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宋,匡扶汉室 » 第六十七章 诸事纷纷 边境战火又起(4000字)

第六十七章 诸事纷纷 边境战火又起(4000字)

    次日清晨,天微微亮。

    阿荣立即前往宫中觐见官家。

    此时尚未开启早朝,官家正在寝宫之中梳洗。

    “官家,阿荣求见。”

    刘备不解,认为是宫中的金国探子之事有了眉目,也顾不得湿漉漉的头发,简单的擦了擦,便说道:“让他来寝宫,朕就在这里接见他。”

    阿荣见官家一身素衣,在寝宫之中等候自己,心中感动莫名,行走的脚步不由得快了几分。

    “官家,臣以为暗探之事,还请求暂缓,毕竟若是贸然行动,恐怕会打草惊蛇,故而,臣以为,此事需要细细谋划一番。”

    刘备一听,确实如此,也怪自己昨日太过担心自身安全,脑子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说的有些道理,不过眼下,计将安出?”

    阿荣听着官家的问话,沉思一会儿,在脑海中将自己的计划大概过了一遍,一一讲述与官家。

    刘备听完,点点头。

    “尚可,无非是需要朕以身入局罢了,朕允了。”

    阿荣见官家应允,正欲离去,好准备相关事宜。

    “阿荣,你且等一等,朕有话还未说完。你可知道陈到?”

    阿荣一听,一时之间也摸不着头脑,说道:“陈稻……应该是陈年的稻谷吧?”

    刘备无语望天,心说:“好端端的一员大将在你嘴里成了稻谷了。”

    随即闭上眼,自己的意识则是进入到了空间之中。

    “主公,麾下白毦兵正是战意高昂之时,且让我出兵!”

    “叔至,你可移防永安,以监督李严……”

    “白毦所属,随我冲阵,破阵斩敌,就在今日!”

    “此路艰险,瘴气重重,随我入内,为我大汉披荆斩棘!”

    “叔至,愿跟随主公……”

    这是在小沛,刘备与陈到初次相见的场景。

    “叔至身染重疾,恐难以……为大汉再镇永安……”

    画面轰然破碎,空间之中渐渐显露虚影。

    只见一员武将身着银甲,骑在马上,手中的长枪指向远处。

    刘备睁开眼,口中喃喃说道:“再镇永安,叔至,这就是你的遗言吗?罢了,这一世,你替朕,永镇汉家河山!”

    喃喃未尽,空间之中卷轴虚影再次浮现。

    【已解锁英灵势力:蜀汉】

    【可唤醒英灵:陈到、张飞】

    【帝王:汉昭烈帝刘备(南宋赵构)】

    【可将英灵赋予任何大臣,被赋予英灵的大臣会获得相应的能力】

    【陈到英灵已被唤醒。】

    看着手中银灰色的蒙蒙雾气,刘备轻声说道:“阿荣,你且上前。”

    阿荣不解,官家久久不语,一开口就是让自己贴身前去。

    朝着官家快步走了过来,只见官家拍了拍自己的肩膀,一股炽热的气息在自己身体中快速游走。

    阿荣只当是自己走的有点急,身体要出汗的缘故,也倒是没有过多的去在意这件事。

    刘备眼前浮现出来一个小型卷轴:

    【陈到英灵已赋予阿荣,赋予能力:陈到胆魄】

    “陈到胆魄么?陈到这小子倒是一身是胆,常常带着人深入敌后,与阿荣倒是般配。”

    刘备心中想着。

    此时。一名太监前来,说道:“官家,该上早朝了,文武百官已经在崇政殿里候着了。”

    刘备和阿荣对视一眼,只见刘备点点头,阿荣转身离去。

    “如此,便去崇政殿罢。”

    刘备穿上龙袍,坐着轿子,前往崇政殿之中。

    众人见官家前来,皆是静默不言,一起鞠躬行礼。

    “今日早朝,朕只有两件事与各位分说。一是关于北伐之事,朕思前想后,觉得此时北伐甚为不妥,现在正是百姓春耕之时,若是兴兵北上,误了春耕,极为不妥。二是,朕昨日翻阅奏折,发现南方多有匪患,足以说明南方教化之风极差,故而,朕决定,从太学院中挑选学子,前往南方,施以教化!”

    刚听前半句,不少大臣以为官家是以农耕为借口,拒绝北伐。

    至于南方匪患?那只不过是官家的遮羞布罢了,毕竟之前口号喊得震天响,不兴兵讨伐一处,官家面子上怎么能过得去?

    “官家,此言差矣,南方此时正是一片祥和,不知何处有匪患?再者而言,江浙等地,文风吉盛,甚至崖山之地,亦有儿童诵读之声,臣斗胆请问管家,我大宋,何处文风不显,教化不足?”

    一名老臣出班询问。

    刘备抬头看了眼,沉声说道:“朕说的南越之地,尔等可有异议?南越小国,公然杀害我朝将士,还将头颅扔到便溺之处,以示羞辱,这口气,你们能忍,朕忍不了!”

    说着,重重的拍了下案几。

    老臣见状,只得默默退回班中。

    “大宋之前,文恬武嬉,兵无战心,经过多次军中大比,才稍稍有所改善,若是贸然对金人出击,恐怕会死伤惨重,故而,以南越之人为磨刀石,让军士见见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韩世忠,辛弃疾,你们二人带领神武军,奉天军一同南下,务必攻克南越之地。杨沂中,你去奉天军中叫来魏胜,你们率领泉州水师,沿着水路而下,此举,水陆并进,光复南越之地!”

    这三人见官家点将,自然是出班领命。

    “官家,臣有一事需要告知官家。”

    陈康伯出班说道。

    “讲”

    “臣请战,臣要与杨殿前一同征伐南越之地。一是,臣曾率领水师海上剿匪,与魏胜等人较为熟悉。二来,臣在户部曾拨付银两,用作军器监研发新武器,无意间制作出来一尊形如猛虎蹲坐于地的小炮,臣打算将此物运用于战事,看看效果如何。”

    刘备思索了一番,说道:“此事,等朕看看军器监制造出来的新式小炮长什么样子再说吧。各位臣公,若是无事,今日便散朝。杨沂中、陈康伯、韩世忠你们三人,呃,对了,还有辛弃疾,你们四人且先去勤政殿等候。”

    众人散去,杨沂中等四人一同前往勤政殿。

    勤政殿中,官家还未到。

    四人步入殿中,便有一位太监将椅子摆放好,示意几位先坐下。

    殿中还有几位小太监正在架子上悬挂地图等物。

    “陛下驾到!”

    随着门口太监的一声高喝,众人起身。

    刘备快步走到案几处,坐在椅子上,示意众人坐下。

    扫视一番却是发现,少了两个人,便出声询问道:“陈亮和魏胜呢?”

    杨沂中一愣,说道:“官家,你未曾传唤这二人啊。”

    刘备轻声说道:“那大概是忘了,来人,传召陈亮魏胜!”

    两名太监匆匆出宫,去寻二人。

    此时,淮水前线。

    此时,李显忠带领着张俊的残部和背嵬军,风尘仆仆地抵达了军中大营。

    夕阳的余晖洒在营帐上,映出一片金黄,而士兵们的脸上,则写满了疲惫。

    一进入营地,李显忠便神情肃穆地请出了官家赐予的节杖。

    那节杖上镶嵌着金边,将皇家威严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站在营地的中央,声音洪亮地宣读着官家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淮水一线,现归李显忠节制,文泛舟、冯武等二人,务必协助李显忠统领大营一切事宜,共御外敌,抵御金人南下!钦此!”

    随着旨意的宣读完毕,营地中响起了一片肃然之声。

    李显忠指着自己亲自押送过来的马车。

    声音铿锵有力地说道:“各位边军兄弟,请看这些马车,车上装载的三十万万两白银,正是官家为你们准备的军饷。官家深知边军之难,体谅你们的辛苦与付出。他听闻你们已经整整一年未曾领到军饷,心中十分挂念。因此,官家特地从国库中拨付了这笔款项,希望能够缓解你们的困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中二十万万两白银,是专门为弟兄们准备的军饷,希望这笔银子能够减轻你们的负担,让你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守卫边疆。而剩余的银子,则用于维持军营的日常开销,确保大家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言一出,军营之中顿时响起一片抽泣之声。那些边军将士们,有的眼眶泛红,有的掩面痛哭。

    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经许久未曾领到军饷,生活艰难;有的人则是因为家中老小等着这笔银子度日,心中焦急万分。此刻听到李显忠的话,他们心中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只能用泪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甘为官家效死!”

    边军将士们最初对李显忠这位空降而来的统帅心存不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跟随先前的将领征战多年,彼此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和信任。

    突然之间,一个陌生人空降而来,要统领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士,自然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

    然而,官家的旨意不可违抗,他们虽然心有不满,但也只能暂时将这份情绪压抑在心底,不敢轻易发声。

    他们怀着疑虑和观望的态度,看着李显忠如何统领自己,毕竟边军悍勇,这在大宋是出了名的难管。

    直到此刻,李显忠亲自押送着满载军饷的马车来到军营,并当众宣读了官家的旨意,将士们心中的疑虑才开始慢慢消散。

    他们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些军饷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是他们能够安心守边的重要保障。

    正在发放军饷之际,整个军营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与期待之中。

    士兵们有序地排队,领取着久违的军饷,脸上洋溢着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李显忠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满是欣慰。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军营的宁静。

    一位传令官策马奔入军营,他满脸焦急,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他快步跑向李显忠身边,语气中带着一丝慌乱:“将军,金人进犯,边境告急!请速速御敌!”

    此言一出,整个军营顿时陷入了一片肃杀之气。

    正在领取军饷的士兵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望向传令官,脸上露出惊讶与凝重之色。

    李显忠也是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他迅速转身,对着传令官问道:“金人进犯的具体情况如何?边境上现在有多少兵力?”

    传令官急忙回答道:“金人此次进犯规模不小,边境上的守军已经有些吃紧。将军,我们得立刻出兵迎战!”

    李显忠点了点头,他知道此时形势紧急,容不得半点耽误。

    随即立刻下令停止发放军饷,让士兵们迅速整备,准备迎战。

    军营之内,气氛肃杀而热烈。

    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刃,整齐地排列在操练场上,气势如虹。

    李显忠站在点将台上,身披战袍,扫视着眼前这些即将出征的将士们。

    此时,已经过了一炷香的时间。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打破了军营的肃静。

    一位士兵策马奔入,与先前的传令官不同,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欣喜的神色。

    他一路疾驰而来,还未等战马停稳,便迫不及待地开口喊道:“将军,金人退了!金人退了!”

    士兵的声音在军营中回荡……

    急忙说道:“金人的大营不知是何原因,竟是起了大火,火光冲天,照亮了半边天空!看那火势,绝非寻常,应该是北地义军所为。不仅如此,我还听说金人的马匹也受了影响,上不了战场。这下子,他们可算是栽了个大跟头!”

    周围的将士们纷纷聚拢过来,议论声此起彼伏。

    有人猜测道:“听说金人的粮草都被烧光了,这可真是大快人心啊!没了粮草,他们还能撑多久?”

    士兵们议论纷纷,脸上都露出了畅快的笑容。

    他们知道,这场大火无疑是对金人的一次沉重打击,也为他们自己的边防减轻了不少压力。

    李显忠见状,问道:“各位,你们可知,北地义军是什么人吗?”

    士兵们纷纷摇头,表示不知。

    文泛舟在一旁沉声道:“北地义军,乃是我边疆之民自发组成的抵抗力量。屡次给金人造成重创。此次能够成功烧毁金人大营,粮草马匹尽失,实乃我边疆之幸!”

    冯武等正想开口解释一二,却被李显忠的眼神所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