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覆世游戏 » 第三十七章 早市

第三十七章 早市

    “绛教的引牌?在我们这还真是少见啊…”

    “不能用了吗?”

    “那倒不是,但你也知道,现在的绛教是一个什么情况,所以原先客教能免的入城税…”

    “多少?”

    “痛快人,每人四钱。”

    李鹤之摸出了十六枚各家制式的铜板,交给了安检的门卫。

    门卫看也没看,接过时,就凭借着手上称重,算清楚了钱板够数,又大致吩咐了几句注意事项,便放了已排队许久的四人入城。

    五更的后半夜,北街的集市还颇为冷清,不见有商家吆喝,只见他们各自在低头安置自家桌柜上的货物。

    又因是春季的缘故,太阳没那么早升起,朱雀关的北街集市亦不是那种能点上高顶油灯的旺市,路上零零碎碎行走的邑民全靠着那些武夫差手上的巡夜灯照明。

    有一条笔直大道由南向北规划在城邑正中,其通向朱雀关的中枢——武坛分舵的宫禁区。

    最中间的那条主大道,更是除了本派门主、外门主与他们的仪仗队,是任何人都不得行走。

    当然,紧急军情或是特殊状况除外,而自家自派的高层武人还守着这条规矩的也已经不多,这些个条条框框,似乎都是给最底层的平民百姓遵守的。

    “诶诶诶,你们看,那些NPC商人!他们头戴的帽子,怎么都贴了张僵尸符啊?”

    参军抓过一直跟在李山主身后的害羞尼,透着微弱的光线往旁边一指,就又想从这位文科大佬的嘴中听听,这又是何种特别的讲究。

    灯火也凑了过来,还补充般指出,那些头戴僵尸符纸帽的商家们,其脚上穿着的是一白一黑两色鸳鸯鞋,他讪讪言道:

    “…如果我在现实里这么穿,怕不是家里的长辈会把我的脚打断,我们老家那边的说法,这是很不吉利的~”

    害羞尼听完二者的叙述,则在左右看了一看,发现这样的穿着不是个例。

    几乎每名开店坐馆的商家,又或是路边摆摊的小贩,人人皆如此,他略带思索,后便恍然大悟道:

    “懂了,四相门的门派设定,原来是按晋代的模版套的啊…武域不愧是老缝合怪了……”

    “晋代?”参军不解一问。

    “对,晋代朝廷重农抑商,这个重农不是指重视农民,而是指重视农业税,而抑商,不是指压制商业发展,而是那种,近乎人格上的那种羞辱…”

    害羞尼微微指向某名商家的僵尸帽,后说道:“看上面的小字,我虽然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但肯定是陶器之类的意思。”

    三人正前方,一直在默默偷听的李山主也对此产生了兴趣,他往日不解为何的事情,却是在这群小玩家口中得到了另外一层解释。

    他回头看向害羞尼,又顺着他手指指点的方向看向那户商人。

    果不其然,其人头上戴着的四方帽正前方,缝制着一张垂落的长条白布,其上用苍篆写着工工整整四个大字“陶瓦器皿”。

    其人也正在卓柜上摆放着各色的瓦器陶盆。

    “头上缝制一块丧家白绫,标明所卖之物,脚下穿一双黑白履,示意不管再如何飞黄腾,其人到死都是一介贱籍,这是司马家的老传统了。”

    听导游害羞尼讲解完的几人齐齐微微点头,皆若有所思的模样。

    “看来武祖还是一名精通历史的文科生啊…”李鹤之用蚊子般的语调自言自语道,他似想起什么东西。

    四人沿着主路,走过了五六家大店铺,终于在一家看上去较为阔绰的店面前停步。

    盐行的牌匾高挂门头,但似是还未开门。

    “看来我们是来早了呀。”

    三名小玩家左右张望,虽不知道苍篆,但他们知道自己的最终目的地是买盐的地方。

    见大门还紧闭着,各人无奈言道。

    “盐铁这类商品,应该都是由当地门派管制买卖,做的就是官营,你几时见过财大气粗,不愁顾客的国有企业按时开张的?”

    害羞尼十分理解似的说道。

    “那我们现在去哪?”

    参军透过格扇门的缝隙,窥视着盐行的内里,因店内光线昏暗,所以他什么都没看清楚,他后又问道。

    “我们先去找些东西填饱肚子吧,按理说朱雀关的商铺,都挺准时的才对。”

    李鹤之微微皱眉,如此安排说。

    不知道这家盐行是怎么回事,他上一次来此,为凡山第一批小玩家的到来而进货的时候,也大约是如此时间啊?

    怎么今天就不同了呢?

    几人听闻李山主的安排,便更无异义了,他们早就想体验一下游戏中的异界美…

    “额…这就是武域美食吗?就这啊…?”

    四人来到一家早市经营的焖饭店前,点了四份富有当地特色的早餐,又经过了一盏茶功夫的等待,终于是能开吃。

    所谓的焖饭店,便是现代的快餐店,早中晚市的饭食各不相同,但同市的菜品却是统一制式。

    望着面前满满一碗的猪油焖糙谷麦,四人的表情是各不相同。

    李山主是无波无澜,大口就开吃了起来。

    灯火是什么都愿意尝试,他亦学着李山主的模样大口干饭。害羞尼吃了一口,点了点头,似想到什么,亦默默吃着。

    唯独参军,在扒了一口麦饭后,不禁吐槽道:

    “这就是武域美食吗?哇,齁腻!哇,齁咸!哇,还有点齁甜!”

    参军不懂这店家是何种手艺,竟能把这几种齁重的味道都混杂在一起,还做到了每个味道都独此一份的极致…简直了…

    “这就是劳动人民营养餐,没试过吧?”灯火讪讪一笑,他接着说道:

    “按武域的时代背景,这一份焖饭可算是美味佳肴了!你居然还嫌弃上~”灯火说着,又扒拉了几大口。

    在他小时候,他老爹曾给他说过,这种劳动料理,主打的就是一个高热量高糖分高咸度。

    在改革开放那个年代,干重活的劳动人民,基本上都指望着这一碗满满当当的猪油饭过活。动手能力强悍的他,曾经亦自己复刻过一顿这一模一样的吃食。

    当然,他吃的多是白米饭之类,像这种糙五谷粗杂粮,他还是第一次吃。

    后又几口将焖饭给解决得一干二净,李鹤之抿了抿嘴,给三名小玩家叙述道:

    “在神苍大陆,能吃上一顿像样的早饭已经很好了,大部分的苍民是没有吃早膳这个概念的,亦只有那有这个衣食条件的武人们,为了在习武的早课不至于累晕,才会养成在早上起来,先塞点吃食垫垫肚子的良好习惯…”

    李鹤之笑语言道,他的思绪似是突然回到了从前,他想起了某名可爱的老人家,在给他讲解这个习惯由来的早晨,他用一样的话语继而讲解道:

    “而营养三餐论这个概念,是最注重养生的药师府门人在两百多年前便首次提倡起来的,毕竟不吃好喝好,哪有力气练武呢?所谓穷文富武,文是要讲究念的经派决定其人一生的贵贱穷富,但武,肯定没有让吃不饱的穷人参与这一说法!”

    旁听的三人微微点头,纷纷表示言之有理。

    “客家,我们家的饭食还合胃口吧?”

    刚刚还在焖饭小店内处理着大煲小煲谷麦的大娘走出了门店,因现在还多是商家进场摆摊的时分,没几个客人,她便来于唯一一桌客家搭起话来。

    “很好吃,感谢老板娘招待。”李鹤之笑语回话道。

    寻常时候的焖饭肯定是没有那么足的咸甜与肉油,那位大娘可能是看他们四个小伙为头客,所以专门给他们放足了佐料。

    徐娘半老的老板娘看着李鹤之那张笑意盈盈的俊脸,不由得老脸一红,热情回话说:

    “哪里的事,是我招待不周才对,要是没吃饱,还能再添一份啊…”

    李鹤之微微点头,谢过了对方好意,似是想起什么,他转了一个聊家常的话题,便与老板娘问起:

    “老板娘客气了,我们不过是外来采购的外邑人,吃那么饱实在不好上路,再次感谢老板娘美意了…对了,您知不知道街口对面的那家盐行是怎么了?我们上次来此时,也不见他们家那么晚都还未开张啊?”

    “哦哦,原来你们是外邑来的武老爷啊,不打紧,不打紧,香饭还是能添的…你说对面那家宝氏盐行?”

    老板娘看李鹤之他缠刀正坐,四人还皆是一副游侠轻衣的武人简装,便有此武人老爷的判断。

    “对。”

    李鹤之点点头,又指向了他们刚刚的来路,那家到现在晨初卯时都依旧未开张的盐铺。

    “唉,这事啊,其实说长不长,说短了不短,你稍微寻其他店家打听一二,你也能知晓…”

    丰腴的老板娘从店内端来了一盘四副茶碗,给四人倒上了一碗热腾腾的茶汤,便站到了李鹤之这桌旁身近。

    李鹤之亦是挪开了两个身位,请老板娘入座,是想慢慢听对方诉说其中,他们不知之事。

    “宝家人也是命苦啊…”

    老板娘坐下,抱着她那副木盘,就开始缓缓述说起来:

    “这盐行在半年前是换了个新东家,我们这里的住家商都唤他作宝老爷,他从前便是四相门的外地执事,因年老体衰的缘故,再也不堪重负,便回到了我们邑里故乡颐养天年…”

    “而他早些年的时候,便在我们这片地颇有人望,是一个好善乐施的武人老爷,是与其他那些馆子里长大的武痞夫一点也不一样,街坊邻居都爱戴他,他也愿意为我们这些寻常人家出头。”

    李鹤之喝了口茶汤,边听边点头。

    他不是一杆子打尽船上客的那种人,他也知晓,武人与武人之间,亦有素质与道德的差距,他继续听老板娘诉说起过往。

    “这平平淡淡的日子本过得好好的,宝老爷也育有一儿一女,按理说,这样的好人家做那教门生意,富就富了,大家都觉得是理所应当,毕竟他平日,还会接济那些走投无路的游侠穷客,帮助我们那些生意做不下去的街坊周转一二,但就在半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