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四十不惑:人生百年不过转瞬间 » 第70章 人狗情未了

第70章 人狗情未了

    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三次,分别是出生、高考和婚姻,我一次都没有抓住。在人生最落魄时,我暗暗发誓,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人生的一次蜕变,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平等的起跑线。

    临江边,我手里拿着两个热腾腾的煎饼果子坐在江边,一口一口的慢慢咀嚼起来。还没品出煎饼果子是什么味儿,第一个已经被我吃的渣都不剩了。正当我准备吃第二个煎饼果子时,一只可爱的中华田园犬出现在我的面前,一双饥饿的眼神直勾勾的盯着我。那双眼睛让我看到了对生的渴望,那种近乎哀求的目光让我瞬间石化了,同情心战胜了饥饿。

    起身抱起它,拿煎饼果子给它吃,小狗在我的怀里欢蹦乱跳的叫了几声,低头吃起了煎饼果子。

    不大一会儿功夫,它便吃完了煎饼果子,然后躺在我的怀里,流露出了无比欢快的表情。

    一人一狗,漫步在临江边,男人迈着坚定的步伐,狗围绕着男人一蹦一跳。

    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两个生命多少给钢筋混凝土增添了几分生机。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抱着虎子(中华田园犬)找遍了临江以西几乎所有的垃圾桶,我去捡,虎子去叼,就这样,一人一犬度过了一段艰辛而又值得回忆的时光。

    一天,找了大半天也只找到了几个瓶子,望着临江对岸高耸入云的建筑只能望洋兴叹。令人称奇的,虎子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迅速的跳下护栏,跳进临江,向对岸游去。

    看到虎子跳进临江,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不知道它为什么游向对岸,难道是跟着我连馒头都吃不上,要寻找新主人?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迎着寒冷的江风,看着远去的虎子,内心阵阵凄凉袭来,想离开,却又不忍心,站在那里,傻傻的,似乎眺望自己远去的恋人。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一个人,一只刚接触没多久的狗,两个生命在瞬间产生了共鸣。

    十分钟,二十分钟......橘红的太阳已经落山,黑色的天幕笼罩了大地,临江对岸高耸入云的建筑瞬间全亮了。

    忽然,江对面一个白点向这边游来,少顷,虎子竟然叼着一袋空瓶子,气喘嘘嘘的上了岸。我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自己的外衣把它浑身冰冷的水擦干净,抱在怀里,把它的身子暖热。

    用虎子从对岸叼来的塑料瓶换了三个煎饼果子,我吃了一个,给虎子了两个,虎子吃了一个之后便扬起脖子盯着我,好像跟我说,我吃饱了,你吃吧。顷刻,我完全被感动了,双眼噙着泪水哽咽着吃下了最后一个煎饼果子。

    为了不让虎子再次冒险到对岸,我绞尽脑汁想到国外很多艺人都在地铁口或者人流多的地方卖艺糊口,我曾经夺得西江大学的歌咏比赛第一名,再加上通人性的虎子,来个人狗情未了,赚点生活费应该不是问题。

    于是,我站在临江边开始放声歌唱,让我感到神奇的是,当我放声歌唱时,虎子竟然仰天配合着我的歌声抑扬顿挫的发出喔喔……

    临江市民广场地铁口,我和虎子上演了一场人狗情未了,靠着表演挣得的钱暂时解决了温饱。

    为了不让饥饿再度来袭,我决定扩大范围,无论如何,先好歹找份工作,先不谈理想,最其码不能让懂事的虎子跟着我有了上顿没下顿,先挣点钱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之后,再图发展。

    再说了,以现在的情形,空谈理想也是不现实的。有时,理想需要向现实低头,更何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一次蜕变,一个来自山旮旯的穷小子,完成一次人生的蜕变。

    一个穷小子,肩负着家族的希望,怀揣着梦想,来到了临海这座流光溢彩的城市,明天会怎样?我没有确切的答案,仰望星空,想想来临海这段遭遇,内心多了几分感慨。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究竟是举手投降,还是坚持?答案毋庸置疑,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我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大不了从哪里来再回哪里去,我愿意用自己的青春在临海书写自己的未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它坐落于华夏中部,一个名为李村的地方。

    李村的人只知道先辈们是从遥远的东方逃难来的,在李村一直有一个关于李姓祖先的传说。李氏家族也曾是一个名门望族,特别是在唐朝,当时,李村的这支李姓人是一户靠近京城的大户,曾经连续出过三个进士,也是旺极一时。后来,因为在朝廷的帮派斗争中李氏家族受奸人所害,被满门抄斩。李府上的一个丫鬟为了报答主人的恩德,抱着年幼的小主人流落人间,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个小主人长大成人,避难来到了李村。

    在李家的祠堂门前至今还摆放着一块大条石,上面镌刻着李氏家族的历史。当初之所以选择李村这个地方作为栖息的住所,是因为在逃难的时候,偶遇一个恩人,他颇懂《易经》,根据易经八卦的原理,推算出李村所在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适合繁衍生息,在这里生活的人不仅可以安居乐业,还可能会孕育出旷世奇才。转眼间千年已逝,还没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旷世奇才在这个小山村出现。

    随着时代发展,李村的村民也开始骚动了,村东头经常到外地跑买卖的老李头家盖起了全村第一栋二层小洋楼;村中通往县城的那条原本不起眼的小街,随着李村人丁的兴旺,慢慢的变成了一条路,后来竟然成为一条繁华的街道。路两边的店铺林立,每逢节假日,小商小贩都会集聚在这里,村里面几个有学识见过世面的老人称它为李村的”南京东路”。

    在这个本不起眼的小山村,有一户李氏家族的后人,虽然是农民,却颇重视教育,当家的高中毕业,虽然老婆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生了个小男孩却极其聪明,农村人做事图简单吉利,家里面添了个男丁图省事,父亲姓李,母亲姓文,便给儿子起了个名字:李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