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凡人启世录 » 第十八章 第二节

第十八章 第二节

    或许山越兵人高马大,但大多是匪类,长期与世隔绝,在山林中生活,可没打过真正的硬仗。

    高大的并州兵在薛威的鼓舞下,也各个奋力拼杀,杀得山越人连连后退。

    后面的张辽则稳稳断后,让中间的并州将士们有时间重新结成阵型,以免被敌军拦腰截断。

    一连杀了七八个人,就算敌众我寡,气势上薛威也已经占据上风。

    他热血喷张,大喝道:“汉丹阳太守薛威,哪个不怕死的蛮夷,敢来与我一战!?”

    薛威一声大喝,让山越人更加退缩。

    这帮时而在山上自产自销,时而打劫村庄县城,过着如强盗般生活的山越人们,大概还是第一次看到装备精良,打起仗又不要命的并州猛士。

    祖郎此时也有些慌了,他前后准备了五六百人,结果难道真的要让区区六十多人从自己眼皮底下逃走么?

    “给我冲上去,围住他们!”

    祖郎的办法很简单,质量不够,人数来凑,既然薛威已经确定是要向泾县突围,那么自己只要让己方阵型加速向泾县方向移动,让更多的人堵在薛威前进的路线上,薛威自然就无法突围。

    他们这一点本来是有效的,然而除了薛威,并州军中还有张辽这个勇冠三军的将领。

    他立刻知道了祖郎的意图,于是不再断后,而是向两侧的敌军发起了猛冲,试图直接从侧面凿穿祖郎的包围,突出重围。

    如今,薛威军沿着道路突围,道路两侧是树林,这就导致祖郎的包围圈也是一个沿着道路的细长形状。

    为了用更多的兵力顶住薛威沿道路方向的突围,那么道路两侧的士兵就要不断向前移动,但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法形成稳定的阵型,在面对张辽对侧翼的冲锋时,无法全力应战,顿时被张辽一阵拼杀,冲散了不少。

    张辽的冲击力,无疑比薛威还要强,此时祖郎刚好绕到侧翼,试图指挥前军堵住薛威,但却正赶上张辽冲破了祖郎的侧翼,直对着他本人而来。

    这什么将领如此勇猛,他是真的没见过。

    这个人不会真的以六十打六百还想着要反杀自己吧?

    “快!快来人!”祖郎大叫着让周围的士兵挡在他前面,以防自己直接被张辽砍了,但这样,祖郎本来用于包围薛威的人手就彻底乱掉了。

    前方奋力拼杀的薛威,得以在张辽的掩护下成功撕开一条血路,冲开敌军后,薛威也立刻反冲一波,与张辽来了个东西对进,合兵一处。

    就这样,薛威与张辽带着其余并州兵,斩杀敌军百余人,突围而去。

    祖郎许久才缓过神来,却发现薛威已经走远。

    “此人不除,日后我非死在他的手下!”

    祖郎虽然是山越,但也算是山越中的豪强,正所谓土匪太多,山里都会装不下,祖郎的势力日益增大,实际上已经让他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山区以外的地带,这也就意味着,他和大汉的领地产生了冲突。

    而大汉在丹阳郡的土地,此时都归薛威管理,而刚才的交手,祖郎知道薛威就如传闻中一样,绝不是个省油的灯。

    根据他的了解,薛威有才能,也有励精图治的志向,这对于汉民来说是好事,但对祖郎来说却是坏事。

    一山不容二虎,之前的丹阳太守周昕缺乏进取之心,对祖郎山越的野蛮扩张也多有妥协,退让。

    但薛威不同,薛威容不下一个会破坏丹阳郡发展的祖郎,祖郎也不会接受有这样一个整日思考着将丹阳郡的每一寸土地都纳入自己掌控的铁腕太守。

    趁着这个机会,祖郎下定决心,必须要除掉薛威。

    ……

    “我们死了十二个人,还有七八个受了轻伤。”张辽报告道。

    听到报告,薛威也长叹了口气。

    “被包围,能让大部分人活下来,已经可以了。”

    嘴上这么说,百里挑一的并州将士被伏兵所杀,对薛威来说依旧是重大的损失。

    而且,危机到此还并没有结束,薛威等人前脚进了县城,后脚祖郎便派兵来到了城下。

    一日之内,又有更多山越汇聚于此,足有五千多人。

    这五千多人都是精壮,这说明祖郎控制的山越人口,而将男女老少加起来,大概超过两万,这足以见得江南山越势力非常庞大。

    祖郎将这五千人集中于城东,其原因很简单,薛威如果想回秣陵,唯有从东门出,走东北方向的路线,向西则是密林和山区,属于祖郎的老巢,薛威不可能向那边突围。

    看来,祖郎无论如何,都想让薛威永远地留在泾县了。

    与之相比,薛威所在的泾县原本只有八百守城部队。

    这八百人,属于本地的治安部队,按汉朝的法律,每个成年男子都有戍边服兵役的制度,每年,每个成年男子,都要在本地服约一个月的兵役,但这种兵,更倾向于由敌方壮丁轮流担任的治安部队。

    但值得庆幸的是,正因为是轮换的士兵,薛威在城中临时征募了一些士兵,将县城里的士兵临时扩充到了大概一千五百人。

    这些征召的士兵虽然不是正规军,但也有着不可小觑的战力。

    要知道,薛威最初来到丹阳,就是因为丹阳出精兵。

    而所谓出精兵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些毗邻山越的县城附近。

    就跟并州出精兵,凉州出精兵一样,说到底,出精兵的不是具体哪个地点,而是人们长期为了抵御外族的侵袭,从小养成的尚武精神。

    同样是义务兵,泾县的丹阳兵要时刻抵御山越的侵袭,战斗力自然彪悍,这就跟并州人因抵御匈奴,也个个弓马娴熟,好勇斗狠是一个道理。

    城中不光有不少能在关键时刻拉出来就能打仗的预备队,还有着不少专门用来保护城池的火油,滚木等守城物资。

    想必之前这座城池遭到攻击时,这些当地民兵也会自发组织起来,抵御这些山越的袭扰。

    如果祖郎带领山越人,能够轻易攻下这座县城,想必他早就可以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