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博彦塔拉 » 54 新的路途

54 新的路途

    顺着草丛中的脚印,李博彦用三两招便将那个人制服,那个人似乎被弄疼了,叫了起来,李博彦仔细一看,便是那个老人。

    “老爷爷,你要做什么?”李博彦问

    “孩子我没有恶意,我就是担心你。”老人说。

    “担心我什么?”李博彦问。

    “让我进屋说罢。”老人说。

    “行。”李博彦把老人请进屋里。

    老人彻底解释了他的身份,他从窗边看到了李博彦翻出了位于墙壁夹层中的那些信件。他是五皇子,也就是当今圣上派来监视当时的四皇子,也就是李博彦爷爷的。

    “一开始让我监视,但是后来就是实实在在的保护了。”老爷爷说。

    “我实在是没想到。”李博彦说。

    “我也是今天晚上决定坦白,当看到你翻出这些信来的时候。”老爷爷说。

    “老爷爷,能告诉我我爷爷到底为什么要逃?”

    老爷爷讲述了前因后果……

    那年,四皇子24岁,五皇子21岁。四皇子当时还是京郊秦家县令,结果因为丈地,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四皇子同他的上司,当时的滨江郡守起了冲突,没等四皇子将滨江郡守的不端如实禀告的时候,有人率先控告四皇子有“谋反”之心,四皇子自知先帝的疑心恐解释无法,有性命之虞,干脆趁一个傍晚出逃了。

    老人就是最后找到了四皇子的那个人,但是四皇子的踪迹被五皇子隐瞒了。老人还提到过,在当今圣上登基之后,他也没有再同上京方面有任何联系。

    当然五皇子,也就是当今圣上说过,四皇子身上如果还留着当时皇室的玉佩,他的后人未来如果有困难,可以凭着玉佩找他。不过四皇子嘱咐过他,他有皇室身份的事,必须对他的子孙后代保密。

    印象里父亲李丘没提过,显然他不知道。

    “老爷爷,我爷爷知道您的存在呀?”李博彦问。

    “知道,我和他坦白过,事实上他们之间的通信都是通过我,由我交给去上京的商队中的某个人,他们再进一步递信。”老人解释道。

    李博彦低头陷入了沉思。而此时老人看到李博彦沉默,便说:

    “孩子,我看你有难处,既然有这个渠道,你现在大可以找当今圣上,我还有和他们递信的方式。”

    但李博彦拒绝了。

    “我想我爷爷一定要隐瞒,是希望他的后代能够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敢去经历一切的苦难。不然如那些皇族子弟,士族子弟一样,仗着老子的势,游手好闲,欺压良民,岂不是罪过!”李博彦说。

    老人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的谈吐举止,他的思想深刻,不似一般的平民子弟所具有的,想着他从刚刚的谈话中,知道玉佩纹样的含义,不免起疑。

    “你真的是四殿下的长孙么?”

    “怎么不是?我父亲是李丘,您认识的吧?”李博彦说。

    “我从小看着长起来的。”老人说。

    李博彦叹了口气。

    “我听说,你遭了挺大苦,还背着罪,妻儿亲人也随着流放,咱们哪怕借此申诉一下呢?”老人说。

    “通敌是死罪,更何况这个通敌的人还是失踪四皇子的孙子,合适吗?他认我,便是给皇家的脸面抹黑,他不认我,我除了通敌,岂不又多了个欺君之罪?”李博彦在分析利弊。

    老人听罢吧,沉默了。

    李博彦又说到:

    “老爷爷,和您说实话,我也是三年前刚从皇宫里逃出来。”

    老人惊讶无比。

    李博彦,啊不,李元烽愿意相信这位老人,便将前前后后都交代了。

    那老人简直听愣了。

    “老爷爷,您相信我是个弑父的人么?”

    “殿下,我当然信您是清白的,但是您有证据证明自己么?”老人问。

    “我不知道。”李元烽摇摇头。

    “需要下官帮什么忙么?”老人问到。

    “不用,还请老爷爷帮我保密。”李元烽说到。

    李元烽决定今天晚上走,他不想给这老爷爷和他的家人任何麻烦。

    老爷爷还打算留他明天早上再走,但是李元烽辞却了,他希望老爷爷今天晚上就当没见过他。况且,他把这老人当亲人,他还得无论如何把这家的亲孙子找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拂晓,他再次奔山上,祖父母,现在是四皇子的墓地前,再次磕了三个响头。

    “四殿下,晚辈明白您的苦衷,但我明白,任何事逃避不是办法,与其逃避,不如直接面对,既然那东西无比肮脏,那就想办法毁了吧,毁了,说不准是万民之福,江山之幸。”

    “爷爷,在找到您的亲孙子前,您和奶奶先把我当您们的孙子,逢年过节,会给您烧纸的。”

    李元烽走了。那老人默默地,远远的看着他渐行渐远。

    从西努斯屯,李元烽计划一路向西走到墨尔根河边,再搭船前往上京,他想将自己妻子,杜春霞的坟迁回家去,然而现实让他不得不改变计划。

    西努斯屯北边不远处就是东额县,他决定先到那里碰碰机会,攒攒路费。

    当他风餐露宿,一路奔波来到东额县的时候,他立刻看到机会:

    城门旁边,一个摊子,写明了招工的告示,那上面写的是“结雅船厂”,写明了管吃管住,管路费。

    李元烽报了名。

    “姓名?”

    “李三。”

    “籍贯?”

    “舒都县。”

    “怎么跑这儿了?”

    “投靠亲戚,没想到亲戚搬家了,没人管饭。”

    负责招工的人看了看他的脸,有些怀疑。

    “我看你……有点不对劲?”

    李元烽忙询问缘由。

    “看你像哪个通缉犯。”

    李元烽忙解释。

    “大人,我哪里有这个本事?再说,您即使拿了我,去邀功,万一人家不认,您咋办?”

    李元烽这般开玩笑让人家反而打消了疑惑。

    “一边等着。”

    那人指了指一个角落,让他蹲到一边去。

    当天晚上招工的管了一顿晚饭,第二天一早,新招上的船厂工人便结成队伍向用工地进发了,就像李元烽以李博彦的名义去参军上路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