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宋,匡扶汉室 » 第三十五章 官家 银子管够吗?

第三十五章 官家 银子管够吗?

    辛弃疾一脸委屈的看着杨沂中,说道:“属下也不知,竟是陷入埋伏之中,还好只是推演,若是真在战场上发生此事,我便是大宋的罪人。”

    杨沂中看着眼前之人,心中也是起了爱才之心,安慰道:“你毕竟还年轻,阅历什么的也比较浅显,我想,你若是和梁红玉这般年纪之时,未尝比不过她。”

    杨沂中拍了拍辛弃疾的肩头,转身离去。

    刚走到营帐门口处,发觉辛弃疾身上好像和自己有着一丝丝相同的气质,摇了摇头,便不去过于在意此事。

    此时,已经是夜幕降临,辛弃疾这时才想起自己的休沐已经结束了,自己该回宫去等候官家,骑上快马,拿着自己从勤政殿离开之时官家赐予自己的文书。

    凭借此文书,辛弃疾可以自行出入宫内,直接面圣,然而,这个文书可不是永久使用,一进宫就得交还给官家。

    一路畅行无阻,倒是在宫门处遇到了点麻烦,辛弃疾不得不下马步行。

    眼瞅着离官家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他一路快跑,饶是自己从军几年锻炼而出的体力,跑到勤政殿之时,也是气喘吁吁,流汗不止。

    刘备此时已经在勤政殿中等候,时不时翻阅着三国志,翻阅一页,眼睛就往殿门口处瞅一眼。

    心里说道:“这小子怎么还没到?再不来朕就睡觉了。”

    殿门口小太监匆匆跑来,对着刘备低声耳语:“陛下,门口来了个自称是辛弃疾的人,特意来交还文书,求见官家。”

    刘备心想,可算来了,再不来,朕的这本三国志就要看完了。

    口中说道:“让他进来罢,我听见门口处有大喘气的声音,你且去叫几个人,去搬一个棉墩过来,对了,再去偏殿抬一个小案几。”

    小太监听了,一边让辛弃疾进来,顺手拿了个棉墩让他坐下。

    辛弃疾看着小太监,又看着棉墩。

    心说:“我何德何能,方才得到此种礼遇?”

    一时之间竟是拘束起来,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刘备见状,说道:“坐下吧,就是为你准备的,任命你为团练副使的文书已经由枢密院签发了,不日你便是我大宋的一员武将了,朕今日听闻你在演武场和梁红玉进行北伐推演,虽说不知结果如何,但是从梁红玉口中知晓,你既有带兵谋略,也有施政之才。”

    此时,几个太监将搬来的案几放置于辛弃疾面前,又在桌上摆放了一杯清茶。

    刘备看着太监忙碌着,也止住了话头。

    直至清茶放于辛弃疾面前,淡淡的开口说道:“你先喝口茶,顺顺气,你且先听朕说。”

    辛弃疾点点头,端起清茶轻轻的尝了一口,便放下茶杯,等着官家的下文。

    “朕知道,当下局面是以文抑武,不少武将觉得自己天生就比文官低一层,朕也想去改变这一局面,但是,这并不是朕一道旨意可以扭转的,需要做出来点成绩。故而,朕想让你在临安郊外,自行选择一地,用来训练新军,三个月后,参与军中大比。”

    辛弃疾被官家的话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内心说道:“我就知道,官家的茶水不是这么好喝的。”

    还未吐槽完官家,官家的声音又涌入耳中。

    “待新军训练出成绩,朕要求你带领新军,护送太学院的学子前往南方,宣传金人暴行,幼安,朕也打算让你做学子的统领之人,那时候,你一路南行,更好的整合军心和学子之心,以你的才智让太学院的学子看看,即便是武将,也不会比文官差。朕,说完了,不知你意下如何?”

    辛弃疾赶紧从棉墩上起身,对着官家抱拳行礼。

    沉声说道:“官家,若是让臣护送学子南下,沿途之中宣传金人暴行,唤醒我汉家男儿血性,这倒是不难,难就难在,臣该如何训练新军?新军中的军士从何而来?训军规模又是如何?是训练步兵?还是骑兵?最重要的是,银子是不是管够?若是管够,以上的问题都不算是问题。”

    刘备已经被辛弃疾这一番话讲懵了,刚听到什么步兵骑兵之时,正想解释几句,不成想辛弃疾最后一句话将自己给整麻了。

    合着只要银子够,一切都不是问题?

    咬着后槽牙狠狠的对着辛弃疾说道:“银子管够,但是新军规模不得超过五千人,新军之中各种伍长,小队,副将等人,你可自行安置。对了,这五千人,朕要求,既要有骑兵,也要有步兵,你看着训练便是,至于军士来源,过几天朕要开武举,你从可从中挑选。”

    辛弃疾一听,说道:“官家,不知若是武举还是凑不满五千人,臣能否自行募兵?另外,军中教头。。”

    刘备点点头,说道:“若是不满,你可自行招募。但是,军中不得吃空饷,不得滥竽充数。别问我教头如何去寻,你自己想办法!朕不留你了,速去!”

    辛弃疾心中感动莫名,暗暗说道:“官家如此信任我,我也不能辜负了官家的好意,若是训练新军,我将要带领着他们,超越岳家军,超过背嵬军。要让天下人都识得我历城辛幼安。”

    对着刘备连连三叩首,以示心中激动之情。

    便起身,离开了勤政殿。

    转身踏入了茫茫的深夜里,夜空之中,紫微星格外的亮。

    刘备也起身,活动了下自己的身体,也许是食髓知味,便又去找吴氏做运动去了。

    次日,天光大亮。

    刘备叫来个太监,让他去垂拱殿中和群臣说一声,就说身体有恙,取消了今日的早朝。

    辛弃疾此时,正在南街的一个客栈中,让店中伙计将自己的好友叫下来,自己则是在门口处焦急的等待。

    “幼安,久等了,昨日睡的迟,听闻武举将近,不但要考核武艺,还要考核行军布阵,昨夜熬了一晚,将兵书看了一遍。”

    “冯武等,莫要自欺欺人了,店中伙计告诉我,就你的鼾声最为响亮,吵的人家伙计都睡不着了。”

    辛弃疾指着自己的好友,冯武等说道。

    冯武等赶紧一把捂住辛弃疾的嘴巴,省得引来众人的目光,低声说道:“莫在此嚷嚷,咱们兄弟二人进屋说。”

    辛弃疾跟着冯武等进入了房间,便听得自己的好友一阵重重的叹息:“幼安,你我皆是自北方南逃而来,为兄真的很羡慕你,加入了背嵬军之中。。”

    听着自家好友正在感慨,辛弃疾赶紧打断说道:“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听说此次武举,官家欲从其中选择精壮之人充入新军,武等兄,你可以通过此途径,来实现你的痛杀金狗,收复失地之愿。”

    冯武等一听,说道:“此言当真?嫑哄骗于我!”

    辛弃疾点点头说:“自然不会哄骗,若是哄骗,今生今世让我娶不得月清姑娘!”

    冯武等哈哈一笑,摇了摇头。

    拉着辛弃疾低声说道:“啧啧啧,你倒是对月清姑娘情深,这誓言够重,冯某担待不起。今日我看你也无事,不如去郊外切磋下枪法?”

    辛弃疾连连告罪,只得说道:“武等兄啊,我今日实在难以应邀,不如改日,改日。”

    一边说,一边起身,离开了冯武等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