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寻真择甲 » 第59章:鲜衣怒马少年郎

第59章:鲜衣怒马少年郎

    菊三厉振严辞道,“新梅师妹,请你自重。”

    新梅看得出来自己三皇兄是真的生气了,也立马收势,放话道,“好你个菊三师兄,有你的!还有你,李师兄,有朝一日我定要你付出代价……”小手一甩,回身怒气冲冲地走了。

    李旭十分不解,“这新梅师妹为何一直这么针对我。”

    菊三笑道,“你想知道原因?”

    “不就是你们周家的赐婚吗?至于嘛?”

    菊三道,“如果李师弟想知道具体原因,不妨换个地方说话?”

    李旭点头应允,菊三便在前面带路,他们来到西南角那几处住的地方。菊三在这里居然还有一间居所,而且窗外便是一片云海。每到至极,这下午刚好烈日当头,八月也正值入秋,昆仑山第四重殿也有那般高。所以推开窗户还是有几分凉意。

    菊三把小炉火搬出来,点上几颗炭火,上面架上一只铁壶。摆上两只杯子,“就着这美景,喝点热茶,咱们慢慢聊。这世间有三舌,雀舌茶,鲲舌酒,以及龙舌。”

    菊三手里捏出一小撮,丢进铁壶里,又在旁边水桶里舀上一瓢水灌进铁壶,“这可是我当年从宫里带出的好玩意儿……一般茶叶以春茶为主,每年新茶嫩叶为最鲜。唯独这雀舌分两种,一种是新茶,一种是老茶。这里的条件,十多年都不曾下山,所以这种老茶也是另一番风味,来,试试。”

    其实他说这么多,李旭根本就不懂茶道,只是他说的三舌的确在“文之殿”有记载。李旭认为这对自己不是很重要,也就一笔带过了,如今他提起才有点印象。

    茶泡好了,菊三斟上,自己端起一杯,望着窗外的美景,一饮而尽。李旭也端起茶杯,浅浅尝了一口,也没有什么怪味儿,和自己世界喝的茶叶差别不大。味道微苦,不过喝之前那股热气冒起就能闻到一丝绿茶的清香味。虽然只是浅尝一口,进喉后嘴里也能残留一丝茶香味。

    李旭不会品茶,对茶也谈不上什么爱好,但也不排斥,毕竟这是我们国粹之一。不过确实和自己喝过的茶,差别还是有一些,也许这就是好茶叶的象征吧。

    菊三深深叹了口气,却问道,“李师弟,你今年十四,我也马上满十七……兴许对于你而言谈论这个话题有些过早,对于我而言从出生就摆在了这里。你在益州王李王爷膝下,上面也有长兄支撑着一切,你切可自由自在逍遥过完一生,可我不同……”

    李旭可不是来听这些的,他打断道,“抱歉三皇子殿下……我冒昧打断一下……”

    菊三也反打断道,“在昆仑山,请李师弟也称呼在下为菊三就行。”

    李旭道,“菊师兄,严重了……只是您说新梅师妹一直找我麻烦有其他原因,还请师兄明示。”

    菊三道,“其实我也正在解释,只不过李师弟觉得有些无趣了,那我就捡重要的说吧。”

    李旭点点头。

    菊三解释起来,“新梅师妹的婚约其实是父皇深思熟虑后的决策,新梅她只不过是充当了政治牺牲品而已。”

    李旭点点头,其实他明白古时候这种政治联姻的含义。既然周新梅反对,能千里迢迢来昆仑山当面找自己,其实从这方面李旭还挺佩服这个小女孩的。能对抗皇权,不怕危险和辛苦,来到昆仑山,留在昆仑山,这小姑娘毅力也十分惊人,思想在这个时代也算自主超前。

    菊三道,“这其实和倒仙皇室基业分不开,也和现在李师弟你的情况分不开,所以导致了新梅师妹的愤慨。”

    李旭道,“和我有何干系?”

    菊三又为自己斟了一杯热茶,喝了一半,说道,“想必你也了解。当年和倒仙皇室结束乱世成大一统的有五大家族。东部黄家,被封济州王,镇守东部济州等地。北部王家,被封青州王,镇守青州等北部地区。南部刘家,被封琼州王,镇守琼州等南方地区。中部伍家,被封怀州王。然后就你们李家,西部益州王。再加上皇室周家,也在中部,伍家怀州东方向不足百里的京州,也是朝廷所在地,就是六大家族。”

    “当年的战争惊天地,泣鬼神六大家族三百五十万军队历时十四年,终于实现大一统。不过当时最为勇猛的当属伍家和李家。伍家的刀法和李家枪术,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在扭转整个战局的关键一役九峰山大决战时,你父亲当时还只是一白甲少年,在战场上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鲜衣怒马少年郎用来形容年少的李义君不足为过!”

    父亲当时有这么传奇?竟能让一个皇子如此夸赞。这段历史“文之殿”有提及,不过没他说的这么神、这么传奇,他倒是想听听这些事怎么就和新梅扯上关系的。

    这场大战,伍家牵制了联合军的主力,李家军绕到敌后阵营,一举攻破联合军,从而在九峰山战役扭转了整个局势。后册封了五大家族……李家军此后也只剩下十三万七千铁骑。不过这支军队可是现在倒仙皇室王牌中的王牌,是精锐之师中的精锐,号称这支军队战斗力堪比百万雄兵。

    所以朝廷也有所忌惮,顾将益州王划拨镇守地盘最远。据说当时还是在李王妃郑月的提议下,镇守天下第一险关益州城。此城面对西、西北、西南三方野蛮外族势力,便会消除朝廷对李家军的忌惮。

    不过谁曾想到,益州地区可是个好地方,一年可产两次作物,所以这地区量产供应不断,只二三年,经济及农作便已经领先其他地区。而且郑月开创先河,以经济和粮作打通西北、西、西南三方外族势力,兵不血刃解决边陲问题。不过在当时李家军军师的建议下,每年还是象征性地与三外族打了几场只有伤没有死一人的仗,这是打给朝廷的。

    当然,这些朝廷当然是不知晓的,菊三更是不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