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白鹿原,从刀劈白狼开始 » 057章 书院的未来

057章 书院的未来

    留香情圣只是个理想。

    到目前为止,时杰他两辈子都还没有实现过。不是因为财力。

    他两辈子都不缺钱。

    上辈子,时杰出师不利,刚开始浪就栽在一个叫孟飞飞的人手里,欢喜冤家一般折腾了半年,随后就被那女人的傻逼追求者给堵在了大桥上,推搡间失足落下了河,很是潦草的结束了一生。

    以亲身经历证明了红颜祸水这个真理。

    这辈子开局其实不错。

    有社会基础,又不缺财源,就这么慢慢的培养下去,说不定,真的有那么一天,时杰能够实现自己的那种理想。

    这个培养,说的其实是他自己。

    没有相对冷血、强大的心里素质,没有相对超然的社会地位,就算有些钱财,也是做不成那个劳什子情圣的。

    就拿香帅本人来说,不也被几个女人给死死的绑定了嘛。留情不留心,那才是情圣的基本素养,比如某个王爷。

    结果一趟京师之行,阴差阳错的,时杰一下子就给吃撑了,表面原因是四九城人杰地灵,好女人太多(他自己认为),本质上,他根本就不是那块料。

    没有感情的他不愿沾,有感情的呢,他又不愿放手,还当个屁的情圣。

    当然,时杰是否认这一点的。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日子,是有块地,有个女人,再养一条狗。

    这说法其实蛮适合他的。

    只是他打死也不愿意承认罢了。

    不管如何,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无论以后怎样,如今已经到手的他是绝对不能推出去的,尽管还要费些事,但哪怕撒泼打滚跪搓板,总是要解决的。

    再说了,有些事必须要做。

    空间还有任务在屁股后面撵着呢。

    在省城盘桓了几日,七月,时杰还是回到了他的原上。

    个人有了出息,师恩不能忘。

    一到原上,没回家里看父母,没去白鹿镇看师姐,也没去隔壁县城看望他那小娥姐,时杰先去书院看望了老师。

    书院仍如昨日,古柏青苍,银杏盎然,枝叶层层叠叠,安静又清凉,宛如世外。老师朱先生也是一如往日,两年不见,时光暂留似的没什么变化,只是情绪好像不太好。

    “黑娃,京师一行,你搞的好大事,让我这个老师都有些不敢认咧。”

    “老师呀,咱不带这样的啊。”

    “老师这是以你为荣。”

    “真的?那老师赏点东西呗。”

    “看中老师的啥了,咱先说好啊,那玉石笔筒可不行,没得商量。”

    “瞧老师说的,我能要您那心头好嘛,黑娃想请老师给题一幅字。”

    “哦?想要什么字?”

    “白鹿小学。”时杰说道。

    “说说想法。”

    “老师,梁先生有篇文章,叫少年中国说,我虽不认同他把一国之未来完全寄托于少年人身上,但不能不说,少年是确实是这个社会的精气神象征。

    中医上讲,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世界,有保卫身体,提升防御,疗伤治病的卫气,也有提供营气的经脉、血肉和骨骼。卫气依赖营气,不能独立长存。

    我想,放大一点,到整个国家的层面,就是保家卫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老师,实不相瞒,这次在京师,黑娃有幸碰到了一位武学大家,颇有些进益,就武学来说,也有了一些认知,武学一道,讲究练精化气,练气还神。

    学校能够教导学生,是生养国家实力的地方,学生应该就算是‘精’了吧。

    但学以致用,所以需要练精化气。

    有的要从军,成为保卫这个国家的卫气;有的要从农,生产人们赖以生存得粮食;有的要从商,赚取社会赖以运转的钱财;有的要从工,生产商品武器,这些都将全部转化为营气,为卫气提供必要的营养,使之能够安心杀敌。

    而这些合在一起,都是社会实践。

    最后则是练气还神。

    因为社会实践结束,获得的实践理论还要重归于学校,归于研究所,以此再育新人,此谓练气还神。如此,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就完成一个完整的大循环。

    所以,这个所谓‘神’,不是建立在学问人身上,而是建立在田间地头,建立军队、医馆等等这些实际工作中,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升华,从实践中取得的有价值经验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神。

    因此,老师,我要办学校,不同于农村的学堂,也不同于城里的新学,我要办一所跟以往都不一样的学校。”

    朱先生叹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嘿嘿,黑娃,就凭这一句话,你就超过老师多矣!”见时杰有话说,朱先生摆了摆手,“不须谦虚。黑娃,老师问你,你对梁先生文章有看法?”

    “是啊,黑娃觉得还不如张之洞大人的劝学篇呢。梁先生文中说中国老旧了,我却认为他说错了,不是中国老旧了,而是那个朝廷老旧了。

    朝廷是朝廷,中国是中国。

    自道光二十年之后,割地赔款不断,几十年过去,铁打的身体也熬坏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八国联军坚船利炮在津门卫海耀武扬威,可笑那老佛爷居然用义和团去抵抗枪炮,那也罢了,就算一时打不赢,咱们人多,只要打,总会又办法。可老佛爷又怕汉兵强大抢了她的好日子,不敢举全国之兵。

    偏野蛮夷,小家子气,何其谬也!

    可另一边呢?

    国家战争,军队居然躲在一旁看戏。

    他们个个都等着最后举兵勤王,获得救驾之功,捞那么一官半职呢。

    家国大事,居然还比不了他们自个升官发财,呵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

    不仅如此,这些拥兵自重的军阀们还与洋人合作,一边用割地赔款保他们一世平安,一边高压征税,敲骨吸髓汲取民脂民膏,损公肥私,举报纸上公开披露,他们的个人财产少则有两三百万两,多则居然高达一千多万两。

    老师,你不知道吧,那位刚从关中逃离的陆总督,携带了一百多辆大车,才两三年间,从关中刮走了三千万两财物。

    就这,还不算那些洋大人们呢。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洋人哪有一个好的?送出来的任何东西,里面都带着毒药呢。最终导致如今的军阀混战之局,洋大人坐镇身后,大肆吸食我民脂民膏,大发战争横财。

    国家糜烂如此,拳头都握不紧,只能任由蚂蚁啃食尸骨。梁先生自己不救,却指望一群孩子,跟那些愚夫愚妇望子成龙有什么区别?后来所谓维新,也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了。

    所以,梁先生把希望寄托在少年人身上,我认为虽不算误国也算是空谈了,还不如张之洞大人开民智兴工商,建新军强武备,那样,狼来了多少还能打他几下。”

    朱先生沉吟良久,方才叹道:“黑娃,你真的是长大了。没想到啊,老师我空活一生,蹉跎至今,最后竟是在自己学生身上重新找到了书院的希望。”

    “老师,您怎么算空活了呢,您有我,有兆鹏,有我们这么多学生呢。”

    “哈哈哈……”朱先生畅快的大笑,“你倒是大言不惭,不过,你确实让老师再次刮目相看了,且容你骄傲这一回。”

    时杰有些不解,终于问道:“老师,您说书院的希望,书院怎么了?”

    见他这样问,朱先生长叹一声说道:“黑娃,你这次来,没发现学校少了些什么?”

    “少了什么……”时杰下意识的说着,忽的恍然道:“没听到多少读书声哩。”

    “对喽,学生们纷纷离校他去了。”

    朱先生再次怅然了起来。

    “老师,这是怎么了?是书院没钱了?这不怕,不瞒老师,这次出去,学生很是发了一笔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