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文艺时代 » 第六十二章:影响力

第六十二章:影响力

    那我将来要是面对同样的问题,该做怎样的选择呢?

    从王晓波家里出来后,宋远航忍不住开始想这个问题。

    “不管了,等真遇到问题时再说吧,现在想这些,纯粹就是吃饱撑得,没事给自己找事。”

    宋远航甩甩头,觉得自己也是闲的。

    回到宿舍。

    尤东来他们正在看书,听到开门声,五人齐齐抬头,看向宋远航。

    离门口最近的何少平更是从床上蹦下来,直接窜到宋远航面前,右手虚握做话筒状,采访宋远航道:“宋作家,说说你上新闻联播的感想吧?字数不限,随便发挥。”

    “朝西去!”

    宋远航故意喊尤东来的外号,佯怒地瞪眼看向他。

    “衰仔,无关我事啦,是学生会的人讲的。”

    “他们来宿舍找你,想问你关于向日葵计划的事,让你明天抽空去趟学生会办公室。”排行老二的郭凤来最实诚,立刻给宋远航解惑。

    “学生会的人每天都看新闻联播?”

    “废话,他们当然会看啊。还有,你是不是从来没听过咱们校电台的广播呀?”何广平简直是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宋远航。

    “是啊!我又没有收音机。”

    宋远航更习惯每天早上跑完步后去布告栏那边看报纸,反正那里每天都会早早地张贴好各大报社的报纸,非常的有效率。

    “那就难怪了,咱们学校电台每天都会转播中央台的新闻,可惜我就昨晚没听,竟因此错过了你这漏网之鱼。”

    “我能上新闻联播,纯粹就是前辈们抬举我,真没啥好宣扬的。”

    宋远航是真心觉得这事是关主编他们给自己机会。

    如果最开始的时候,关主编他们拒绝发行特刊,那也就不会有后续衍生出来的向日葵计划。

    “老五你太谦虚了。今晚我专门去书报亭买了两本特刊回来,文字内容当然是没得说,但更令我感动的是卷首主编寄语里说的向日葵计划,你们做的这件事太有意义了。”

    “是啊,如果学生会有后续活动,我一定会积极参与。”

    “……”

    第二天虽然是周日,但宋远航依旧是早早地爬起去操场跑步。

    即使才五点半,燕大操场上也已经有不少人在。

    跑步的,快走的,拿着书本背诵东西的,人人都在专注地忙着自己的事情。自律、专注,似乎是每个燕大学生都具备的基本素质。

    宋远航做完热身活动后,也开始一圈一圈地跑了起来。

    “你是中文系的吧?我看你是从32楼那边过来的,每天跑步的时间都很准时啊!”

    跑完做放松动作时,一个最近每天都能碰到的中年男子主动和他说起话来。

    宋远航毕竟是活过来两辈子的人,一听他这话,顿时心里一紧,猜到这位个子小小的老师,应该是他们中文系的。

    果然。

    这位老师接着就自我介绍起来。

    “我叫谢勉,明天就会给你们上课,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师好,我叫宋远航。”

    “宋远航?”

    谢老师眉头微皱,显然是对他的名字有印象。

    “我写过几篇小说。”

    宋远航现在已经习惯别人对他略有耳闻了,干脆自报家门,省得老师费心再想。

    “哦,我记起来了,《凤凰琴》嘛!”

    拜青年思想大讨论所赐,那期《华夏青年》畅销上百万册,《凤凰琴》也跟着沾光,传播颇广。

    “那老师要很郑重地跟你说几句话了。既然你选择了写作这条道路,在校期间老师希望你能比其他同学更认真更刻苦地学习,知道吗?”

    宋远航能感受到谢老师是真心诚意地在教导他,并不是摆老师的谱,故意拿捏人。

    “你的同学,未来很多都不可能成为作家。而你,已经是走在了这条路上。你是践行者,注定会影响很多的读者。影响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啊”

    “我明白的,老师。”

    宋远航其实已经是有所体会。

    不管是《凤凰琴》、《你当像鸟飞越你的山》,还是《黑猫警长》,都已经在或多或少地发挥着影响力。

    所以宋远航在写《变脸》前特别慎重。

    作家也许只是随意地写下了一句话,但对有些读者来说,这句话却有可能会改变他的想法、观念,甚至是人生。

    每当想到这些,宋远航就觉得自己要对作品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负责。

    这也是他选择考大学,进中文系的原因之一。

    他脑子里不缺故事。

    他缺的是怎么用更精准、更正确地语言去表达。

    “你没觉得老师太夸张就好,一大早跟你聊这个,是不是有点过分?”

    “没有,没有。”

    “那咱们就课堂上见了。”

    谢勉对他挥挥手,走了两步,突然又停下转头问宋远航:“我还没看过你的诗作,你应该会写诗吧?”

    “我能说不会吗?老师。”

    以前还没觉得,自从进了燕大,宋远航突然发现大家好像都很在乎你会不会写诗?

    “可以,但真的有点遗憾和可惜啊。”

    谢勉摇摇头,又转身走了。

    回宿舍和尤东来说起谢老师。

    尤东来立刻毫不意外地笑道:“咱们这学年的现代文学史就由颜家炎教授和谢老师主讲。其中谢老师讲的正是现代诗,他当然关心你会不会写诗了“”

    一直有颗诗人心却不会写诗的尤东来说起谢老师简直两眼冒光,如数家珍。

    “前段时间谢老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引发了非常大的反响。诗歌界简直都快要好翻天了,谢老师真的好勇敢,连惹恼了臧克家、艾青这些大前辈都不怕。”

    这么勇?

    宋远航咋舌,没想到夏老师小小的身体里竟然还有颗大心脏。

    反正换他,他肯定就怂了。

    “对了,还有个事忘了告诉你。咱们中文系今年还聘请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客座教授。”

    尤东来热衷社交活动,天天到处乱窜,简直就是个包打听。

    “谁啊?”

    “你猜猜看嘛。”

    “这么凭空猜测谁能猜出来呀,给点提示吧。”

    “嗯,听说这位是王景寿老师请来的。”

    谢勉老师宋远航不熟,但对王景寿老师,宋远航可就是略知一二了。

    因为他生病期间迷上了听相声,然后就找了不少关于曲艺方面的书来看,其中一本《曲艺概论》就是王老师和侯宝林大师合写的。

    “莫非王老师把候宝林大师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