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二十七章工业园

第一百二十七章工业园

    四个内阁大学士和喻茂坚、李香退岀去了。王道秋作为近侍大臣,继续留下来给嘉靖帝当助理。

    因为在理政实力上的绝对辗压,王道秋现在已经代替了原来吕方的位置,由他来给嘉靖帝讲解,内阁送上来的那些等待批红的奏章。而吕方则伺立在嘉靖帝身旁,成了一个纯粹的生活秘书。

    今天的大事情,刚才与内阁的朝议中都商议过了,王道秋也不用再说,批了就是。而那些次一级重要的,嘉靖帝听了几件,也就没了兴趣。他说道:“算了算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朕就不听了,拿下去交司礼太监批了就是。”

    “诺”

    见嘉靖帝烦了,让把奏章交司礼监批红,吕方忙出来应诺,并支使小内侍,将奏章都搬下去。

    等内侍太监将奏章都搬走后,嘉靖帝向王道秋问道:“王卿,你觉得喻老爱卿他那京察,有必要吗?”

    “有!陛下,虽说历朝历任,清官莫不都是廖若晨星,在官员中属于绝对的少数。而那些管不住自己的手,管不住自己心的人是多数。但我们不能因为这,就放弃整饬吏治。就比如陛下这万寿宫,宫女和公公们不管把它打扫的有多么的一尘不染,过不了多久,它还是会有灰尘,还是会脏。那难道这样,这万寿宫里就不用每天打扫了吗?打扫卫生如此,整饬官场亦如此,你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要经常打扫。”

    王道秋把整饬官场比做打扫卫生,嘉靖帝听后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会儿,他说道:“王卿家,你觉得朕任用些酷吏、严历执法,这能让咱大明的吏治清明吗?”

    嘉靖帝问用酷吏,用严法能不能整饬吏治,这让王道秋想起了老朱同志。于是王道秋回答道:“短期会好一些,但绝对清明不可能,就比如我大明开国之初洪武皇帝,官员贪污六十两以上,查出来就必死。甚至一个户部主事仅仅只因为贪污了十两银子,被人告发,太祖皇帝就下旨对其处以剥皮的极刑。律法如此严苛,可太祖朝的吏治他清明吗,贪官他绝了吗?没了,即使太祖朝对贪腐惩治如此之严,但贪官们是杀了一批,又冒岀一批。这就有如割韭菜,你现在割了一茬,要不了多久,它又会冒出一茬。”

    “太祖对贪腐惩治如此之严,每年会将一大批贪官剥皮充草,可贪官们照样是舍身忘死的前仆后继,这又是为什么呢?陛下,俗话说的好,千里做官只为财。天下绝大多数的官员,他们都是私心重于公心的,这一点千古亦然。所以手里握有权力,面对那伸手可得的钱财,能守住本心的官员,他永远都是极个别。而管不住自己,那才是人性。”

    “哈哈哈哈,王卿年纪轻轻,想不到却深通人性啊!不瞒爱卿,朕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朕从不奢求朝廷官员,能绝对的廉洁。朕能容他们手伸一伸,贪点钱财,只要别太过份。比如那些敲骨吸髓似的贪墨劣迹,弄的百姓家破人亡贫元立锥之地,危及祖宗江山社稷的,那朕也一定是不会手软的。”

    “陛下圣明,确实如陛下所言,人性为私自古使然,所以说要绝对杜绝官场的贪腐,这是不可能的。而且臣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了私利,这也就没有了勇于任事的动力。就拿臣来说吧,如果有权没权,官大官小只是每月俸银上下相差几两。那臣就不会往陛下您这儿凑,而是会安静的坐在值房里品品茶,练练字看看书,静等着下值的时辰了。”

    “什么?贼子安敢?”听了王道秋的真心话,嘉靖帝立马气乐了,笑骂着就追着王道秋打。而王道秋也配合着嘉靖帝,左躲右闪,跟嘉靖帝闹在一块儿。就这样,彼此的亲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起来。

    打闹了一阵,嘉靖帝累了,瘫在软榻上,冲王道秋吼道:“你个奸臣逆子,你这是把朕当你晋升的梯子了,还胆大包天,敢当着朕的面直言不讳,我看你小子是活的不耐烦了。行了行了,你给朕滚,滚去通州,三日内,要把你那个劳什子大工业园的规划图,给朕画出来。否则朕这把梯子,非打断你的狗腿不可。”

    “无需三日,陛下您让吕公公,等下调些善于勘舆测绘的工匠给臣,臣带着那些工匠去通州。到时臣会让工匠们去把那些地量了,画出舆图,臣自己则去实地走走看看。等晚上臣对着舆图,再接合自己实地看到的,臣今晚就能画出规划图。”

    嘉靖帝给了王道秋三天的时间,让王道秋三天内画出工业区的规划图。可王道秋图书馆里,有大把现成的后世北方工业区的规划图,把后世的那些规划图,跟这十六世纪的大明现状结合结合,那不就……!所以现在面对嘉靖帝,让他三日内画出规划图的旨意,王道秋很牛叉的表示,自己今天就能画出规划图。

    而看到王道秋现在的这副傻叉样,嘉靖帝鄙视的赏了个大白眼,然后回头就吩咐吕方,按王道秋要求的,给王道秋调测绘专家。

    嘉靖帝下了旨意,王道秋和吕方就一起出了万寿宫。来到宫门外,吕方拉位王道秋说道:“状元郎,我们内廷的那些测绘专家,现在都在修皇陵的工地上,这一时半会的可能赶不过来。状元郎你自己先去通州那边吧,回头我让手下领着那些测绘专家,去通州与你会和。”

    国家最顶级的测绘人才,安排给他的主要工作,居然是帮皇帝修坟!玛德,你政府这么搞,近代中华的落后挨打,也特么应该算是天经地义的吧!

    感慨着封建王朝在人才使用方面的“豪气”,王道秋辞别吕方,自己去了通州。

    而等王道秋走后,吕方吩咐完小太监去皇陵调人,他自己就回了万寿宫里。等吕方一走到嘉靖帝的身边,嘉靖帝就拉着张脸,严肃的问道:“吕方,你观王良桢此人,如何?”

    嘉靖帝这么严肃的问这个问题,吕方知道嘉靖帝所问的那个“如何”指的是什么。于是他也严肃的回答道:“王良桢此人少年天才,聪慧过人。于治国理政上,为奴才跟着陛下以来,见过的最睿智的一个朝臣。但此人于气节上有很大的不足,他成不了比干,他做事就如他自己刚才说的那样,是为了他自己的荣华富贵。”

    “朕不用他做比干,他做他的王良桢就可以了。荣华富贵没关系,只要他王良桢能为朕所用,朕不吝荣华富贵。说实话吕方,朕喜欢这小子,喜欢这小子的真性情。朕跟他相处时,朕觉得很舒服,朕在他面前不用装什么帝王威严,说话时也不用那些弯弯绕,直接说就是了。”

    “那倒是!陛下,那小子你若跟他不熟,想想他那六元及第的名头,你肯定会以为他是个习孔孟之道的正人君子。但你一旦跟他混熟了就知道,那小子就是个混球,他跟君子二字,一点关系都没有。”

    “哈哈哈哈,是极是极,那小子就是个浑球。不过朕就喜欢他那副痞赖样。”

    …………

    在嘉靖帝和吕方在万寿宫中,讨论王道秋人品的时候,王道秋领着自己的那四个少年护卫,骑马出了北京城,来到了通州那片通惠河以北的平原。

    王道秋到这儿的时候,这里不同于别的地儿,地里此时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地。地里干活的人,也不是在伺弄庄稼,而是在把田间地头的田埂全平了。

    因为王道秋穿着二品绯红色官服,骑着高头大马,他一到这儿,一下子就引起了这里人的行注目礼。很快就有一个身材消瘦、穿着圆领长衫的中年文士,骑着马跑过来,立在王道秋的马前,在马上行礼说道:“晚生张英鹏,为成国公府的西席先生,不知这位大人如何称呼?”

    “哦,本官王道秋,现任侍中、吏部左侍郎。”

    “噢,原来大人你就是六元及第的王侍中啊!晚生见过王大人。”

    一听王道秋自报的身份,这个中年文士忙就向着王道秋,一揖到地,显的十分的恭敬。而王道秋刚听他自我介绍,说是成国公府的西席先生,王道秋想来这人应该就是勋贵们,派驻这里管事的。于是王道秋就问道:“无虚多礼,阁下刚才说汝是成国公府的西席先生,那想来阁下应该就是成国公,派来这边主事的吧?”

    “学生惭愧!不瞒大人,学生于算学上略懂些皮毛,因此就被成国公派来这儿,管一下帐目。”

    这人话说的很谦虛,但听得出他就是这一片管事的。于是在确定了对方的身份后,王道秋说道:“本官今日是奉旨来此测绘的,宫里的绘测专家,也正从陛下的吉壤那边赶过来。张先生,你们这一片一共有多大啊?”

    “噢,不敢瞒大人,这一片地儿一共有二万七千余亩,其中皇上的皇庄有六千三百余亩,其余的都是京里勋贵之家的,其中我成国公府的有三千九百亩。现在这一片地里的庄稼全铲了,正在修路和平整土地,就等大人您的规划图岀来,好开工了。”

    “好,那张先生就先带我们骑马到处转转,也好等一等宫里的那些测绘专家。”

    “行,王大人请。”

    一听王道秋要巡视,中年文士张英鹏忙拨马,将道路让了出来。然后他骑马落于王道秋半个身子,一边带着王道秋在工地里四处巡视,一边介绍这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