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青莲踏天 » 公元720年——扯淡

公元720年——扯淡

    东方的那轮红日渐渐清晰,李白渐渐看清那是红日没错。今天的朝霞格外漂亮,在大气层的反复折射下,放出五彩的光芒。当然,散花楼上的李白不在乎这些。捧着酒壶的他寅时便起来了,只为看着美丽的日出。而如今太阳出来了,他却醉意渐浓,昏昏欲睡了。打了个哈欠,伸个懒腰,躺在了楼上。距离杜甫家那案子已经不知不觉过了一年多了,一年来,他照例到处游历,也颇长见识,如今也是不知不觉回到了成都。可是,对于杜甫那清澈的眼神他却久久不能忘怀。他觉得他做的是无法理解,也让他自己无法忍受。他义无反顾地揭穿了甫父的阴谋,而换之而来的,却是甫母的自杀与杜甫的孤独,这种为自己辩护而去伤害他人的事,让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甫父杀人固然最大恶极,但他觉得他也杀了一个人,是甫母,还毁了小杜甫的一生。但仔细想想,关自己屁事!甫父杀了人,嫁祸于我,我能不辩护吗?或许他们口中那个难以忘怀的事真的是什么坏事呢!这么安慰自己后,他也并没有多大坦然,总觉得杜甫那清澈的双眼一直在望着他,带着幽怨,与仇恨,伴随他一生……

    一阵寒风吹来,他不敢想下去,早上还是很容易着凉的,于是又倒了两口酒。他回想一下那个案子,感觉还有几个地方很奇怪。倒不是案子本身奇怪,而是其中的原理很奇怪。看似是很正常的生活常识,真的要研究起来就很奇怪了。比如说,为什么石头会落下来,而不是向上飞呢?为什么你把石头直接放在人头上没有事,而从高空落下就有事了呢?为什么放一团棉花砸不死人,而石头能呢?为什么水桶盛水不会坏,而里面结冰了就会把桶撑破呢?对于第一个问题,他只能是想地面上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万物向下拽,而这种力量与你直接拿石头砸有同一种作用力,而且物体越高这种力量越大,物体越重也是。也就是说,在天上掉下来的东西,受到了三种力的影响:地下的吸引力,物体本身的重量,还有他自由落体的路程,随着重量与距离的加大,在同一吸引力下,其造成的影响就越大。那么,也就是说,石头比棉花重很多,那么石头就可以砸死人而棉花不能。可是再深一点想,如果一块小石头与一堆棉花相比,那么棉花还是有机会比石头重的。那么也就是说石头与棉花只是相同大小的质量不同,而不同大小的完全可以一样重,这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个数字。大概相同质量的两样东西,哪个体积越大,那那个的那个数字就越小。(这被西方学者称为密度ρ)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他闲着无聊的时候也是做过实验的,他的酒有一次结了冰,他掂量一下,其实并没有比原来重,但是差点把他的葫芦撑破。也就是说,酒结成了冰,质量并未变化,而体积却变大了,说明酒冰与酒水的那个数字是不一样的,酒冰小一些。就是说如果有一种那个数字小的东西,可以一下子变成那个数字大的东西,而质量又没变,那么体积就会变大;如果体积没变的话,那质量一定会增大。这可以列出一个式子:那个数字等于质量除以体积。(这也其实就是曾经阿基米德想的)所以,水的那个数字肯定就比冰的大,以至于同样的水,结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他又打了个激灵:我想这么多干个屁!灌了口酒,看着周围波光粼粼的水面,那是映照的朝霞的颜色。他乘着醉意,要了一张纸一支毛笔,放下酒壶,大笔一挥,作下了一首诗: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扔给了给他笔的那个人,摇摇晃晃地下了楼,他要回去补觉。而后者则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纸上那飘逸的字体,又望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