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宋,匡扶汉室 » 第七十四章 驱车入宫

第七十四章 驱车入宫

    阿荣此时正在皇城司的房间内,将几人的头颅放入木盒之中。

    抽出自己在密室中截获的情报,一一翻阅,越看越是触目心惊,自己可以想到,若是这些情报流落到敌国,将会给大宋带来多大的打击。

    想到此处,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拿起纸笔,将破庙之事写成奏折,放入怀中,打算等官家下了早朝,面圣之时,一并交于官家。

    “只是这季九,处理起来倒是有些麻烦啊……”

    阿荣喃喃自语着。

    此时后宫之中,吴氏见自己的太监季九迟迟未到,心中也有几分不安,毕竟自己使唤季九也顺手了,若是让他人来做季九的活计,吴氏总觉得好像少了一些味道。

    “季九呢?本宫问你季九去哪里?他若是不在,本宫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吴氏冲着一位宫女问道。

    宫女摇摇头,表示不知,这样一来,倒是让吴氏更为烦躁。

    毕竟是已经习惯了季九在自己身边鞍前马后的伺候,自己也是对这个小太监喜爱的紧。

    崇政殿中,刘备端坐于案几后,威仪凛然。

    自己身旁的小太监手持黄绫圣旨,一字一句的宣读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大理国,地处边陲,与我蜀地接壤,久有修好之意。

    朕念两国和平共处,宜遣使臣前往,共商国是,以固邦交。故特命辛弃疾、陈亮为使,出使大理国。另,辛弃疾率领奉天军,陈亮从太学之中选取士子,随同南下,以显我国之威仪,保使节之平安。钦此!”

    辛弃疾与陈亮两人则走上前来,郑重接过圣旨。

    “陛下,不可!大理国虎视眈眈,窥视我蜀地已久,其野心昭然若揭。若此次出使大理,是以结盟和谈之名,行割地让土之实,该当如何?我国百姓何以安居乐业?国家尊严何存?”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许多大臣纷纷交头接耳,面露忧色。

    辛弃疾见状,冷笑一声,他踏步上说道:“此言差矣!当我这奉天军是摆设吗?我奉天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岂容他国觊觎我蜀地分毫!

    此次出使大理,正是要展现我国之威仪,使大理国知难而退,不敢再轻举妄动。若大理国真有不轨之心,我奉天军定当挥师南下,将其彻底击溃,保卫我蜀地安宁!”

    “此言大善!还有一事,近日前线来报,背嵬军再立奇功,已经攻克了边境一城,海州一城,已经重回大宋版图!行了,这是好事,明日休沐一天,散了罢!”

    随着官家一句话,朝中几人虽有不甘,但也是没有言语,跟着众人出了宫。

    几人出了宫,也不回衙门,一同朝着一处酒楼走去。

    “官家此举,实为不智,现如今,我朝强敌环绕……”

    “刘兄此言有理,近日,李显忠将军已经突破了边境,光复了海州。此举若是激怒了金人……”

    几人边说边走,不觉间,已经是进了酒楼之中。

    这几人并未注意到,从他们出宫的那一刻起,皇城司的探子就盯上了他们……

    阿荣静静地伫立在宫门口,看了一眼几位属下紧紧保护的马车。

    眼神冷漠,又看着朝会散后的喧嚣。

    只见各位大臣们像流水般鱼贯而出,有的步履匆匆,有的则悠闲自得,彼此间交谈着朝堂上的种种。

    然而,在这群人中,阿荣的视线却锁定了几位聚在一起的大臣。

    这几人并未像其他人那样急于离开,而是聚在一起,头靠头地窃窃私语,不时交换着神秘的眼神。

    如此举止在阿荣眼中显得异常可疑。

    毕竟,一个户部一个吏部还有两个枢密院的人在一起窃窃私语总不可能讨论家国大事罢?

    阿荣迅速作出决定,他微微抬手,向身后的下属示意。

    下属立刻会意,悄无声息地分散开来,紧紧地跟上了那几位大臣。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任务。

    见各位大臣散去,阿荣从怀中掏出来官家给的金牌。

    驾驶着马车朝着宫中疾驰而去。

    一边疾行,一边举着金牌高呼:“闪开!奉命入宫面圣!”

    各位太监宫女纷纷避让。四周的禁军甲士也不做阻拦。

    疾驰至勤政殿,对着门口的太监说道:“通传下,阿荣有急事!”

    太监原本站在殿外,脸上带着一丝不耐烦,对于阿荣的突然求见并不太想应允。

    然而,当阿荣手中那块金灿灿的牌子露出的一角映入他的眼帘时,他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

    微微侧头,目光不自觉地跟随着那块金牌移动,心中的不情愿逐渐转化为好奇与敬畏。

    金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如朕亲临”。

    这四个字让太监的心头一震。

    自己深知这金牌的份量,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持有者可以代表皇帝行事,无人敢阻。

    太监咽了咽口水,脸上的不耐烦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赶紧转身,快步走进勤政殿,来到正在批阅奏折的刘备面前。

    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敬畏:“陛下,阿荣队正驾驶马车而来,说是有要事相商。”

    刘备闻言,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太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随即被理解所取代。

    轻轻点了点头,说道:“难怪刚才听见一阵马蹄之声,心说何人如此大胆,不过若是阿荣的话,这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朕将金牌给他了嘛。”

    “宣他进来便是。”

    阿荣大步流星地步入殿中,走到官家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低垂的眼眸中透露出对官家的深深敬意。

    随后,他抬起头,指了指门外的马车,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官家,还请……”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似乎是在等待刘备的回应。

    刘备看着阿荣,眼中闪过一丝明了。

    微微点头,对着宫中的太监们吩咐道:“你们都先退下,勤政殿四周三丈内,不得有人靠近!”

    太监们闻言,纷纷躬身应是,然后匆匆而出。

    毕竟刘备与阿荣接下来可能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谈,自然不便在场。

    守护在勤政殿四周的禁军甲士们,也接到了刘备的命令,纷纷退到了三丈之外。

    他们手持长矛,目光警惕地巡视着四周,确保没有任何人能够靠近勤政殿。

    整个勤政殿顿时变得静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