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溯黄泉兮登紫霄 » 第57章 忘川蒿里

第57章 忘川蒿里

    己蛰辗转反侧,将前尘旧事全都回忆了一遍,流了一夜的泪。第二天己蛰在建安郡当地官员的陪同下,翻开生死簿,查阅了亲属的阴阳寿。

    己蛰十八岁离家,在龙虎山修行了七年。二十五岁死于非命之后,在阴曹地府又待了七八年。掐指一算,与家人分别已经将近十五年了。所幸父母及兄弟姊妹都还健在。祖父母辈亲人以及村里的耆宿殁了几个,堂表兄弟及村里的玩伴也有几个夭折的。

    己蛰和这些亲友老少在阴曹地府重聚,互诉衷肠。谈到多年来村里的人和事,满座无不落泪,而己蛰泣下最多。老少亲友问己蛰去了哪里,为何多年不见?何以年纪轻轻便亡故?己蛰简要地说了离家求仙问道,意外身故的来龙去脉。大家无不扼腕叹息。

    与一众亲友小聚之后,己蛰与扈从等一行人启程回京。这一次回乡省亲,回忆起那个害死自己的师傅桃罘祖师,己蛰既恨且痛。同时,他又想起了不辞辛劳,将全身本领悉数传授,对他关怀无微不至的伯灵师傅。己蛰决心还是去见伯灵师傅最后一面。他让扈从及仪仗队敲锣打鼓,摇旗呐喊地缓缓西行回京,而自己则快马加鞭,一路向北赶赴边境。

    高阙塞和他离开的时候一样平静,众士卒见己蛰回来皆热情相迎。己蛰与他们简单地寒暄一番后,便径自去找伯灵师傅。可是将整个高阙塞翻了一遍后仍然没有发现伯灵师傅的踪迹。己蛰找到伯灵师傅同帐的士卒询问伯灵的下落。士卒回答,伯灵已经在七八天前去世了,刚过头七,撤了灵堂,其尸身正在被运往忘川蒿里。

    己蛰听闻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连忙纵马追赶灵车。狂奔疾驰大半天后,终于追上了出殡的队伍。孤零零的一辆板车四周,五六个送殡的士卒缓缓随车行走着。众士卒见己蛰赶来,大吃一惊。己蛰将灵车拦下,抱着伯灵的尸身痛哭流涕。己蛰告诉送殡的士卒,伯灵是自己的师傅,他将亲自送伯灵的尸身去忘川蒿里。伯灵在阴曹地府当中无儿无女,徒弟可以算是唯一的亲人了。于是,众士卒将灵车交给己蛰。己蛰驾着灵车缓缓向忘川蒿里驶去。

    灵车驶过平旦谷,穿越适阳关,终于来到忘川蒿里。远远地便看到一片辽阔的河滩。河滩上面摆满了灵车,挤满了前来送殡的行人。在灵车前方的河岸边站着一排手握金瓜锤,高大威猛的甲士。只见甲士用金瓜锤在死魂灵的天灵盖上一敲。死去的鬼魂一个激灵,从灵车上坐起身来,睁开双眼。周遭的亲友见到死者复生,又惊又喜,大声呼喊,伸手去扯去抱。但这些“死而复生”的灵魂仿佛充耳不闻,视若无睹,径自翻身下车,朝着河畔走去。一个个死魂灵仿佛被什么力量牵引着,毫不犹豫地淌水渡河。越往前,水越深,死魂灵们竟然一个个全都没入水中。岸边的亲友想要追赶,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拦住,寸步难行,只能绝望地呐喊,喊得声嘶力竭。过了一会儿,死魂灵们竟一个个渐渐浮出水面,然后继续向前迈步。越往前走,水越浅。最后竟然一个个全都上岸了!

    己蛰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前面送殡的队伍渐渐离去,终于轮到己蛰。他推着灵车上前。一个甲士用金瓜锤在伯灵的天灵盖上轻轻一敲。伯灵突然睁开双眼,坐了起来。己蛰大声呼叫着:“师傅!师傅!弟子来迟了,没能见上您最后一面。”说罢,紧紧搂住柏灵痛哭。

    甲士不耐烦地说道:“别白费力气了。此地名为反照滩。这些魙逝的鬼魂只不过是回光返照,仅剩最后一丝魂力而已。他们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只会凭借本能淌过忆川,恢复生前的记忆;随之登上望乡台,最后一次回望家乡;然后在三生石前,回顾前世今生;接着在奈何桥头饮下孟婆汤,忘却所有前尘旧事;最后经由奈何桥过忘川投胎转世去也。”话音未落,“死而复生”的柏灵推开己蛰,下了灵车,径自向忆川走去。

    己蛰目送柏灵一步步走到河中央,然后又一步步走上岸,渐渐远去。己蛰擦拭了泪痕,从怀中掏出一颗黑色的珠子,向甲士说道:“敢烦执事,在下这里有几颗魔物的内丹,里面蕴含了大量的魂魄之力。不知可有什么法子,能将其中的魂魄释放出来。”

    甲士看了大吃一惊,说道:“你竟然得到了魔物的内丹?想必足下来头不小,请恕在下失敬。此魔丹非同小可,如何处置在下不敢擅作主张。不如由在下带你去见孟婆大人,由她老人家发落。”己蛰点头赞同。

    甲士将金瓜锤往忆川中一扔,顿时变作一道拱桥。甲士在前头开路,招呼己蛰跟上。

    己蛰走过拱桥,在望乡台前看到了黑压压的一群人,正倚着石栏杆眺望远方。他们有的痴痴呆呆,有的掩面而泣。己蛰看到了伯灵师傅,想要上去喊他,被甲士一把拦住,说道:“你不能过去。望乡台只有魙逝之人才能登上,回望故乡。而且不论你怎么喊,他们也听不到你说的话。蒿里之内原本不允许生人进入,今日破例带你进来,已经是担着天大的干系。你切不可给我惹麻烦。”己蛰拱手施礼,连连答应。

    己蛰随着甲士再往前走,不一会儿,来到了三生石前。只看到一群人面对一块光滑如玉的巨石,有的哭天抢地,有的捧腹大笑,有的扯着头发,有的扼腕叹息,有的扇自己的耳光。这些人想必是看到自己的前尘旧事,或喜或悲,或悔或恨吧。

    己蛰和甲士继续向前走。不一会儿,远远地听到了水声,同时,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接着便看到了一座独木桥。桥头有个茶摊,挑着一面招旗,上头写着一个斗大的“汤”字。数不清的魙逝者在茶摊前排成一字长龙,似乎在等着喝茶汤。似乎有不愿喝茶汤的,哭哭啼啼,吵吵嚷嚷。

    己蛰和甲士径直走到茶摊前,己蛰和甲士拱手向茶博士行礼。茶博士是个二十出头,看起来精明干练的姑娘,她向甲士还了一礼,然后扫了一眼己蛰,嗔怪道:“你怎么带一个生人到奈何桥?”

    甲士说道:“姐姐容禀,此人手上有几颗魔丹。在下不敢擅自处置,需要面见孟婆大人。恳请姐姐代为通报。”

    茶博士讶异地说道:“竟有此事?既然如此,你且稍候。”茶博士说罢朝身后不远处一座雅致的阁楼走去。己蛰趁机走到桥边眺望,只见桥下约百丈深处流淌着一条血红色的河流,飞流激湍,腥风扑面,声如惊雷。河水上方仅有一座宽不盈尺的独木桥伸向远方。桥的中央被一团阴霾笼罩看不到对岸。

    “这就是奈何桥了,桥下便是忘川。所有魙逝者必须饮下孟婆汤,涤净前世记忆,才能踏上奈何桥,到达彼岸,投胎转世。”甲士走到己蛰身边说道。己蛰点了点头,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毛骨悚然。

    须臾,茶博士回来了,说道:“孟婆大人有请这位先生入内叙话。”己蛰向甲士及茶博士拱手施礼,然后向阁楼走去。

    己蛰刚走进阁楼中堂,便看见堂上肃立着一位一身黑衣,裹着黑色头巾,拄着拐杖的妇人。己蛰恭恭敬敬地躬身施礼,说道:“晚辈己蛰,拜见孟婆大人。晚辈从三位魔物身上取得三枚内丹。这些内丹蕴含大量魂力,而且怨气冲天。晚辈猜想这些内丹是由被魔物吞噬的灵魂汇聚而成。故而特来拜见孟婆大人。希望孟婆大人能大发慈悲,将这些灵魂释放解脱。”说着,从怀里取出三枚魔丹。

    孟婆也向己蛰还了一礼,伸手接过三枚魔丹。己蛰看到孟婆的手指白皙修长,肌肤紧致,不像是个老妇人的手。孟婆仔细端详了三枚魔丹,然后说道:“不错!这些的确是魔物的内丹。魔物靠吞食灵魂获取灵力,虽然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力量,却导致被吞噬的灵魂无法轮回,故而形成一股怨气挥之不去。久而久之,不仅对宿主危害极深,天地间的灵魂之力也会失去平衡,实在是有干天和。你竟然能够得到三枚魔丹,看来本事不小。这些魔丹虽然蕴藏着极大的怨气,但确实是修炼之人梦寐以求的至宝。只要将这些魔丹吞噬,灵力一定能够大幅增强。在这阴曹地府之中,也可以跻身屈指可数的一流人物了。你真的要将这些魔丹里面的魂魄释放吗?”

    己蛰说道:“晚辈的师傅曾经教导晚辈,修行之路,欲速则不达。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此法虽慢,却是天地之正道。吞噬其他魂魄以自强,此乃邪术,伤天害理。魔物虽然一时获得悍横之力,最终难免沦为丧失理智、杀戮成性的狂魔,万劫不复。这种旁门左道、下三滥的手段,在下不屑为之。更何况我有两位故人的灵魂也在这内丹之中。在下想恳请孟婆大人将她们的灵魂释放出来。”

    孟婆微微一笑,说道:“你倒是碰到一个难得的好师傅,他说的都是至理。你那两位故人是你的心上人吧?”

    己蛰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有些害羞,支支吾吾地说道:“孟婆大人如何得知?”

    孟婆笑道:“老身在这奈何桥头什么人没见过?你的眼中饱含情意,一眼就看穿了。不过这魔丹中的灵力被消耗了许多。而且诸灵魂已经杂糅在一块儿,互相纠缠,想要将他们全都复原是不可能的。老身能够做到的就是将这内丹净化。然后将这魔丹解体,使得魔丹中的灵魂以魙逝的状态还原。你方才来的路上,想必也看到了,魙逝者登望乡台,面三生石,饮孟婆汤,过奈何桥,度忘川重新投胎。虽然你和心上人无缘重聚。但是你使得她们的灵魂得到解脱,她们一定会感激你的。其他成百上千的灵魂能够得到净化解脱,老身也要代他们多谢你。”说罢,郑重地向己蛰施了一礼。

    己蛰连忙躬身还礼,惶恐地说道:“孟婆大人,折煞晚辈。扶危济困,拯救黎民于倒悬,乃是修道之人的宗旨,更是行伍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孟婆惊讶地说道:“看你的打扮,像是个将军。为何又是修道之人?还有,你是如何得到三枚魔丹的?可否将前因后果告知老身?”己蛰于是将自己的出生来历,在龙虎山修行,被奸人所害的遭遇以及在阴曹地府的经历简明扼要地告诉了孟婆。

    孟婆一边听一边感慨,说道:“想不到己将军年纪轻轻,经历不俗。如今,冤仇得报,否极泰来。你心地善良,日后必有福报。将军以后倘若还有魔丹,还请交予老身,老身自当厚报。”

    己蛰说道:“晚辈遵命。除魔卫道,拯救苍生,义不容辞耳。晚辈不敢领受报酬。对了,在下从三个魔物手里得到三个葫芦。里面尽是些他们搜刮而来的财物。不如归还给那些被吞噬的魂灵。”

    孟婆笑道:“常言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们还能带着这些劳什子投胎不成?这些东西你自己处置吧。对了,我这里有一块令牌,交给你。从今往后忘川蒿里各处随你自由出入。所有士卒仆役任你使唤。这三个魔丹就劳烦你送到沸泉,那边的仆役自会处置。”说罢,给了己蛰一块刻有“川”字阳文的方形骨牌。

    己蛰恭敬地接过孟婆给的令牌,带着三枚魔丹,来到了沸泉。沸泉还是和之前来的时候是一样,挤满了人,巨大的冒着水汽的沸泉咕噜咕噜地响。己蛰来到沸泉边,又碰到了那个明眸善睐、天真活泼、手脚麻利的小鬟。己蛰向小鬟拱手施礼。

    小鬟眼皮一翻,眉头一挑,颇感意外地说道:“又是你这个傻角。”

    己蛰笑嘻嘻的说道:“姑娘好记性,竟然还记得在下。”

    小鬟不屑地说道:“像你这样的傻角,天上地下也找不到第二个,想忘记也不容易。”

    己蛰仍然笑嘻嘻地说道:“多谢姑娘谬赞。望乡台、三生石、奈何桥、忘川在下都见过了,只不过没喝孟婆汤而已。而且在下还见到了孟婆大人。”

    小鬟嗤之以鼻地说道:“你这傻角白日做梦,信口开河。”

    己蛰笑哈哈地说道:“在下所说句句属实,绝无虚言。孟婆大人,让在下将这三枚魔丹交予姑娘,命姑娘在沸泉内将其中的怨气净化之后,再将魔丹交与孟婆大人处置。”

    小鬟难以置信地说道:“真的假的?你可莫要诓我。”

    己蛰取出孟婆赠予的令牌,递给小鬟。小鬟看了目瞪口呆,说道:“你,你,你真的见到了孟婆大人?!而且还拿到了她的令牌。既然是孟婆大人的吩咐,那好吧。这魔物的内丹可是很稀罕的哦!要净化其中的怨气,颇费一番功夫。至少要在这沸泉中煮上七七四十九天呢。”己蛰想不到净化魔丹需要花费这么多功夫。他可不敢多耽搁。于是将后事都交托给了小鬟,然后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己蛰调转马头回京。一路上回忆起与青荼、秋葵二女那一夜的缠绵;感激她们千里送寒衣的情意;惋惜她们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遗憾于没能够再见她们一面。己蛰心中思绪万千,有感而发,吟了一首诗歌。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意思是: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