不比秦皇汉武,德未及唐宗宋祖。

    及至吊死煤山,只留有“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的唏嘘感慨。

    恳求闯王李自成能够接过大统,不伤害它皇明遗民,谁曾想,让关外的后金摘了桃子,江河破碎,神器更易。

    时间的长河仿佛停留在崇祯十七年的那个春天。

    本该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顺天府却被百年难遇的大沙暴困扰,连年的战争让城内鼠疫四起,失散的民心,萎靡而虚弱的兵丁,稀稀落落的分散在高耸的城头,正如那天边的太阳,即使它再如何光芒万丈,终有落日的时候……这一切,无不预示着一个王朝的衰亡。

    四月二十五日,皇明的最后一天早朝,洪武皇帝打下的江山,即将易主。

    城内的贵族地主们早已逃的逃,躲的躲,百姓们翘首以待,希冀于李闯王的部队入城会给这个虚弱的国家带来他们想要的新生,让人民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可惜,不能,李自成的部队不是圣贤,也没有达到真正的觉醒,而且众所周知的,他们很快就在清军的铁蹄之下撤往西北了。

    这最后一天的早朝,年仅三十四岁的朱由检早已因国事外敌内乱天灾熬白了头发,疯疯癫癫的在龙椅上自言自语。

    宽大的蟒金龙袍无法掩盖的是他消瘦的身躯,明晃晃的平天冕无法掩饰他的落魄,他仍然是皇明帝国的皇帝,但是朝堂之上,已无一人听其调遣。

    他落寞痛哭,哀嚎着为什么没有人上朝,连连大喊:“谁人为朕鸣鼓上朝?”

    大堂之上,回声传来,死寂和苍凉笼罩在太和殿中。

    陪伴在明皇身边的周皇后应答道:“他们都跑了,没有人能为我们击鼓了,就让妾身为陛下击鼓吧!”

    见到有人应答,明皇无比兴奋,连声道:“爱妃速去,速去。”

    天边的晨曦升起,一个身材单薄的女子,使劲气力,拉起撞钟,古朴沉闷的钟声响起,钟还是那个钟,只是这一次,它再也唤不回那些文武百官……

    迎着初生的新阳,带着希望的鼓声,却只能是王朝的丧钟。

    良久,一位鬓角斑白的老者,身着太监服饰外套将军战甲,一冲一缓,显得十分滑稽。

    他就是明皇身边的太监总管王承恩,领着三千太监与锦衣卫血战城头,刚刚闻金归来,面见天子,入殿便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三呼万岁。

    看着这个与自己感情上情同父子的老太监,甲胄上血迹连连,明皇来不及感慨客套,便出声问道;“还有多少人?”

    “不足千人,俱已精疲力竭,臣恐闯贼不日就将攻入城中,陛下,臣择人定拼死护送皇上出城。”

    明皇摇了摇头,周皇后也出言道:“我虽是一介女流也不愿苟且偷生,就让我也为皇明殉葬吧。”

    明皇遥望着东北的天边,那边,有关宁铁骑和吴三桂,他们明明可以来护驾的……

    可惜,当年袁崇焕救驾晚了,他朱由检挺了过去,而这一次,不行了……

    “老奴,为陛下去争取时间,答应我,这一次不要再任性了……”

    “……亚父,一路走好,待到闯军入城,你便降了吧!”明皇最后悲凉的说到。

    似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他这一辈子,无甚才能,除了年轻时尚算是大内高手练有一身武艺,年纪不下不惑时,反水魏忠贤,帮助他他从小看到大的信王朱由检登上皇位,一直无子无德,零丁孤苦,近六十年的人生里,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服侍着明皇,他明白明皇虽然生性谨慎自大而又猜忌,对他这个大太监却是无比宠幸。

    闻此殊荣,王承恩感激涕零的说到;“当年魏忠贤作乱朝野之时,曾留有一秘密小道,望陛下前往,臣保证定能护送皇上皇后狩离顺天,前往应天府延续大统……”

    “不必了,此天赐朕无能之罚,亚父,既是不打算投降,朕赐你最后一道圣旨,一定要活下去,最好能重新联络到东厂寻回朕遗落在外的朱三皇子,可以的话,就让他去江南继承大统,不行的话,就让他好好生活,自己择机行事,至于这紫禁城内,皇子能活几个便是几个吧……”

    勋贵皇室,都是农民军劫掠屠杀的重点对象,尤其是皇帝后裔,可以预料到会是片甲不留。

    “朕非亡国之君,君皆亡国之臣。”

    这是明皇朱由检的遗言,有明皇为自己辩解的因素在,但是这些东林党,在最后王朝终结之时,甚至还没有几个太监能干?千古未有闻之。

    ………………………………

    最后,闯军入城,东林党降,大太监王承恩拒不投降被凌迟,明皇在癫狂中亲手送走了自己最爱的皇女长平公主朱媺娖和周皇后。

    疯癫垂危的他身边再空无一人,他提起天子剑,割去蟒龙袍,松去了冠冕,披头散发,无限沧桑,最后留恋的看了一眼那至高无上的龙椅,望了一眼天边,那是皇明的大好山河。

    这位十六岁即位的少年天子,犯过许多错误,但他没有对不起皇明,最后以身殉国,吊死在了煤山上。

    血染山河谁落泪,漂零巫山晚梦吟。

    异世界的一位纯朴愤青江小白,正看着电视剧“江山”时,发出由衷的叹惋。

    如果清军因为皇太极的死而内乱,袁崇焕能更有才干一些,能将清军早早赶出皇明,吴三桂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利己主义者,天下能够不那么多天灾人祸,皇明统治者能够早些醒悟,为臣者可以不那么贪腐无能,也许——这皇明便不仅仅只是流传十六帝十二代人,江山便破碎飘零,女真铁蹄踏遍中原大地。

    在这里感慨万千,不仅是因为皇明本身的特殊性,少年个人的感怀激情,还有家里长辈世代也一直念叨的缘故。

    他们家族是皇明建文一脉的后裔,而他虽说是明皇建文的第二十九世孙,但实际上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十六岁高中生,年少但也无为。

    在这里呜呼哀哉又有什么用呢?千万人长吁短叹,也无法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

    冥冥之间,江小白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道道机械音:“你是否感到人生孤独死寂,愿意为了皇明天下回到过去,拯救天下苍生?倒计时三……”

    “我愿意。”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江小白连声回应到。

    周围顿时异象环生,江小白不禁暗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啊?难道是历史版的无限恐怖?穿越这种事情真的存在吗?”

    不待多想,江小白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登时昏了过去。

    周边的时间长河开始倒流,发生过的事情回到了起点,时间又回到了崇祯十七年。

    那个令人唏嘘的岁月,白骨立于野,兵戈不断,内忧外患的时代。

    天灾人祸,外敌内忧,无有钱粮,无有转折,皇明就在这内忧外患中,度过了最后十几年,直到那个春天。

    皇明再也不用维持天下秩序了,星辰也会衰老,何况一个皇朝呢?

    一只碗,承载着家中许多病死的兄弟,带着少年天子的理想与狂妄,面对元军依然慷慨,笑对天下诸侯,鄱阳湖中天相助,滁州城外小明王,日月重开大宋天。

    一袭袍,三十年边关外患,天下大灾,仍不失皇朝气节,英勇作战破顺贼,滁州大捷保国本,外战大败锦州城,山海关倾覆,皇明灭亡,女真马踏中原,清明相续。

    汉人最有骨气的政权,最凄惨,最传奇的王朝——皇明落幕了。

    但也许他在另一个时空,会有不一样的境遇,皇明,皇明,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