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凡人启世录 » 第十九章 第三节

第十九章 第三节

    此时,大部分山越兵都已经进入了城内,为了从东门逃出,他们不顾一切,争先恐后,哪怕践踏到同伴也在所不惜,此时也根本没有人在意阵型了。

    薛威为了让放心进城,在东门到营地这趟道路上,并没有撒上火油,尽管道路两侧房屋都在燃烧,但他们想原路返回,也并非难以做到。

    大量的山越人从城东涌出,让东侧城门显得格外狭窄,冲出的山越人庆幸自己还活着,但却没想到危险并没有解除。

    随着一声鹿角想起。

    薛威亲自率领士兵从南北两侧杀出,让这些毫无准备的山越人毫无准备,虽然薛威的士兵不过四百人,但他们有着更加精良的装备,更加锋利的环首刀,和长矛,转眼间,这些刚逃离火场,毫无阵型可言的山越人便被砍了个人仰马翻。

    祖郎大概怎么都没想到,在祖郎他们开始从东门进城的一瞬间,他留下少量部队放火的同时,就已经从南门和北门冲出,并向东门发起包抄。

    薛威既然自己计划了这场火攻,自然也知道原路从东门返回是他们唯一能选择的撤退路线,因此,他们全速急行,绕到东门时,也正撞上了山越外逃的部队。

    就算山越人数众多,此时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了。

    少数山越就算想重整态势,抵抗薛威军的屠戮,但他们在城门口展开的空间有限,后面急着逃命的士兵不断涌出,让他们的阵型不断被自己人冲散。

    “继续放火!”

    薛威也知道,这些人都是为了躲避火焰才逃出来的,如今,些许火焰,便能让他们陷入完全的混乱。

    因此,他命士兵随身携带火油,找机会淋在地面或山越人身上,并以火把或火箭引燃。

    这一下,祖郎的这伙山越,已经再也没有抵抗能力了。

    那一晚,整个泾县城东的火焰,宛如宣判着祖郎的末日。

    大火直烧到第二天才因为可燃物烧尽,灭了下去,城东成为了一片废墟,但薛威取得了这场大胜。

    祖郎的五千人,在这一晚上被薛威共一千五百人杀得大败,随着火势的蔓延,建筑的倒塌,原本通往东门的道路,后来也被烧着了。

    不少山越人被困在火场中,到死都没逃出来,直到火势灭了,薛威才开始抓俘虏。

    但能活着被抓的,已经不到两千了,据山越人称,丹阳郡最强大的山越祖郎,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死在了乱军中。

    “两千人……”薛威看着张辽递上的报告,眉头紧锁。“我还以为能多抓些活的。”

    “水火无情,若是正常的战斗,敌方就算投降也应该还剩四千多人,但火攻就另算了。”

    毕竟,火焰不接受投降。

    “哎,两千人还是少了点,也就能把烧城的损失补上。不过把它们的家属算上,再加上他们能供出的部落,加在一起,应该还有不少人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严格的说,山越和汉人,也算不上非我族类,逃到山里的汉人跟山里原住民的越人混合,血统的事早就说不清楚了。

    薛威之所以要征讨祖郎,一方面是因为他需要山越让出土地,以供自己开发垦殖,另一方面,则是纯粹为了赚钱。

    战争打得就是钱,如果最后亏了钱,就算在战场上击败了敌人,也会让自己慢性死亡。

    而攻击这些山越,一方面是能获得土地的控制权,另一方面,也是薛威最在乎的,就是人口。

    薛威将这两千人,乃至之后抓到的这些人的家书,男女老弱,一律充作奴籍。

    强大的汉唐,都是有着奴隶制度的,将犯法的人充作奴隶,将敌国的俘虏充作奴隶,这都是从周朝传下来的传统。

    古人并没有什么用奴隶不文明的概念,也不可能是因为奴隶不文明,就废止奴隶制度。只不过,自从中国统一,官僚制取代了封建制,法律对于惩罚有着明确的规定,整个华夏大地也不再有各路诸侯国互相攻伐,靠战争抓奴隶就不再是主流了。

    但奴隶,也就是人,本身也可以当作资源使用。

    比如薛威为了赢下祖郎,烧了半边县城,这个损失是要弥补的,百姓的房子是需要重建的。

    那很简单,让这些俘虏作为奴隶,帮忙重建这些楼房,盖完楼房,还可以被驱使去伐木垦田,也能带来收益。

    反正奴隶就是用来剥削的,在未来见识过资本家那一套的薛威,自然不怕奴隶没地方用,这帮人跟之前收容的农民也不一样,给口饭就能干活,还不用付工钱,资本家狂喜。

    在之后的两个月里,薛威又从秣陵调兵,根据一些被抓的山越人提供的情报,端了几个山越的窝点,又抓了四千多的壮丁。

    薛威立下的规矩,就是如果山越能给出有利于端掉更多山越窝点的信息,就可以让他们摆脱奴籍,如果敢提供假消息,则会株连三族。

    在这种支持下,他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情报。

    山越利用汉人不懂山林,苟活于山中,但生产能力和战斗力实际比不上汉军。但薛威靠着这些二五仔,不断进山讨伐,在情报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山越与汉军交战,基本都没有胜算。

    就这样,以不亚于历史上东吴从山越抓壮丁的速度,薛威迅速将丹阳郡的山越抓了个七七八八,甚至都想抓到旁边吴郡和会稽郡里。

    靠着这些山越人,薛威有了大量的劳动力。

    有了劳力之后,一方面,农田的开垦速度大量提升,另一方面,薛威也用这些山越修筑防御工事,来防卫山越的骚扰。

    具体方法,便是以这些山越来修筑甬道。

    甬道是古代一种用来运送物资,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物资免受小股敌人侵扰的简易工事,一般由木头制成。

    薛威基本会在一片地上,将需要开垦的耕田范围画好,然后奴隶就会在耕田的外围修筑甬道。

    甬道之间,每隔一段距离,会设置一个烽火台,烽火台由当地乡勇驻防,彼此之间利用烽火,可以传递一些建议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