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四十四章降服黄河

第一百四十四章降服黄河

    翌日一早,王道秋又乌黑一片,踩着月光去早朝,可他刚到金水桥边,那儿呼啦啦跑过来十几名朝臣,一个个都显得很急。

    卧槽!这都快开宫门了,他们怎么还往外跑啊?难不成是他们实在忍不了这天天当傻逼,想罢工不成?

    正想着这些呢!老严嵩一马当先领着这帮人过来了。一看到王道秋还骑在马上发愣,老严嵩就焦急的冲王道秋吼道:“良桢,良桢,刚接到山东八百里加急,大前天黄河冲毁了曹县堤坝,水入曹县县城两三尺,还漫了金乡、鱼台、定陶、城武等四县,现在还冲向了谷亭。水太大,黄河都御史詹瀚请旨,於赵皮寨诸口并多穿支河,以分水势。皇上现在召内阁和六部尚书、侍郎去万寿宫商议此事,今日就不早朝了。良桢快去,快去。”

    嘉靖二十六年七月河决曹县,这不正是自己去年在白云观代天传旨时,警示过嘉靖帝的吗?怎么都有了先知,嘉靖帝那昏君,他不会还没有任何准备吧?

    王道秋心里在埋怨着嘉靖帝,他想的是大灾大难,防患于未燃。可他哪知道,面对先知,人嘉靖帝想的是天意不可违。三观不和,真的是没有办法啊!

    怀揣着心事,王道秋骑马跟着一众朝廷重臣的轿子,来到了西苑。

    进到万寿宫里,嘉靖道长己经起了个大早,坐在御榻上了。面对天灾,嘉靖道长这么上心,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心系天下苍生。而是因为中国每次王朝的更叠,都是由一场大的天灾开始的,这属于惯例。

    说白了就是一场大的天灾,它会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饥民。而这时候若朝廷救灾不力,那这数以百万计没饭吃的饥民,随时就有可能变成数以百万计的暴民,把王朝政权冲击的七零八落。

    所以自古以来,世界每个王朝都非常重视救灾,尽最大可能给灾民们一条活路,防止灾民们因为活不下去,而铤而走险变成农民起义军,自己去抢吃的。

    正因为救灾工作,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所以嘉靖帝今天一早也是摸黑起来。想跟朝臣们尽快商量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救灾方案,然后尽快下发去灾区执行,以便让灾区人民,情绪基本稳定。

    王道秋跟着一众大臣,对着嘉靖帝行完礼,大臣们按着品级、工作单位,在嘉靖帝面前站好。而王道秋这个近侍大臣,则按惯例,来到嘉靖帝身边,站到了司礼监掌印吕方的下首。

    王道秋他刚站定,嘉靖帝就发话对他说道:“以后朝堂之上,朕与诸卿议政时,你站吕方上首。”

    “喏”

    “老奴遵旨”

    议政时站吕方上首,其他事站吕方下首,这就是以后嘉靖老道的事,劳纸主外,吕方主内呗!王道秋这么想着,就跟吕方换了个位置。

    大家各就各位,然后就开始讨论此次黄河水灾的事。灾民肯定是要救济的,而救济灾民无非就是派钦差去主持灾区工作,再调粮食过去给灾民吃。

    黄河流域每年小灾不断,大灾三五年来一次,所以对这一地区灾民的救济工作,大明王朝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方案,因此这事不需要讨论。现在需要讨论的是,这次该怎么降服黄河这头猛兽,讨论的基础就是河道御史詹瀚的那份奏折。

    朝议开始,诸臣们在嘉靖帝面前各抒已见,他们大体认同詹瀚的建议,只是又发动智慧,给补充了些,没有反对的。

    朝堂诸公都支持詹瀚的建议,只是嘉靖帝坐那儿迟迟不拍板,他似乎对詹瀚的这个建议,不太满意。

    嘉靖帝在那儿自己沉思,眉头一直紧着,明显是他不满意詹瀚和朝堂诸公的方案,可他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

    于是嘉靖帝就这么在那儿自己拧吧了良久,他才开口问道:“王卿,至朝议开始后,你就没有说过话。这事儿,你是怎么想的啊?”

    “陛下,臣不敢欺瞒陛下,在治黄这个事情上,臣与朝堂诸公有不同看法。不过臣的想法,太过于石破天惊,所以臣不敢言。”被嘉靖帝点名了,王道秋只好出来禀奏道。

    而嘉靖帝在听了王道秋的话后,马上精神一改刚才的无可奈何,变的明显有些亢奋,他一脸期待的对王道秋说道:“王卿,朝堂议政,各种方案想法本就该都拿出来对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吗!王卿你不要有顾忌,错了没关系。”

    “是,陛下,臣知罪。陛下,詹御史的建议,古往今来都是这么做的,也被证实这是有效的,但此是治标不治本的方略。咱们远的不说,就我朝这近二百年来,每次黄河决口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可这黄河它被制住了吗?自我朝立国以来,这黄河两岸年年不是旱就是涝,哪年不用朝廷拨救灾款的?就是陛下当朝这二十六年来,因黄河引发的水旱大灾,皇上你一时之间,想得起来有多少次吗?太多了,基本上三五年就会来一次。所以咱们不说远的,就我朝这近二百年对黄河的治理,从现在看,那就是完全失败的。”

    “爱卿话说的有些对不起我大明的列祖列宗,但理是对的。不说别的我大明历任先皇,反正朕年年夏秋两季,都会为黄河那个祖宗揪着心,怕它又会给我大明闯下什么大祸。爱卿你说的对,以前我们对黄河的冶理,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年年治,还年年灾,是该换个法子了。王卿你一直都是个有办法的,不知道你这次能有什么可以教朕的?”

    教!嘉靖帝向王道秋问策,居然用了“教”这个字,这王道秋哪敢接啊!于是嘉靖帝话一说完,王道秋直接就跪了,口称自己“罪该万死”。

    王道秋态度这么端正,说实话,嘉靖帝心理还是很爽的。不过在面上他还是责怪了王道秋几句,让王道秋赶紧有话说,有屁放。

    得到了嘉靖帝的命令,于是王道秋从地上爬起来,接着说道:“陛下,古之冶水堵不如疏,而且黄河大多数年份不是涝,而是旱。所以臣建议朝廷此次就不要堵那黄河的绝口了,让那滚滚黄河水漫入中原……。”

    “王道秋,你此话何意?你难道想逼反那百万灾民吗?如果不堵黄河曹县决口,那曹县、鱼台、金乡、定陶,城武这五个县百万顷良田,明年如何耕种?那当地上百万灾民,明年何以为生?王道秋,你有胆子去曹县灾区,把你刚才说过的话再说一遍吗?”

    王道秋对嘉靖帝说出自己的良策,嘉靖帝还没什么反应呢!次辅夏言就跳出来,指着王道秋的鼻子,就开始厉声训斥。

    懒得搭理夏言这条疯狗,王道秋继续对嘉靖帝说道:“陛下,我中华历来是南涝北旱,中原地区的主要灾害不是涝而是旱。臣以为,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原地区只有黄河这么一条大河,而没有其他的大河或湖泊。陛下和现在站在这儿的朝堂诸公,大多跟我一样,从小生活在南方长江流域。”

    “长江两岸,四川有都江堰,湖广有洞庭湖,江西有鄱阳湖,臣之家乡浙江湖州紧邻太湖。这些湖泊都是方圆千里上下的大湖,想让他们水面抬高一尺,这需要多少的洪水啊?而在长江枯水时,存在这几个大湖里的水,又足够浇灌周边亿万顷良田。所以在长江两岸,很难得有大涝,也基本上形成不了大旱。”

    “综上所述,黄河两岸的水旱灾害,说白了就是黄河两岸缺少,涝时能接收洪水,旱时能代替黄河,为两岸提供灌溉用水的大湖泊。陛下和朝堂诸公你们想,若黄河两岸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这四个省,他们每个省若在黄河边,不要说什么洞庭、鄱阳这样的大湖,哪怕就是有一个像洪泽,微山湖这样的中型湖泊,他们还会十年九旱吗?”

    “所以陛下,臣以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在黄河两岸,每个省都安排几个有一定规模的泄洪区。每当黄河水丰时,就将黄河水引进泄洪区存起来,黄河枯水时,再用泄洪区内的水,为周边田亩进行灌溉,形成大片稳定的水浇地。陛下,把大量良田淹了当泄洪区,这确实可惜。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不说别的,夏次辅他敢想象,他们江西若把那鄱阳湖填了种地,那他们江西以后还有人敢住平地上吗?”

    王道秋抛出了后世建设泄洪区,建设湿地的理论。现在在这里的包括嘉靖帝在内的大明君臣,他们全是这个时代,世界的最强大脑。王道秋都把思路给点出来了,他们自然能想得透这个办法是对的。

    于是王道秋话一说完,嘉靖帝这些大明君臣就都纷纷点头,认可了这个方案。首辅严嵩还出来奏道:“陛下,王侍中所言有理,这次曹县决口的确是不宜再堵,就让曹县、鱼台、金乡、定陶、成武这五个县,成为我中原黄河的泄洪区吧!这样一来,朝廷虽舍了五个县,但可确保河南、山东、直隶三省黄河两岸几十个县的长治久安。老臣觉得这还是值的,请陛下圣裁。”

    “臣等附议”

    严嵩这个首辅出来支持了王道秋的方案,紧接着其他朝臣,包括夏言在内,也都站出来表示自己支持这个方案。

    大臣们意见统一,嘉靖帝自已也喜欢王道秋这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于是这个方案就在嘉靖帝最后拍板后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