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无限穿越之崇祯大帝 » 第七章开局第一步

第七章开局第一步

    由于昨晚想事情想了一晚上,这不,崇祯又到了日上三竿才睁开了眼睛。

    扭头看了看,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动静。

    “嗯”,他轻哼了声,心想多亏自己提前安排了不让他们来打扰自己,要不然,好梦又做不成了。他想着想着,伸了个懒腰,两腿蹬了蹬,感觉休息的还可以,精神很好。

    “咳”,他重重的咳了一声,马上外面就听到了动静,紧接着就是门“吱呀”被推开了,虽然声音很小,太监宫女们的脚步也很轻,但他还是听得很真切。

    一个小太监步履轻盈的疾步来到床边,跪地行了一礼,谄媚的说道:“奴婢伺候圣上”,说着便伸出手来做了个“扶”的姿势,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扶。因为他知道崇祯会自己坐起身子,然后再等着伺候。

    崇祯虽然没有这个身子本来的记忆,但是又没病没灾的倒是也没想过让太监真的扶他坐起来。所以,他直接坐了起来,一看,还是昨天那个叫什么来着!哦对了好像是叫“王元”。

    一阵折腾,他很舒服的洗漱完毕,也穿戴整齐了,因为他提前安排了这几日不上朝,所以太监们给他拿的都是皇帝平时穿的常服,昨天他刚穿越过来,心里着慌没有在意穿的衣服,今天心境已经恢复平和了,这才观察了一下自己的穿戴。

    袍子是黄色,盘领、也就是“圆领”,领部右侧钉纽襻扣一对、大襟钉系带两对,用以系结固定。在前胸、后背、左肩与右肩处饰有团龙纹样,在两肩团龙之上又加饰日、月二章纹,日纹在左、月纹在右。两袖往袖口处逐渐收窄,底边呈弧形,袖端开口,有极窄的缘边。袍身两侧开裾,在大、小襟及后襟的两侧各接出一片(共四片),这个称为“摆”或“双摆”。另在后襟腰部两侧钉有带襻,用来悬挂革带。

    革带:用玉带銙(带版),故也称为“玉带”。带銙共二十枚,外形大小各不相同,都有特定的名称:三台(大小共3枚)、圆桃(6枚)、辅弼(2枚)、挞尾(2枚)、排方(7枚)。带鞓用皮革制成,外包黄色织物,表面饰描金线五道。带鞓分作三段:左段(缀三台中心方、左小方、左三圆桃、左辅、左挞尾)、右段(缀三台右小方、右三圆桃、右弼、右挞尾)、后段(缀排方),左段与右段内侧各钉副带一条,上有小孔,后段两端有金属带扣一对,与副带连接,并通过小孔调节带鞓的围度,而整条革带的开口则在正前方三台处,以金属插销作为开合机关。由于常服革带要大于人体腰围,所以不具备束腰的功能,靠圆领上的带襻虚悬于腰部。

    冠,用乌纱帽于外,冠后立有折角一对,末端朝上。用细竹丝编成内胎,内衬红素绢,外蒙一层黄素罗,再以双层黑纱敷面。后山饰有二龙戏珠,龙身为金蕾丝编成,嵌有各色宝石及珍珠,龙珠用金制成火焰及花形底托,中间嵌珍珠一颗。系结、系带也以金蕾丝制作,镶有绿宝石。冠后折角为竹胎纱面,用金片折卷成缘边。

    靴,用皮革制作,靴筒由左右两片缝合而成,靴面则分为三片,前面两片,后跟一片,靴筒内衬有织物制作的护膝,靴底为粉白色,这个靴子也被称作“粉底皁靴”。

    ……

    看着自己的装束,崇祯默默欣赏了一会儿。

    忽然,崇祯冲着小太监王元怒道:“王元你可知罪?”

    王元吓了一跳,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以头杵地,不知道皇帝为何生气,只吓得是三魂七魄去了一半,哆嗦着不敢应声。

    看了看王元的样子,崇祯差点笑出来,所幸那王元伏在地上哆嗦呢,也没看到崇祯的表情,而旁边的宫女太监也早吓得跪地俯首,等待皇帝发话呢。

    “嗯,”崇祯沉吟着嗯了一声,说道:“王元,朕来问你,昨日朕都跟你说了什么?你可记得?”说完便望着王元没有再说话。

    ……哆嗦了一会儿,王元抬头,眼睛看着自己的鼻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是张了几下嘴,却没说话,然后又伏下头,以头杵地,还是没有说话。

    崇祯也没有说话,就这么看着王元。

    屋内一时死一般的沉静。

    又过了几息时间,王元忽然磕了个头,继续以头杵地,迟疑的说道:“奴婢昨日,奴婢昨日没有听到皇爷问奴婢事;奴婢,奴婢只知道伺候皇爷,其它的一概不知。”

    说完又叩了一个头,趴着继续说道:“奴婢有罪,请皇爷赐罪”。说完不住的叩头,几下额头上就见血了。

    崇祯暗暗思量:“这个家伙有点本事啊,够机灵,这么快就理解了我的意思。”

    想到这,崇祯喝止道:“好了,跪一边回话”。

    “奴婢叩谢皇恩”,说着又叩了三个头,然后将身子挪到一边继续俯首跪着聆听皇帝指示。

    崇祯冲旁边跪着的几个宫女太监摆摆手,说道:“尔等先下去,”

    “诺”众太监宫女哆嗦着缓缓退出去,带上了门。

    崇祯沉默了一会儿,问道:“尔现在哪个职司?”声音很平静不带一丝感情。

    “奴婢属尚衣监”小太监王元头也不敢抬,但是声音却也平静了,很有力的回道。

    “嗯,尔今岁几何?”崇祯继续问道。

    “回皇爷,奴婢十六了,奴婢十岁入宫,前日才调来伺候陛下。”

    “哦,你可识字?”崇祯继续问道。

    “奴婢进宫后便在内书堂学习,奴婢识字”。

    “奥,”崇祯缓了一下继续说道:“今日起,你转调都知监,以后就留在朕身边时时伺候吧”。

    “奴婢遵旨谢恩”王元拉长声调喊道。

    “嗯,起来回话”,崇祯说道。

    “谢皇爷,奴婢领旨。”王元赶紧站起身来,弓腰俯首,伺立一旁,脸上难掩喜悦之色,他知道他未来的命运就此改变了。

    明代人岁数都是说虚岁,因为古人把母亲十月怀胎这段时间也算成岁数。所以用后世的认知,这个王元才十五岁而已。但那不是问题,古人都早熟,十五岁的心智就已经接近后世的成年人了。其实在古代十五岁就已经算成年了。

    “你在内书房都学了什么?”崇祯想了一会儿才又说道。

    “回皇爷,内书房主要教百家姓,千字文,宫内外各种礼仪,也教授了一些四书五经”王元老实回答。

    “嗯,一会儿你随朕去御书房,然后你去找几个忠心的同伴把他们全调到都知监,归你调派,办完了这些你再回来回话,明白了吗?”

    “奴婢明白,谨遵皇爷旨意。”小太监重新跪下边磕头边说道。

    ……

    御书房内,王承恩正战战兢兢的一旁立着,一见到崇祯走进来,赶紧小步前驱两步,然后扑通跪倒,高呼万岁,行礼完毕后,才又重新起身伺立一边等待皇爷问话。

    崇祯冲着身边王元挥挥手,意思是办你的事去吧,王元拱手缓缓退了出去。

    崇祯走到御椅上坐下,旁边一小宫女奉上茶盏,崇祯拿起来,一手压住盏盖轻轻划开,拉回来又划了下,把浮头的茶叶推开,轻轻的把茶盏送到嘴边,看到热气,以为很烫,就小心的抿了一口,结果感觉温度稍微有点烫但是可以入口,就接着又抿了一口,然后将茶盏放下,看着王承恩。

    王承恩见崇祯看向自己,赶紧眼睛观心,恭敬的说道:“奴婢昨日奉旨调阅吏部考评,吏部很是配合,但是涉及官员甚多,老奴已经加派人手,应该这两日即可呈报皇爷。”

    说完发觉上面没有反应,就偷眼看了一眼,结果看到崇祯正看着自己,那眼光似曾相识,但又极为陌生,忽然心里一跳,吓得赶紧跪了下去,伏地不语。

    “起来吧”,崇祯淡淡说道。

    “诺”,王承恩惶恐的起身伺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崇祯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朕再交给你一件事,你务必做好”

    “你着人去京城四处看看,朕想知道京城如今的百姓生活和治安状况”,崇祯想了一下才又继续说到。

    “诺”奴婢遵旨。

    王承恩答应着,继续等着崇祯说话。

    “哦,”崇祯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又继续说道:“你去把方正化叫来,然后去做你的事吧”。

    “奴婢遵旨”,王承恩不再多说,急匆匆出去。

    坐了好一会儿,宫女已经续了三盏茶水了,崇祯前世时爱喝茶,但是对茶没有研究,今天喝了这几盏茶,感觉茶香浓郁,却是比自己前世喝的好喝,有种厚重浓郁的感觉,反正就是好喝啦!

    正胡思乱想着,看见一个个头高大,面皮白净,一脸文雅像的太监急匆匆进来,一进门就扑通跪倒磕头,然后起来走了两步又跪倒磕头,然后起来走到崇祯近前,再次跪倒磕头,一边柔声喊道:“奴婢方正化叩见皇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起来吧”。崇祯仔细看了几眼这个太监,淡淡的说道。

    看着方正化良久,方正化始终眼观心,伫立不动,也许是因为个子高的缘故,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感觉,崇祯看着,越看越觉得这个人绝对可靠。不仅仅是他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这个太监有那么一种气势,就让人感觉跟他一起很安全。

    “方正化,朕待尔如何?”崇祯说道。

    “陛下待奴婢恩重如山,奴婢愿效死力”方正化一边跪下一边答道。

    “起来,起来”崇祯好像有点不悦的说道。

    “诺”方正化立起身形,恭敬的伺立一边。

    好像是说累了一般,崇祯拿起茶盏,一手端着,一手用盖抿着茶盏边缘,其实这时里面已经没有了浮在上面的茶叶,只是个下意识的动作而已。

    就这么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斜睨了一眼方正化,见他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纹丝未动。暗暗点了点头,崇祯继续说道:

    “宫内可还有忠勇之士?”

    “皇爷面前,奴婢不敢造次。”方正化诚惶诚恐的道。

    “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崇祯答道。

    方正化想了一会儿,说道:“奴婢斗胆,请皇爷恕罪。”

    崇祯点了点头。

    “奴婢觉得司礼监高明时,李凤祥,原司礼监曹化淳,皆对陛下忠心无二,”方正化小心翼翼的答道。

    “嗯”沉吟了片刻,崇祯继续道:“还有谁可用?”

    方正化没有马上回话,身子从始至终没有变过姿势,虽然是个太监,但是骨子里透出来的从容沉稳的气质令崇祯非常满意。

    “奴婢觉得御马监张国元,尚宫监褚宪章,御用监高宇顺,司设监刘朝,皆可用,其他奴婢不敢妄言。”

    说完,方正化即闭口不语。

    “嗯……”崇祯在记忆里快速的搜索了一遍,感觉没有太多信息可供参考。

    良久,他又看了看方正化,方正化没有一点变化,毕恭毕敬躬身伺立。

    又过了良久,崇祯将心里的盘算整理顺畅,做了决定。

    这时他眼角余光看到殿外王承恩徘徊的身影。“应该是有事,但是怕打扰了自己与方正化的交谈,所以一直在外面徘徊,”一念及此,崇祯冲着方正化说道:“让王承恩进来吧。”

    “诺”方正化转身去殿门口领王承恩去了。

    崇祯看了一眼伺立在御座斜后方的两个宫女,这两个宫女其中一人端着托盘,上面放着茶盏,负责给崇祯换茶,另一个宫女也端着托盘,她负责去后面将新调好的茶盏端来,把前面这个宫女手中的皇上喝完的茶盏换下去。

    此时两个宫女正一起伺立着。看到皇上眼光扫过来,赶紧耷拉下眼睑看着自己的鼻头。两个宫女很端庄,但是以崇祯的眼光看,并不漂亮,甚至觉得有点傻里傻气的感觉,嗯,有那抹一点好像没有经历过世事的那种类似于茫然无知的那种傻。崇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在朕身边,要管住自己的嘴,明白吗?”

    “奴婢明白”,两个宫女赶紧施礼应诺。

    此时,王承恩已经到了近前,方正化则回到了刚才自己站的位置。

    “皇爷交代的,抄录官员名单一事,预计午后即可呈上。”顿了一下,王承恩继续道:“京城巡视的小子们也已经回来了,京城自四月以来大疫复现,愈演愈烈,本来已经控制不住了,所幸有位福建来的神医,用放血的法子治愈了很多人,现今儿啊,福建会馆那边挤满了人全是求治的京城百姓啊。”

    “哦,有这样的事!”崇祯眼睛一亮说道。

    “是呢,老奴亲自去看过了,千真万确啊。”

    “这真是陛下洪福齐天,皆是陛下恩德所致呀。”说着王承恩就拜了下去。

    “呵呵,马屁精,”崇祯不由得笑了笑道。

    “啊”王承恩愣了一下,皇爷说的话很奇怪啊,好像皇爷以前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啊?王承恩脑子里有点懵。

    王承恩老实不假,但是他并不傻,一念过后,赶紧俯首伏地说道:“老奴句句肺腑,请皇爷明鉴。”

    “行了,起来吧”崇祯继续笑道。

    “朕记得有位总兵与你同名吧?”崇祯继续说道。

    这话反转的有点突然,说着京城的事儿,怎么跑到那个与自己同名的“王承恩总兵身上去了”?王承恩感觉自己有点找不到北了,什么情况,皇爷怎么变得琢磨不透了?偷眼瞧了瞧崇祯,王承恩忽然觉得皇上那么陌生,不是样子陌生,是一种陌生的感觉,就是感觉皇上变得自己好像不认识了。王承恩脑袋里全是浆糊,懵了半晌,忘了回话了。

    崇祯也不着急,只是盯着王承恩看。

    那眼光给人的感觉就是……就是睿智犀利,对,就是这个词儿,睿智犀利。王承恩身子一哆嗦,差点又跪了下去,不过,他想了想,还是跪下磕了个头,然后起来,垂首伺立,才又说道:

    “皇爷说的极是,那个王承恩当参将那会儿曾击破河套蒙古部落于山丹县麻山湖,大有斩获,因功封副总兵,后来皇爷在京师练新兵,他便调任兵部标营,再后来在神机营任副总兵。只是在崇祯十四年归家守孝,想来现今孝期已满,正是可用之时啊。”王承恩娓娓道来,就好像这些话早已准备好的一般!

    “奥,你如何如此清楚?”崇祯略显惊讶,感觉王承恩表现得有点出乎意料。

    “老奴与他同名,所以私下了解甚多。”王承恩谄笑着说。

    “嗯,京城近日还有何事发生?”崇祯又转移了话题。

    “这个……”王承恩丈二摸不着头脑,脑袋里继续蒙圈,有种扯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支吾了半天,王承恩还是没有想明白,皇上是想问什么,问谁的事。“发生的事太多了,皇爷想知道什么呢?”王承恩的脑子里飞快的转动,感觉越想越头疼,脑袋快要想爆了,可还是没有头绪。“以前皇爷不这样啊,怎么变了呢?”满脑袋的狐疑,可是怎么回话呢?

    王承恩继续沉思着……

    崇祯也不着急,……又喝了一盏茶。感觉自己想要“方便了”,崇祯决定结束这次谈话,“今天就这样了!”崇祯由是想着。

    这时,王承恩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赶紧趋前一步,小声说道:“老奴去查探消息时无意中看到大司马府上有人出入。”

    “哦……”崇祯若有所思,喃喃道“大司马吗?”

    “是,皇爷,兵部尚书冯元飙府上有人拜谒,老奴一直感觉那人面熟,但未在意,只是皇爷问及,老奴忽然想起,去大司马府上拜谒之人是督师孙传庭的弟子,孙传庭在京师时,此人一直跟随孙督师左右,老奴没记错的话,此人叫冯容。”

    待王承恩说完,崇祯若有所思,一会儿,说:“朕知道了。”

    崇祯站起身来,走至殿中,来回踱了几步,说道:“王承恩,方正化,你们记录,朕要发几份手谕和密旨。”

    王承恩,方正化,互相看了一眼,急忙走至御书案一角,那放着一摞空折子,就是为了方便记录皇帝旨意准备的。太监们记录下皇帝旨意后再去司礼监拟旨,然后拿回来让皇帝过目,然后再用印,一张中旨就完成了。之所以说是“中旨”,那是因为明朝有个制度,皇帝的旨意必须经内阁拟出,然后皇帝许可后用印,然后内阁再用印,这才是圣旨,而不经过内阁的旨意就是中旨,这个中旨是不符合制度的,这样接旨的人可以不奉诏,当然这种不奉诏的事很少发生,只是有这个可能而已。

    “嗯”,崇祯继续踱着步子……

    “今日起,王承恩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伴朕左右,参与机务;方正化入司礼监并提督东厂;高明时为司礼监提督太监,参与机务;张国元入司礼监并提督御马监;褚宪章任提督诸监局太监掌宫内诸务,高宇顺为都知监掌印太监负责提督朕身边之人;刘朝也入司礼监并任内官监掌印太监,协助褚宪章提调宫内诸务。”

    说道这里,崇祯冲王承恩点了点头,你差人去叫这几人速来殿内,朕要面授机宜。

    “诺”,王承恩小跑着出去了,一会儿回转,继续凑到御案前准备记录。

    “嗯”,崇祯用严厉的目光扫了一眼两人,有看了看后面的两个宫女,挥了挥手:“你们先下去吧”

    “诺”,两个宫女手托托盘转身匆匆离去。

    看着两宫女的背影,崇祯淡淡冲着王承恩问道:“曹化淳何在?”

    “回皇爷,曹化淳去岁已告老还乡了”王承恩回道。

    “方正化,你一会儿去拟个密旨给曹化淳,朕任其为南京留守太监,提督南京军务,全权处理南京钱粮事,令其到任后三月内至少筹集五百万两白银,三百万石粮草代用,记住多多益善,朕会委专人去接收。至于他用何法子筹措,朕不管,朕只要结果。并令曹化淳在南京内外广布眼线,培养密探,无论官商军民皆要处于掌控之中。完成第一步之后,要立即扩大密探规模,力求渗入江南各地,先潜伏起来,收集情报,以待时而动。”

    说到这里,崇祯加重了语气说道:“方正化听明白了没有?”

    “奴婢明白,一会儿就下去拟旨,”方正化面上毫无波澜的回道。

    “再发道明旨给曹化淳,让他带在身边,到南京后宣读,朕委他为南京留守太监提督南京、两淮及江浙诸省军务并全权提调南京、两淮及江浙诸省钱粮事”。

    “奴婢遵旨”方正化再次回道。

    “你再去挑选三百东厂好手跟随在曹化淳身边供其调用。”

    “喏”方正化应诺。

    崇祯又转向王承恩道:“你一会儿也去拟两道明旨,分别给孙传庭和王承恩,孙传庭的为斥责圣旨,数其战败之罪,令其携家小火速进京面圣,不得延误,并提调三百锦衣卫同去;”说到这,崇祯停下来,又开始踱步……

    王承恩一边记录一边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这孙传庭刚刚大捷,估计不日就会提兵出潼关与贼寇决战,这,这数其战败之罪,奴婢实不知从何说起啊?”

    王承恩说着,便跪了下去。

    崇祯摆摆手,意思让王承恩起来,说道:“按照行程,此旨意到达潼关时,孙传庭已出关与贼接战,朕料孙传庭必败,所以要数其罪。”

    “圣旨到潼关后若孙传庭还未败回,就于潼关内等其回师后宣读,并挟其立即携家小回京。”

    崇祯踱了两步又道:“再拟一旨给白广恩高杰诸将,令诸将退守西安,并力防守不得浪战。”

    王承恩,方正化听到此处,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阵,方正化跪下道:“那若是孙传庭大胜若何?”

    崇祯哈哈大笑两声道:“尔等勿言,拟旨就是。”

    “喏”方正化,王承恩齐声称喏不敢再言。

    “嗯,再给王承恩下一明旨,这道旨意拟完后交给李凤祥去传旨,令王承恩火速赶往淮安,就任漕运副总兵,到任后

    裁汰老弱,征召兵员,勤于训练,以待朕用。传旨后叫李凤祥立即回宫,朕还有要事委他。”

    “你二人速速下去拟旨”。

    “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