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梦法至仙 » 第四十四章 南阳太守之位,得有医圣之名

第四十四章 南阳太守之位,得有医圣之名

    皇帝先是进行了一套套说辞,然后便是对各位考生进行了鼓励,激励之类的,其中不论是平头百姓,富家子弟,官宦之家皆是对其感激涕零,表示肝脑涂地。

    之后,这些普通的学子也便下了去。然后皇帝便把目光看向了徐正心三人,他们是此次殿试的前三。

    徐正心最为此次殿试第一名,即为状元,自然是身居中央;然后便是此次殿试第二名,即为榜眼,身居其徐正心左边;最后便是此次殿试第三名,即为探花,身居其徐正心右边。

    如今此王朝中,虽有所封建,倒也不至于闭塞不通。何者只取男尊女卑为用,不参其真意。所以,正是如此,其榜眼是一位姑娘。

    再是看去,第三名之探花,是一位中年男子,想来应有四十之岁。

    皇帝先是看向探花,那探花也是明了,连忙跪下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点了点头,然后看了看旁边的公公。那旁边的公公弯着身,也是明了,连忙直起身子,拿出旁边小太监手中捧着的圣旨说道:“王华仁,本为西风省栖息城王家村之人,家本寒门,如今已是四十有三,而今及第为探花,而今,陛下见你潜心好学,勇猛精进,故皇恩浩荡,陛下圣慈,是以赐汝以翰林院编修,位列正七品。”

    公公说完,也是顿了一下说道:“王华仁还不接旨?”

    那王华仁也是反应了过来,连忙接旨,又是磕头感激涕零感谢皇帝的器重什么什么的。最后,也是被其他公公带了出去。

    之后,皇帝便把目光看向了榜眼,也便是那女子。

    那公公又是从其他小太监手中拿另一份圣旨,然后手捧圣旨说道:“赵锦凤,本为南阳省东风县之人,家本商贾,如今已是二十有一,小小年纪已是及第为榜眼,亦是女儿之身。而今,陛下见此甚是感慨,也知其学者不论其性何,状元不分其乾坤。而今,陛下见汝之勤奋好学,智慧弥长,故皇恩浩荡,陛下圣慈垂怜,特是以赐汝以为翰林院修撰,位列从六品。”

    徐正心听此,也是心中一震,这赵锦凤想来是那赵家家主之女了,早是听闻其聪慧无比,甚至有人以他为其比对。不过,这位赵家家主之女总是深居简出,世人也很少见其面貌,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这位赵家家主之女怕是那鬼怪,面貌骇人。

    徐正心侧目看去,却不想虽然不说绝世,却也是小家碧玉。虽然没有那种祸国殃民之面貌,确实面貌动人,倒是看着也是舒服,给人一种清纯之感。

    徐正心也是有些感慨,虽然如今国家不排斥女子考试,但是大多迂腐之人倒也不支持。虽然有些女子考上殿试,但是说来在洪水一般的人群中,不过尔尔罢了。

    想到这里,徐正心也是有些赞叹这位赵锦凤的聪慧,若没有他只怕是此次殿试之状元了。徐正心突然想到什么,只怕是此次赵锦凤及第榜眼之位,女子学子怕是要翻上几倍不止。

    公公说完此,合上圣旨说道:“赵锦凤还不接旨。”

    赵锦凤亦是接旨,谢主隆恩巴拉巴拉,最后跟着小太监便下去了。

    最后皇帝看向了徐正心,此次倒是公公未有发言,而是那皇帝发言道:“汝便是徐正心?”

    徐正心听此,连忙跪地答道:“多谢皇帝陛下爱戴,能记得草民之名。”

    皇帝听此也是笑了出来说道:“你倒是滑头得很。”

    徐正心也是游刃有余的答道:“多谢陛下夸奖。”

    皇帝陛下听此,也是停下了笑声,双眼微眯,嘴角微笑的看着徐正心说道:“徐正心,家居南阳省东风城,家是商贾之家,如今刚是二十之数,朕所言对是不对。”

    徐正心听此,语句中带着一丝紧张说道:“草民惶恐。”

    皇帝听此,也是又是大笑说道:“说你滑头,倒也是说对了,还真是个滑头。”

    下一刻皇帝也是瞬间便收起了笑容,面色平淡不知其含义为何说道:“朕听说,你曾在东风城中救助那赵女之父,其父所得乃为瘟疫。更是听说,你一路进京赶考,所救之人更是不可数其极。”

    皇帝说到此处,微微一顿,眼神有些危险的说道:“此瘟疫,乃朕御医亦不可医治,汝何来法门?”

    徐正心听完,一脸惶恐之色,头是愈加低下,背部已然被汗水浸湿,语色颤抖的说道:“回禀陛下,草民少时不喜书籍,但父不弃与草民,日日为学习重,夜夜为读书愁。如此之下,草民在父之督促,母之勉励,方明学习之正路,读书之上功。”

    说到这里,徐正心一顿说道:“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草民喜爱读书,故听闻瘟疫横行,心中甚是恐惧。是以所读医术甚多,以求可得解瘟疫之大法门,日日拜读,夜夜不辍。终于,在一本古之医书中,终见此医瘟疫之法门。”

    皇帝听得好似入迷,等到徐正心说完,也是微微张开眼睛说道:“却是不知,你所谓之医书,是那本?”

    徐正心听至此,也是微微抬起头,看着皇帝威严的面孔又是低下头说道:“草民所谓医书,并不是一本,而是多本。多本医书之上皆有提及,但是其中发放于如今而言,药材之流已然很难寻到。所以,草民便以针灸之法为用,直接将那疫证逼出体外。”

    皇帝听至此,也是来了兴致说道:“速速说来听听。”

    徐正心听此,也是说道:“其中妙理......”

    不一会儿,待到徐正心说完,皇帝也是看向了旁边的一位老人,那老人便是皇宫的御用医师,其被称为当代医家亚圣,近乎于医圣一般。

    此瘟疫他可以治,但是药材太过珍贵,无法普及开来。然而,如今听到了徐正心之法门,眼神瞳孔扩大,嘴巴颤抖着说道:“是了!是了!!哎呀!对啊!就是如此!为何我没有想到!?妙啊!妙啊!”

    在这朝堂之上,这位百岁医师突然手舞足蹈的大叫起来,倒是显得没有礼数。

    皇帝见此,连忙咳嗽了两声,这位医师也是反应过来,连忙压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只是,颤抖的双手,涨红的脸仍然预示着他无法平复的心情。

    皇帝见此,也是转过面来,看着徐正心笑着说道:“好!妙!徐爱卿真乃天赐于朕的辅国良臣啊。”

    徐正心听此低着头说道:“草民惶恐。”

    皇帝见此,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又说道:“呵呵,如今爱卿之医术怕是连朕朝中御医也不见得可比吧?”

    皇帝说完,他旁边的那位被称为医家当代亚圣的医师有些羞愧的低了低头。

    皇帝又说道:“如今,徐爱卿之医术,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徐正心只是低着头没有说话。

    皇帝见此,笑着说道:“朕听说过徐爱卿之事迹,朕亦不是迂腐之人。故,朕可予爱卿以医家当代亚圣之名号,位列正三品,爱卿意下如何?”

    皇帝说此,也是群臣有些骚动,但是终是无人敢进言。一者,是徐正心所作所为也算配得上。二者,便是如今皇帝手段其铁血,甚至可以称为暴君也不为过。

    大殿内很是安静,针落可闻。而这时,徐正心确实回道:“草民惶恐。”

    因为这句话,大殿内气氛瞬间到达冰点,群臣面面相觑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此时,皇帝脸色也是一变,虽然笑着,但是却给人一种笑里藏刀的感觉,然后对着徐正心说道:“汝惶恐为何?”

    徐正心平静的答道:“草民之所以可治此瘟疫,不过是其运气使然,于书中一偶得见。若真论及医术,只怕不如普通御医之分毫。再说,草民资质浅薄,医术只怕于此便到头了,怎可与众多御医相比?更何况,草民不过是商贩之家,有无更大功绩在内,如何可为三品官员之位?此也是德不配位。故,草民惶恐。”

    徐正心说的没错,确实是书中一偶得见,他的医术到头也没错,毕竟如今世间医书他已然看得九成。

    皇帝听此,脸色变化了一下,最后笑了笑说道:“呵呵,也罢,也罢。竟然爱卿自觉德不配位,那朕也不加以挽留。”

    说着,看向旁边的太监说道:“如今,南阳太守也到了退位的年纪了吧?”

    皇帝说到此,太监平静的点头答是。下方的官员也是一个个脸色变化,如今南阳太守距离下位只怕是还有十年多,但是其中妙理是什么,诸位都知道,但也未多说。

    皇帝又是看向徐正心说道:“朕与你南阳太守之位,如何?”

    徐正心听此,连忙磕头谢恩说道:“陛下圣明。”

    皇帝见此,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说你滑头,你还不承认。”

    徐正心只是跪在地上,没有多说什么。

    之后,便是给了徐正心一份圣旨,上面写了具体事宜。之后,徐正心便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便退了朝。

    那位被称为当代医家亚圣的老者,也是快步走了,想来是想要快些实行起来,以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不一会儿,大殿内已然就剩下皇帝和他身边的太监两人。这时,一个年轻人走出来,走到皇帝面前磕头说道:“父王,那徐正心好是无礼,你何故放他,还许他太守之位。依我来看,此人冒犯皇家威严,理当处死!”

    皇帝看了看年轻人,又看了看太监,太监也是意会,先是走了出去。

    此时,皇帝对着年轻人说道:“封儿啊,你要记住,有些人可以用,可以废,但是万万不能杀。”

    年轻人听此,有些不明觉厉说道:“父王此话何意?”

    皇帝带着年轻人走到外边,看了看灼日当空的太阳说道:“如今那徐正心在南阳省中名声如何?”

    年轻人想了想,最后也是没明白,摇了摇头。

    皇帝见此说道:“徐正心一路下来,救人无数。不只是救人,他还传授别人医人之法。那些人遵从徐正心的说法,治病救人,不求钱财。有些乃至走出自己之家,向着其它地方去,所过之处,无有瘟疫所存。”

    年轻人点了点头,然后又是疑惑的说道:“这和不杀徐正心有什么关系吗?”

    皇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你说,那些医人者都说什么?”

    年轻人好似想到了什么,但还是问道:“说什么?”

    皇帝听此,看了看烈日当空的太阳说道:“师承医圣徐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