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问天逍遥行 » 第二章 雨晴,凡

第二章 雨晴,凡

    “我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一坛二锅头啊,咿呀,哎呀呀!”此时的陈凡心中满喜悦。左手拎着烧鸡,右手拎着烤鸭。身后背着小竹篓,篓内是一个黑漆漆圆溜溜的酒坛子,大红的酒封煞是显眼。

    正当他哼着小曲脚步飞快的朝着陈将军府后门奔去的时候。“陈凡,陈凡...”。忽然身后传来悦耳的呼唤声,那声音仿佛谷中黄鹂,莺声呖呖,清悦婉转。这个声音嘛,陈凡再熟悉不过了。

    嘿嘿!不由间嘴角轻挑挂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那是一条轻佻妖娆的少女身影,年芳十四五岁。上身淡绿色的莹翠罗衫,下身配散花绿草印花裙,乌黑如泉的长发齐余腰间,脚步轻盈青丝飞洒裙摆飘飘

    不看长相,光这曼妙的身姿与周身透露的那股青春活泼的气息,就已经让人心动神驰。陈凡停下脚步,转身等少女走近。

    “原来是雨晴妹妹呀!这么匆忙?是要到哪里去?”

    “小坏蛋,谁是你妹妹,叫姐姐!问我去哪?我还想问你呢?是不是趁着二娘不在你又想偷偷溜出去鬼混呐?”少女站定一脸嗔怪的说。

    也许是走的急了,少女酥胸微微有些起伏,随手轻轻捋了捋挡在额前的长发,一截半露半含的藕臂光洁如玉。

    “我说晴晴妹妹,你看我哪里有偷偷摸摸了呀?今天是我去“仙人爷爷”那里学习仙法的日子啊!”

    说话间陈凡还举了举手里的鸭子。大大咧咧的答道。

    陈雨晴,低头看了看陈凡身后背着的竹篓,和略带油渍的小手拎着的鸡鸭,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随后俏脸上浮现出了然的神情......”。

    陈雨晴比陈凡整整要大6岁。陈雨晴自小在陈将军府长大,但与陈凡并非亲生姐弟。说起陈雨晴与陈凡,一段悲壮离奇的故事便从此开始....

    陈氏家族与梁氏家族脉细庞博,而陈家先祖与梁家先祖一文一武堪称绝代双雄。生逢乱世,天下动荡,纷争四起,凡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两人相遇一拍即合,皆为金兰。

    经过数余年的艰辛岁月,数不清的征战。终于在这片纷乱的疆土上建立了一个国家。

    天下是两个人共同打下来的,轮到做皇帝的时候就有些麻烦了。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陈氏先祖相对梁氏先祖要年长几岁,自然是兄长。

    最后陈氏先祖对梁氏先祖说:“兄弟呀!我呢,本就是一介武夫,只懂得带兵打仗,哪懂治国安邦啊!如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再无战事。这治理国家的重任恐怕就要落在兄弟你的身上了。为兄我别无他求,只希望兄弟能保我陈氏子孙代代昌盛,我保你梁氏江山万载安平!”

    就这样,梁氏先祖做了皇帝。以两家的姓氏为名“梁陈国”。后士因梁陈国与日不落帝国的分界线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商业通道,自又名“东道梁陈国”。

    梁氏先祖登基之后,封陈氏先祖“震远王”,“安平将军”。俸陈氏子孙“代代为王”。当然了,俸王的每一代只能有一位。其余的各凭能力,从文,从武,世途,经商,就因个人能力而定了,但这国姓,皇臣却是毋庸置疑的,地位尊贵自不必说。

    梁氏先祖也的确是个治国安邦的梁才,经过大战后的百废待兴,不到10余载。“梁陈国”渐渐走向了强盛。

    有道是“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人是如此,这国运也是如此。前3代的国君还如两家先祖期望的那样。虽然贪图一点美色,喜爱一些珍宝。但依然遵从组训,将国家治理的,虽说不上有多好,但也不算太差。

    直到了第4代,一个名为梁俊的君王。这个梁俊君王,对美女珍宝什么的不是很敢兴趣。唯独对,修仙练道,大道永生,性质惘然。说是接近痴迷的程度也不为过。

    这天下浩广无边,也不是没有这修行一途,只是对于凡人来说就太过遥不可及了,而那传说的修行世家,仙家圣地更是无迹可寻。

    经多方寻觅却是徒劳无益,但梁俊君王并未因此气馁,最后竟想出来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那就是开始搜罗那些所谓的奇人异士,什么算命的、看相的、炼药的、捉鬼的、抓妖的,但凡与常人不同,看似跟修行稍稍沾点儿边的。统统都不会放过。

    可想而知,这帮人混到一起,修的会是什么仙?入得又是什么道?研究邪门歪道还差不多。然而梁俊君王却是乐死不疲,潜心研究,虚心受教。

    一时间将皇城搞的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对于国事更是,置之不理。以至奸臣当道。再加“北方铁骑国”蠢蠢欲动,一时间举国上下,人心惶惶,真是内忧外患,人心动荡,国土不安。

    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还真就让梁姓君王给陶腾出这么一位有些本事的。

    据传言,此人法力高深莫测,且来路神秘。行事更是隐秘,记得在祭天大典的时候,出现过,但却身着黑袍,头戴头蓬,见不得真容。

    梁俊君王得此贵人,万分欣喜。亲封“护国大法师”。

    至此一些诡异的事情就在京城内时常发生,据说每到夜深之时便会有凄厉的嚎叫声自皇宫内部传出。并且皇宫那片天空漆黑阴冷,不见星月。有人就暗自猜想,“这梁俊君王,莫非修炼了什么魔功?但只是猜想,却无人敢去皇宫内院一探究竟。

    事隔三秋,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梁俊君王还真就修出了一些本领。施起法来,全身黑气涔涔,面目狰狞恐怖。性情也变得极其残暴。

    至始都有大臣看不过‘梁俊君王’一心修行而不理国事。至于上书纳谏的大臣更是不在少数,可结果都是枉费唇舌,甚有言辞过激者更是途糟惨祸。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李士怒提反诗了”。说让人印象深刻不单单是发生在李大学士身上的这件事,而是就这件事最终引燃了,梁陈国走向不归路的导火索。

    曾有位大臣名为李记。李氏历代为官,且都是文官,一直掌管学士院,为”东道梁陈国”培养文士官员。身为“殿阁大学士”的李记,官是做到了最大,但一把子年纪,脾气依然火爆,性情也极为耿直,对梁俊君王不理朝政,只顾修炼妖法,深恶痛绝。经上书多次无果。最后在学士院的外墙上亲自提诗一首:

    “北强铁蹄踏吾土,昏王自知视无故。

    一心修法无闲暇,从此梁陈分两家。

    叹吾历代为文士,满腹经纶薄如纸,

    金殿之上若良臣,并当持剑预斩之”

    言辞简单明了,却那样大逆不道。出自一国学父之口,让身为当事人的梁俊君王异常愤怒。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未直接下旨诛杀。而是对着满殿的群臣含糊的说了这样一句话:“哪位将军将此反贼,擒于金殿之上,必可见衷心!”。

    梁俊君王如此,其实用意很是明确。

    一、是为了看看陈家的衷心,必定陈家掌握着兵权,并且陈家这个“震远王”一直抵御外敌,在朝野与百姓的心中都颇有地位。意有功高盖主之势。

    二、是想告诉天下人,我梁家的天下也是陈家的。现在有人公然煽动人心造反,即使他不出手也会有人站出来。

    三、是想当着百官的面,亲手杀了李记,震慑一下群臣,顺便展示一下自己修炼的仙法,让你们这些肉体凡胎都看看,现在我梁俊不但是你们至高无上王,更是你们顶礼膜拜的神。

    这话一出别人可以装做不知,可陈建成怎能不明白,这是让他出刀啊!。

    这时的“震远王”是陈建成的大哥,陈建业。陈氏到了这一代,还真不如陈氏先祖期望的那样子孙昌盛,兄弟4人除陈建业,陈建成外,其余都是文不成,武不就,偌大的一族。武将仅仅出了6位,文官更是少之又少,显而易见如今的陈氏以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陈建业一直在北方边境与铁骑国作战。立誓:“若敌不退,将不归,若吾先亡,铠甲回”志不退铁骑即使身死,也不回故土。

    驻守皇城的便是“威武”将军陈建成。

    此时陈建成真是左右为难!

    李氏在东道梁陈国的地位虽不如陈氏,但朝廷之中,地方之上,十之八九的文职官员都与李氏有关,不是李氏亲属也是李氏的门生。就连当朝的丞相都是李氏族人。更重要的是,自李记为官以来在这个国家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贫民百姓,谁又不知这个刚正不阿的大学士是一位大忠臣,“文有李士记,武有建业成”,这是如今梁陈国的中流砥柱国之脊梁。

    然而这当众题写反诗可是抄家灭门之罪呀!事故之大且牵连甚广。如果处理不当,这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让我如何是好!”

    陈建成心中暗暗责怪:“李记啊,李记,你好大一把年纪,怎就这么糊涂!恐怕如今无人能救,无人能救啊!”。

    事过数天,正当陈建成,心急如焚之时,终于盼来大哥陈建业的加急书信。信中大概的意思是说。

    “李记随是忠臣,作此反诗,怕无人能救。只因此事牵连太广,我已上书国君,讲明呈破列害。你只诛杀李记直系即可,最后将李记擒拿交于国君,其他勿为。

    念李记忠臣,我等应奋力保其一脉。事后,你立即交出兵权,借口回乡。从此无我召唤,切勿回京。切记,切记.....”。

    就在陈建业,来书的第二天,陈建成带兵将李记直系,28口诛杀。并将李记带到金殿之上。交于梁俊君王。

    当时除了陈建成之外,其他官员也都在场。李记破口大骂梁俊君王昏庸无道。可接下来的一幕,将满朝的文武全都吓得肝胆剧烈。梁俊君王浑身黑气包裹,阴风阵阵,鬼气森森。金殿内的温度瞬间下降了好几度。

    只见梁俊君王,抬手一挥,李记瞬间就华为一团血雾。随后袍袖一抖,李记就这样在空气中蒸发了。连骨头渣子都没有剩下。这一幕卓识让众人震撼。就连当时的,陈建成也是吓得冷汗涔涔。

    梁陈历329年夏。

    陈建成回原籍,昌平县城。回到昌平后重修了府院,虽没有京城时的气派,但也不是寻常人家能比。

    当地官员与百姓对陈建成很是尊敬。虽知陈建成已经不再是将军,但以陈家在“梁陈国”与百姓心中的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依此便联名题字,并在府门之上悬挂了一块匾额,在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四个大字“陈将军府”。当然这都是小事。

    既然陈建成,回到原籍,必定是救下了,李记的后人。事实也的确如此。

    陈建成救回的是一个女婴。在于李记的最后交谈中,陈建成就告诉李记,让他安心上路。我陈氏,将为你保下一脉。李记只是含泪,示意感谢。

    当时陈建成问女婴的名字之时,李记老泪长流。仰天痛呼,“吾为自定身先死,恐怀昏王何日知”。昏君....昏君...呐!,可叹,可叹我李氏一门,满门忠烈呀!”。

    李记仰头望天,此时的天空,细雨刚停,绚丽彩虹遥挂天际。就叫“雨晴”吧!“希望这阴雨的天空过后,还能迎来昔日的明朗啊!”陈建成,见此也是摇头深深叹息。又问李记还有何未了心愿。李记却摇头苦笑,不再言语。

    就这样陈建成一家将小雨晴带回昌平县,由当时的大夫人王氏抚养。陈建成有两位夫人,大夫人王氏,二夫人柳氏。膝下一直无子,这也是两位夫人与陈建成心中的同病。现在看到这个孩子,自然是万分疼爱,视如己出。

    天有不测风云,不料3年之后大夫人王氏突然暴毙。至于什么病症无人知晓。陈建成悲痛欲绝的同时,暗自叹息!“难道这是上苍对我陈建成的惩罚不成?”。

    岁月匆匆如流水,转眼又是3年。

    梁陈历333年春。

    这一天,陈建成看着二夫人柳氏和生得乖巧懂事的陈雨晴,笑得合不拢嘴。其原因不仅仅是对两母女的喜爱,而是二夫人怀孕了。这可是天大的事。以至于陈建成高兴的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梁陈历333年冬。

    十月怀胎,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孩子降生了。是个男孩,陈建成七尺男儿铮铮铁汉不由得泪流满面。为了舒发心中的喜悦,陈建成下令在将军府,设摆盛宴10天,无论老幼妇孺,僧道侠侣。无论贫富贵贱,本地外籍。只要前来。一律欢迎。

    好多人闻讯赶来祝贺。至于吃喝,对于这种不分层次的宴请,大多人是不屑同列的。送上礼物和祝福后,就悄然离去了。

    但也不凡有好事者留下来。一时间,往日人丁稀少,安静冷清的陈将军府,如今门庭若市,一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院内更是,高鹏满坐,觥帱交错,热闹非凡。

    人多了必定混杂。

    就在宴请开始的第5天。就来了这么一位。此人是一位白须老者。鹤发童颜目光炯炯,一身青袍随风飘荡,可曾见人间烟火,哪里有世俗铜臭,好一身仙风道骨。陈建成也算见识广博之人,看这位老者的外表就知道这并非凡人同列。

    老人至此也不搭话,上来就是风卷残云,胡吃海塞一通。吃了还不算,吃完还得拿。陈建成见状只是摇头,也未在意。

    就这样接连到了第10天。在最后陈建成宣布宴请结束的时候。老者却莫名其妙的开了口:“陈小友,老夫多谢你这些日的款待,既然如此也是有缘,老夫和你打个赌如何?”此话一出把陈建成弄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

    “敢问前辈有何指教啊?”陈建成心中虽然奇怪,但出于对神秘老者的尊敬,还是恭敬的问道。

    “我堵你儿天生痴傻!你可信否?”。

    这话一出,包括陈建成在内在坐的所有人都怒上九肖。有人当时就暴跳如雷捋胳膊挽袖子就想打人。有甚者已经大骂出口,不由分说举起双拳就向着老者招呼上去。

    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众人感到震惊非常。一些暴怒的人们就像被用了定身法,在老者丈许之外举着拳头根本就无法挪动分毫。这场景真是说不出的诡异。

    这不禁让陈建成记起,曾经在皇城金殿上那恐怖的一幕,虽然两者根本不是类似的情景,但这种匪你所思也让他对眼前的这个神秘老者充满了忌惮之心。随即压下暴怒的人们。

    小心问道:“不知高人,这是何意?”。

    哈哈...老者爽朗一笑。“如果我赢了,就还你这些日的款待之情。如果我输了,我答应你,待你教导此子3年如何?”。说罢也不等陈建成搭话,袍袖一抖消失无踪。只留下在场的一群人彼此相视,呆呆发愣。

    就这样,本来是大好的喜事,却让一个不知来路的神秘老者闹得不欢而散。

    当然这并不重,重要的是这个孩子,“可千万别像那个神秘老者所讲的那样啊!”陈建成,心中忐忑,喃喃自语,“不求我儿能成多大的才,只要健康就好,健康就好啊!”。到给孩子起名字时,陈建成思来想去最后大笔一挥,写下一个凡字。“平凡其实也是好事啊!起码不会像你爹一样,事事身不由己。”陈建成望着陈凡的小脸不由,眉头紧锁,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陈建成的心,就不是忐忑不安了。而是绝望了。11岁的陈雨晴,生得婷婷玉立,乖巧懂事。而陈凡5岁了除了吃,睡之外,不言一语,痴痴呆呆,双目无神。这不是傻是什么,如果这都看不出来,那就不是陈凡傻了。其实所有人早已了然,只是在心中不肯承认罢了,可现在事实就在眼前,又当如何呢?

    看着父亲每次来看这个弟弟,都是一副眉头紧锁,咳声叹气的模样。懂事的陈雨晴,想方设法的惹父亲开心。然而,“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痛还得心药医。”陈建成的心结已死,怎容易开。陈雨晴又怎会不知。

    陈雨晴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孩子。对这个从小就痴傻的弟弟一直非常的疼爱。想必这个世上除了,柳氏最疼陈凡外,就数陈雨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