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五十二章中原督师o

第一百五十二章中原督师o

    得了这么个收拾王道秋的好机会,夏言自然不会放过。于是看过塘报后,他就拿着塘报匆匆忙忙的去了万寿宫。

    来到万寿宫,夏言通过小黄门,将塘报送了进去。而猪哥嘉靖帝一看到山东灾民暴动,己经打下了兖州城的消息,他那被歌妓们撩拨起来的情欲,顿时消失的是无影无踪。

    状似神经病一样,嘉靖帝甩着衣袖,大喊大叫的将乐师和歌妓都赶了出去。然后他双手插腰,对身边的吕方怒呵道:“吕方,传旨着内阁,兵部,户部,陆炳,还有那个王道秋,立刻进宫议政。”

    “喏”

    吕方接旨出去了,一到门口,夏老狗就一张笑脸凑上去问道:“公公,是不是皇上传本官进去啊?”

    “不是,夏大人,皇上的旨意是着内阁、兵部、户部、陆都督、王侍中即刻入宫议政。夏大人,你还是要在这里等一下,等人都到齐了再进去吧!”

    一边说着这些话,吕方就挥手招呼门口的小太监过来,话一说完,他也不给夏言回话的机会,直接就开始吩咐起小太监,让他们立刻去把嘉靖帝点到的人,都叫到宫里来。

    吩咐完小太监,吕方同样也不给夏言说话的机会,边先一步快步向万寿宫内走,一边拱手向夏言告辞,丝亳不管夏言在后面喊“公公请留步”“公公请留步”。

    夏言任首辅时,别说小太监去他那儿传旨的时候,夏言都是坐着的,动不动就是一顿训斥,对宫中内侍,就像对他自己的家奴。就是他吕方去夏言那儿传嘉靖帝的话,夏言同样也是一直都大马金刀的坐那儿,让吕方站那儿说话,别说茶了连个座都没有,甚至还时常给他吕方作指示,教吕方作人。

    曾经的夏言就是那么狂,除嘉靖帝外,他藐天下所有的人。现在夏言他失势了,知道给人笑脸了,晚了!所以现在面对夏言的笑脸,吕方丝毫没有要搭理他的意思,更不会让他单独去见嘉靖帝。

    吕方不给面子,夏言也没有办法,他只好站万寿宫门口等。

    华灯初上,被西苑太监拍门的王道秋,只能骑上马,摸黑去了西苑。

    来到西苑门口,王道秋就遇见了同样骑马过来的陆炳。一见到陆炳来了,王道秋忙下马过去,帮着陆炳牵马,方便陆炳下来,并说道:“东湖兄,把你也给惊动了。听宫内去唤我的小内侍说,山东那边来了塘报,说是山东灾民反了。东湖兄,你们锦衣卫有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啊?”

    一听王道秋问这事,陆炳下了马后,就把王道秋拉去了一边,压着声音小声说道:“不瞒良桢,天黑时山东那边刚传来的鸽信,说是山东数万灾民已经攻占兖州府城,以及兖州府所下辖的大部分县城,现在兖州府内只有济州还在朝廷官军手里。良桢,这事情闹大了,据山东那边的鸽信说,现在鲁王一家和衍圣公一家,己全部落到了暴民手里,凶多吉少啊!这要是一个亲王和衍圣公被灭门,这朝廷如何向天下交待?我大明朝廷还有威信吗?”

    卧槽,山东义士抓了鲁王和孔老二一家,这不正是自己想干,却又有些投鼠忌器不敢干的事吗?感谢感谢,感谢山东灾民帮着山东人民,除掉了鲁王这个百年祸害。感谢感谢,感谢山东灾民,帮着种花人民,除掉了孔老二这一家,种花民族的千年祸害。

    心里想着大恶人鲁王,和邪教头子孔老二一家被屠满门的畅快,王道秋脸上不禁就露岀了笑容。

    而看到都这个时候了,王道秋居然还笑得出来,陆炳有些生气的说道:“良桢,你怎么都这会儿了,还笑的出来?良桢你要知道,调灾民去运河边以工代赈,可是你向朝廷献的策。现在灾民反了,你逃不过一个连带责任,那夏言老狗也一定是会借机生事的。”

    “哈哈哈哈,东湖兄你错了。不瞒东湖兄,等下朝议我还巴不得那夏言,就此事跳出来弹劾我呢!”

    “什么,良桢你还巴不得夏言,等下在御前就此事弹劾你?良桢,你这是何意啊?”

    “哈哈哈哈,东湖兄,这里面的门道你还想不透吗?对,以工代赈是小弟我提出来的,但当时皇上和内阁都是同意了的。若现在夏言攻击这个政策,不就等于是在暗指,皇上和其他三位阁臣不分好赖吗?”

    “这,这!良桢你这倒是说的对,咱们的这位皇上还真是这个脾气。行了,无事就好,还是良桢聪慧,什么事一想就透,倒是为兄刚才一直为你,瞎担心了,哈哈哈哈!”

    一边聊着,王道秋就和陆炳快步的进了西苑。来到万寿宫门口,就看见站那儿满眼怨毒看着他俩过来的夏言,王道秋和陆炳也不答理夏言。

    反正大家的仇怨现在都是公开了的,也无所谓什么礼貌不礼貌。于是王道秋和陆炳见着夏言这个内阁次辅,就无视朝廷礼仪,不行礼,直接从他身边走过。让门口小黄门进去通传,说自己两人要进去见驾。而小黄门在听完陆炳的话后,他就客气的回道:“皇上知道二位大人骑马,肯定会比那些坐轿子的老大人要早到。因此皇上有旨,二位大人到了后,就可以直接进去见驾,不必通传。”

    小黄门这话说的声音很大,就跟有意要气夏言似的。于是小黄门这话一说完,王道秋和陆炳径直就进了万寿宫,而夏言则站那儿,脸气的通红。

    王道秋和陆炳进到万寿宫里,只见此时的嘉靖帝正一脸沮丧的坐在龙榻上,他一手支着个下巴,似在思考人生。

    等王道秋和陆炳行完礼,按着他们私下里的习惯,站到嘉靖帝身边左右两侧后,嘉靖帝才悠悠的说道:“朕这是自做自受啊!那鲁王朱观一向的为非作歹,弄得兖州百姓是灾难深重,也玷污了我大明皇室的清明。可朕一直念他年幼,又年年多有孝敬,就维护了他。”

    “陆二毛你在早先就提醒过朕,说那鲁王朱观对灾民极其苛刻,可能会激起民变。可那时朕觉得是你陆二毛危言耸听了,于是就没把你的话当一回事,只是私下里派内侍去兖州,向那朱观传朕的口喻,让他配合朝廷赈灾,不要再瞎胡闹了。可是,可是…!嗨,二毛啊,朕悔不当初不听你的啊!否则何至于此?这下好,几万灾民反了,还攻下了好几座府县,这要平叛,还不又是几百万两的银子,和几十万条人命啊!二毛啊,朕当初该听你的啊!”

    嘉靖帝人前一向强势,是打死都不会认错的,可现在却在王道秋和陆炳面前认错,这把王道秋和陆炳吓的不轻。

    这事跟王道秋无关,前些日子他一直在宣大选兵,所以他现在可以不说话。而作为当事人的陆炳,他在这种形势下,想躲也没地儿躲。于是陆炳他只能在嘉靖帝面前,说了一大堆违心的话,把此次民变的责任,都归究为鲁王朱观的死不悔改,和暴民是被有心人教唆了。

    被陆炳安慰了一阵后,嘉靖帝心情好了些,然后他对王道秋说道:“王卿啊,此次民变的原因,有太多的不能为外人道,朕不想闹的满城风雨。在朝堂诸卿中,唯有你与陆炳最懂朕的心,所以此次山东平叛,朕想让你挂帅。而且你本就是朝廷准备派往山东,主持山东、河南两省军政的钦差大臣,派你去名正言顺。王卿,山东这事你能处理好吗?”

    嘉靖帝这都拐弯抹角说了,他不想让外界知道,是因为他嘉靖帝年年收鲁王的孝敬,对鲁王的一向纵容,才致使鲁王无法无天,十几年为祸地方,甚至这次还直接激起了民变。

    因为这原因,他才让王道秋这个近侍大臣,去镇压此次的民变,以免那些所谓的清流、循吏接触到那些不能公开的内幕。

    嘉靖帝都这么下指示了,这还让王道秋怎么拒绝。于是嘉靖帝话一说完,王道秋就很时务的跪下,诚恳的说道:“臣遵旨!此次民变是鲁王身边的那些近侍,打着鲁王的旗号在外面胡作非为。鲁王年幼,为他们所欺,此事鲁王有失察之责。”

    接了旨,王道秋又违心的把鲁王在此事中的责任,给撇清了。这让嘉靖帝很满意,他知道王道秋懂他的意思了。于是王道秋话一说完,嘉靖帝就说道:“爱卿啊,为了朕,你有心了。好了,现在是七月底,马上就要入秋了。每年这个时节,北边鞑子那边的马,经过春夏两季的放养,到秋天时正是膘肥体壮,马力最强的时候。”

    “因此每年秋天,鞑子都会借着自己马力强大而南下,到我大明抢些过冬物资。所以每年秋天,对于我大眀北方九边来说,都是每年之中边患最重的时候,是为防秋。所以这次山东平叛,朕不能调九边边军给你。王卿啊?让你自己就地招兵,你能做好吗?”

    北方九边要防秋,北京京营,这支曾经跟着明成祖朱棣纵马蒙古大漠的铁血雄师,经过一百多年的和平,现在只能当当仪仗兵,在国家有大型庆典时,出来摆摆造型,己经彻底从一个实用品沦为了观赏品。

    京营的垃圾,嘉靖帝也知道,所以此次命王道秋去山东平叛,嘉靖帝提也没提京营,只是让王道秋自己去招兵。

    一支军队沦落为除了好看,其他没啥好说的了,这也是长久处于和平状态下,所有军队都逃不过的宿命。王道秋通晓世界近二千年的历史,知道这个宿命,所以他现在也不跟嘉靖帝,提调京营岀战这事。

    在把嘉靖帝的话思考了一阵后,王道秋说道:“陛下,让臣就地自己招兵,这没问题。离山东不远的淮西,就自古出强军,是太祖他老人家起家的根基。但陛下,自古招兵首要因素是银子,臣在弄银子一事上有天赋,这皇上您知道。所以陛下,让臣招兵没问题,但陛下您得在搞银子一事上,给臣自主权。还有陛下,臣组建的军队中,臣还要选将权。另外陛下,您得答应臣,不管山东平叛成与不成,一年后您都得将臣调离军队,臣不想死。”

    臣不想死,王道秋的这句话,嘉靖帝听懂了,也感慨王道秋的识时务。确实你一个臣子手里掌着一支强军,还有自己搞军费,自己选将的权力,那你这支军队到底是国家的,皇帝的,还是你自己的私军?

    王道秋有这么清醒的认识,嘉靖帝很满意,于是当场就高兴的同意了王道秋的请求。

    嘉靖帝很满意王道秋的态度,可他不知道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像后世的北洋军,大清你即使把老袁开了,让老袁去当老百姓了,可那北洋军不是依旧只听老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