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聊聊世界杯那些事 » 第65章梅西俱乐部成功,国家队失意

第65章梅西俱乐部成功,国家队失意

    之后的西班牙国王杯半决赛,巴萨对阵赫塔非。

    那时全世界都知道,巴萨右路有个少年,每次拿球,都将使出一连串美妙的盘带,让右边线外的观众看得血脉喷张。

    全世界也都认可,这是个地道的天才:快速、果决,节奏把握得极好,在狭小空间内嗅到最便利的突破路径,然后奔行而去,刺的都是对手最柔弱的穴位。

    他拥有匪夷所思的一对一魔术式过人技巧,但他却总是选择最直接、最省力的方式。梅西能做到这个地步,谁都想不到。

    就像对阵赫塔菲时,他狂奔60米,晃过5名防守者,小角度射门得分。蝴蝶般飞舞,蜜蜂般叮咬。没有一个细节是多余的。

    因此在2007-2008赛季,随着小罗的放浪与低迷,梅西日渐成为巴萨的关键球员。

    最重要的是,虽然与小罗一样来自南美,梅西却没有其他南美球员的毛病。

    许多南美天才——如小罗及之后的内马尔都容易沉迷于表演技巧,一旦情绪起来,就表演多过竞技,舞蹈多于进击。

    而梅西,也许因为在拉玛西亚待久了,他身上有一种属于那里的气质:

    有冠绝天下的技巧,但无心炫耀;比起已臻完美的个人技术,他更在意有大局观的战术。

    梅西没有沉溺于“过人如麻”的乐趣之中。他匪夷所思的过人技巧,和上演世纪进球的奔袭能力,都是在为整个球队的战术服务。

    属于梅西的时代,正一步步展开。

    2008年的奥运会,梅西与阿根廷老将里克尔梅并肩作战,摘得桂冠,两人还被选进了奥运会最佳阵容。

    2009年,又一次国家德比,梅西第一次站上了9号的位置。这意味着他不用局限于右路,来到了中路,获得完全的自由。

    于是人们看到,梅西和队友埃托奥经常中路和右路换位,右后卫阿尔维斯大幅度推前,与埃托奥在右路打出配合。

    那次的结果,是巴萨让皇马球迷目瞪口呆,他们以6比2的压制性比分击败了皇马。

    于是2008-2009赛季,成了梅西的完美赛季。

    这个年轻人以不到22岁的年纪,拿下单届欧冠9个进球,成为欧冠最佳射手,创造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射手纪录,助力巴萨拿下了赛季三冠王。

    梅西用3年时间,从举世战栗的边路斜插奔袭者,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进攻核心。

    这是拉玛西亚式的成功,巴塞罗那式的成功,曾经的一切努力都在此得到了完美的回报。

    大概是因为看到了梅西可以有多神奇,2009年9月18日,巴萨再次更新了梅西的合同,这意味着梅西会在巴萨起码踢到2016年,任何球队都要出2.5亿欧元才能买断他。

    另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是:早先的2009年3月28日,在一场国家队比赛中,梅西第一次身穿阿根廷10号球衣出赛,那是里克尔梅留给他的,马拉多纳曾经穿过的,阿根廷光荣的10号球衣。

    在巴萨,他身穿小罗留下的10号球衣。在阿根廷,梅西也穿上了10号球衣。

    属于梅西的10号时代,轰轰烈烈地到来。

    2010年,足坛享有盛名的金球奖与世界足球先生合并,成为了国际足联金球奖。

    那一年的投票人员由208个记者,208个国家队队长,208个教练组成。

    什么概念?

    这代表新金球奖是由1/3个老金球奖,加上2/3个世界足球先生组成,兼具专业、实效性和“尊严+声誉”之战。

    也正是这一年,巴萨获得了史诗级的殊荣——2010年金球奖前三位候选人名单在巴黎公布,1991年金球奖得主让·皮埃尔·帕潘念出了三个候选人的名字:

    “梅西、伊涅斯塔和哈维。”全部来自巴萨。

    而2011年1月10日,在瑞士苏黎世,国际足联宣布:2010年金球奖得主,梅西。

    很快2012年1月4日,梅西刚因为发烧,没能在巴萨对阵奥萨苏纳一战中首发,但他替补上场,还是进了2球。5天后,他拿到了2011年国际足联金球奖。

    至此,梅西达成了金球奖三连霸。

    此前,史上得到过3座金球奖奖杯的,只有法国巨星米歇尔·普拉蒂尼、荷兰前锋范巴斯滕,以及巴萨自己的教父约翰·克鲁伊夫。

    梅西在24岁时,已经追平了历史。

    跟前两次一样,反对的声音依旧存在,比如托雷斯老调重弹:“梅西的确很棒,但他还没能在阿根廷国家队证明过自己,所以他只是恰好处在一个伟大的团队里。”

    葡萄牙媒体举着“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2011年60场比赛共进了60个球”的例子,想硬压梅西一头,因为2011年梅西总共进了58球。

    反对派有三种大致论调:哈维的传球造就了梅西,巴萨这个团队造就了梅西,C罗的进球数据好过梅西。

    但巴塞罗那的媒体认为:“作为世界最强的球员,梅西并不急着创造个人的辉煌纪录,他的成绩和他的球队荣誉是浑然一体的。……他几乎是在帮助球队赢球的间隙,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帽子戏法。”

    连皇马的传奇人物迪·斯蒂法诺都承认:“巴萨中场很了不起,但梅西的确为球队贡献了很多。他是一个出众的天才,但总是为球队服务。”

    贝克汉姆干脆地说:“技术上,梅西是世界第一,但他同时拼命努力在为球队做贡献。他很享受比赛。”

    到那时为止:

    2012年度巴萨一共进了157球,梅西进了74球,占到47.1%;

    2012年度阿根廷进了23球,梅西进了12球,超过球队总进球数的一半。实际上,他单年为阿根廷进12球,也平了“战神”巴蒂斯图塔保持的纪录。

    他甚至一度有13场比赛进24球的恐怖纪录;

    最可怕的是,他这一年里梅开二度的场次(20场),比只进一球的场次(15场)还多……

    梅西在巴萨的队友皮克曾经说:“梅西是当世最好的球员,局势不利,你就得依赖他。即便他状态平平,他站在场上,都够让我们踢好球了。”

    很快,全世界都在谈论梅西。

    西班牙媒体叫他“原子小跳蚤”,他重心低,又灵活,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节奏,改变方向,节奏比任何对手都快一拍。

    他年少时体格瘦弱,但随着这几年的成长,他的下盘变得结实,上肢力量也在提升。所以他能在高速带球中不可思议地维持平衡。

    英国媒体尤其称赞过,梅西的突破能力冠绝天下,他从不假摔,而是坚持用自己的盘带突破给对方球队制造威胁。

    意大利的蒙蒂·法比奥总结说,梅西的左脚极为神奇:他用外脚背自如地控球,也能用脚弓内侧精确地射门与传球。

    总而言之:他的技术就是完美的。

    上一个球技如此完美的人是谁?上一代球王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最耀眼的成就是带领阿根廷队夺得世界杯冠军——于是阿根廷球迷觉得,梅西也该去世界杯震惊世界。

    但实际上,正是阿根廷球迷的这种态度开始让梅西不那么舒服了。

    2010年5月,梅西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被一遍遍追问自己与马拉多纳的关联,这让他感到疲倦。

    他父亲豪尔赫抱怨说:“国家队征召过百来个球员,就只盯着梅西一个人?不公平!他在巴萨被所有人爱戴,然后回到阿根廷,面对这一切批评。”

    这就是梅西面对的压力:奇怪的,巨大的压力。

    然后2010年世界杯开始了。

    小组赛三战全胜,阿根延出线。

    1/8决赛,阿根廷对阵墨西哥,433阵型,最后以3-1取胜。

    在1/4决赛中,阿根廷遭遇德国,对手依靠高效迅速的反击,开场便得分,然后在比赛最后半小时,快速反击,4-0击溃了阿根廷。阿根廷世界杯之旅就此结束。

    梅西似乎总是会被强硬的钢铁之师阻挠。

    2010年世界杯后,梅西被国际足联选为最佳球员之一,赞美他“有卓越的速度和创造力,华丽有效的盘带、射门与传球”,但在阿根廷国内,他遭受了抨击。

    毕竟阿根廷人对梅西寄予厚望,认定他是马拉多纳的继承人,他就应该如1986年的马拉多纳一样化不可能为可能,创造奇迹才可以。

    2014年世界杯,阿根廷队延续了这种悲情的气质,一路杀进决赛,对上的仍是老冤家德国,却就差了一步。

    如同阿根廷作曲家所谱写的那首著名的探戈舞曲《一步之遥》一样——奖杯就在眼前,他们自己的面孔都已经印在了杯身上,呼吸甚至都触摸到了杯座,却只差一步,最终成为了亚军。

    2014年7月13日,巴西里约热内卢,2014巴西世界杯决赛颁奖仪式上,梅西近距离地凝望大力神杯的一幕,成为喜爱梅西的球迷心中永远的痛……

    就这样,指责的声音又持续了很久。

    2016年6月26日,美洲杯决赛,阿根廷再一次对决智利。

    与前一届决赛一样,双方以0比0拖入点球大战,最后阿根廷败北。与前一届不同的是,梅西这一次射丢了点球。

    是的,梅西进了5球,送出4次助攻,但又一次没能夺冠。这是自2014年世界杯、2015年美洲杯以来,梅西在国家队连续3年决赛败北。

    赛后,梅西宣布退出国家队。

    智利教练胡安·安东尼奥·皮齐曾这样说过:“我那一代人,也许认为梅西不如马拉多纳,因为马拉多纳为阿根廷足球所做的那些事过于伟大;但我个人认为,梅西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球员。”

    没过多久,梅西还是在举国的挽留之下又回到了国家队,很快迎来的,就是2018年世界杯。

    谁也没想到,这一次的阿根廷再次止步1/8决赛。

    就在梅西和阿根廷被淘汰时,另一场1/8决赛,C罗的葡萄牙输给了乌拉圭。梅西的巴萨好队友苏亚雷斯,淘汰了C罗。

    “绝代双骄”就此结束了2018年世界杯之旅。

    仿佛暗示一个时代要走向转折点似的,2018年夏天,C罗离开皇马,加盟了意大利尤文图斯。

    梅西回到巴萨,继续带领这支新老交替并不算顺利的球队。

    正如他俩都在世界杯失意,也都或多或少地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