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二十三章人间清醒

第一百二十三章人间清醒

    第二天一早,王道秋听着更鼓声摸黑起来。没办法,他现在官居二品,得去上早朝。

    走到大门口,他的那四个少年护卫,己经拴好马,在门房里等他了。他一到门囗,那四人忙就去解马,而门房老头范二则赶紧去开门。

    骑上马离开家,王道秋就去了紫禁城,来到宫口门王道秋让自己的四个少年护卫,牵着马自去早起的早食摊点找些饭食吃,他自己则走着去了宫门口。

    来到五凤楼下,这儿此时已经有了上百名官员在此等候。他们一看王道秋这个最近老是抢头条的官场新人过来,纷纷都是对着王道秋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良桢,这里这里。”

    正在王道秋被那帮喜欢背后说人小话的朝臣,弄的有些尴尬之时,就听到一声唤他的声音。寻声望去,就见他现在的顶头上司喻茂坚,正在不远处挥手,招呼他过去。

    经过上次御前,王道秋带伤为那一百多名打他的犯官求情这事。反正现在不管别的朝臣如何说王道秋奸佞,靠捧嘉靖帝的臭脚上位,他喻茂坚坚信王道秋是个正直的人。所以喻茂坚他想跟王道秋亲近,于是他现在也就不顾其他朝臣那异样的眼光,光明正大的招呼王道秋过去他那边。

    有人肯答理自己,省了自己被绝对的孤立,这也让王道秋觉得庆幸。于是一见喻茂坚招呼,他马上就快步赶了过去。

    一来到喻茂坚跟前,王道秋忙拱手行礼道:“老大人这么早,就来了呀!辛苦辛苦!”

    “嗨,有啥辛苦的,都习惯了。只是皇上这天天不上朝的,倒也是辜负了朝臣们的这份辛苦!好了,不说这些没用的了,等完了这早朝,你肯定是就要去御前伺俸的。那乘现在有时间,老夫想跟你商议一下,那一百多名被特赦的犯官,咱们吏部到底该怎么安置他们啊?”

    “哦,这事啊!这事皇上不是有旨,让把他们都外放地方上为官吗?”

    “是啊!这事儿皇上是有旨,但皇上只说把他们外放,可没有说具体要给他们安排什么职位啊!”

    具体的安排?按惯例这应该就是哪儿有空缺,就塞一个人进去。可现在喻茂坚专门为此来问询自己,那显然对那些人的安排,他是不打算按惯例哪儿有空缺,就随便去塞一个,他是想对那帮人有刻意的安排。

    明白了这些,王道秋心中了然,喻老头这是想照顾那帮人,可又怕自己不服啊!知道了喻老头的小心思,王道秋淡淡的问道:“这事儿,老大人和李大人,应该是已经商量过了吧?”

    “咳咳”,王道秋一语道破这背后的猫腻,喻茂坚很是尴尬。王道秋说的没错,就给那帮人在安置问题上优待这事儿,昨天喻茂坚的确是和新任的吏部右侍郎,原大理寺卿李香商议过。两人的意见也是一致的,都不想弄些什么狗屁闲差、刀笔小吏,埋没了那些人才。

    喻茂坚和李香意见一致,但王道秋现在不但是吏部的第一副部长,还是皇帝身边的侍中。如果王道秋不同意的话,那这些所谓的“优待”,接下来还真没法操作。于是现在喻茂坚迫切需要得到王道秋,在这事上对自己的支持,至少起码王道秋不反对吧!

    因此这事在被王道秋点破后,喻茂坚先尴尬的咳了两声。然后他鼓起勇气,跟王道秋明说道:“良桢聪慧,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良桢啊?不瞒良桢,关于那些犯官的安置问题,昨日我与李大人的确是己经商议过了。我俩都认为,那些人这次虽犯下大错,但他们平时的表现和个人的品行操守,那还都是不错的。因此我跟李大人认为,对那些人的安置得慎重,应该给他们一个能干出成绩,能再次起复的职位。良桢你看这?”

    说完这些话,喻茂坚就一脸担忧的盯着王道秋看,深怕王道秋说出反对的话。毕竟那帮人几天前,差点把王道秋在西苑宫门口,给打死。

    而看到喻茂坚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对自己露出那种哀求的表情,王道秋那良心也有点过不去。于是直面喻茂坚,王道秋微笑着说道:“老大人和李大人为国惜才,下官无甚异议。而且下官也认为,他们那些人的品性,于我等官场中人来说,是为难得,应该珍惜。那些人,老大人和李大人就看着安排吧,下官无异议。”

    “好,好,老夫就知道良桢你大气。行了,这事我跟李大人会商量着办的,谢谢良桢了。不过良桢,别的人都好办,就是那徐阶和李默。他们两人都是在士林中有很高威望的人,事前两人又分别官居吏部左右侍郎。那这样一来把他俩的职位安排高了吧,他俩现在都只是个从四品,而且还是刚被特赦的犯官。可如果把他俩的职位安排低了吧!又对不起他们过去的身份和名声,会引起士林和朝中清流官员的不满。所以这高了低了都不行,老夫和李大人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安置他俩合适。对此不知良桢你,可有什么好主意啊?”李默、徐阶,这两人过往都有一些硬扛权贵,为大明百姓津津乐道的牛逼事。他们个人影响大,形象正面,是大明读书人的偶像,是朝廷清流官员的领军大佬。就这两人的身份,安置的位子不对,这确实就是在拉仇恨,是把自己送去给那些读书人骂。

    想着这些后果,王道秋沉思了一会儿后,对喻茂坚说道:“这样吧喻大人,李默这人虽品行廉洁无可挑剔,但他这人性如烈火,遇事容易冲动,常自以为是,听不进旁人的劝解。这样的性格让他去治理地方,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应该给他安排一个,要求人品比能力更为重要的岗位。昨日我在御前,锦衣卫陆炳向陛下汇报,漕运总督勾联属下共同贪污。当时陛下龙颜大怒,己下旨让锦衣卫将涉案官员,全部拿入诏狱严刑拷问。”

    “这样一来,漕运那边就会有大量的职位空出来。漕运事关国家命脉,但他的日常工作只是维护水路堤坝,监督漕关收税。这些工作它并不需要有多大的能力,但需要有过硬的人品,毕竟这活天天跟钱打交道。而这样的差事,下官认为正适合李默这样人品很好,脾气很差的人。喻大人你以为呢?”

    “哈哈哈哈,良桢你啊!”一听王道秋说漕运这种活,正好适合李默这样人品很好,脾气很差的人。喻茂坚虽认为王道秋这么评价李默,有点损。但同时也认为王道秋说的对,确实像漕运那样的活,你人品差了,管不住自己的手。你脾气好了,震不住底下那些想伸手的小吏。想想漕运这种活,也确实就像是为李默那样的人,量身定做的。

    有了漕运这个合适的岗位,喻茂坚又想到了盐政,这些都可以用来安置像李默那样的人。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喻茂坚很是高兴,同时他也在心里感慨,王道秋虽然年纪小小,但已尽显大国宰辅的气度,不但有海一样的胸怀能容人,还能知人善任。

    心里为大明庆幸又得一况世良臣,想着大明王朝美好的未来,喻茂坚嘴上对王道秋夸赞不已。不过王道秋却在此时交待喻茂坚,关于李默的安置要先压一压,要等西苑那边将漕运那边的贪腐案,正式通报朝廷各衙门后才能进行。毕竟王道秋作为近侍,将宫里尚未公开的事透露出去,这是犯忌讳的。

    听了王道秋的嘱咐,喻茂坚能体谅王道秋的难处。于是他连连向王道秋保证,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绝不会在宫里的正式通报出来前,就透露给第三个人,包括他的好基友李香。

    谈完了李默的事,喻茂坚又向王道秋询问,该怎么安排徐阶。关于徐阶的安置问题,王道秋对照历史,觉得徐阶这人的政务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人非常务实,面对各种难题,都能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只是历史上徐阶这人过早的浮在了上面,把一身的本事全虛耗在了官场的争权夺利上。而且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他看到了太多的黑暗,最终他自己也潜移墨化的接受了,那些官场中的游戏规规,习惯了官场中的那种思维方式,迷失了本性。从此以后做事只考虑怎么能赢,而不去考虑王法天道。

    所以纵观徐阶的一生,王道秋觉得应该让现在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的徐阶,多在地方上为一方水土做切实的贡献。而至于高升中央吗,等他六十多岁年纪大了,而他徐家那时候又没有成为上海“净街虎”的话,再给他一个内阁大学士的位子,算是给他的仕途画上个完美的句号吧!

    在心里安排好了徐阶后,王道秋对喻茂坚说道:“徐阶此人,年轻时跟现在的李默是一样的。只要认为不对,他就会梗着脖子怒对,管你是什么身份,管你是什么职位,因此他当年在翰林院里,也是众翰林的精神象征。但他这十几年的官场下来,现在也混成了个老油子。我在翰林院和去吏部办手续时,曾与他打过交道。反正这人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的世故,非常的圆滑。”

    “说实话老大人,我跟徐阶交道打下来,我觉得徐阶这人,他将来很有可能就是第二个夏言。都会是年轻时极度的刚直,老来会堕落的极度贪腐,只不过徐阶这人比夏言要聪明的多,他将来的处世风格应该是会更接近于首辅严嵩。”

    “什么?徐阶他将来会是第二个夏言,第二个严嵩,这可怎么得了?良桢,老夫与你虽交集不多,但你看人的眼光,老夫还是非常信服的。只是那徐阶,他真的会是?良桢,这老夫可真有点不敢信了。”

    徐阶这几年才刚爬上帝国的高层,先后在礼部和吏部任侍郎,还远不是帝国核心决策圈里的人。所以这两年他都是在刷声望,拼政绩,一心只想往上爬,小钱钱现在还入不了他的法眼。因此他现在也还没有显出他那巨贪的本质,朝廷里像喻茂坚这样的清流旗帜,对他的印象也还都很好。于是现在王道秋说徐阶将来,可能会变成第二个夏言,第二个严嵩,这让喻茂坚有些难以接受。

    不过不管喻茂坚能不能接受,未来的历史就是这样。而且随着王道秋和他的聊天,这时间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向前走,也就到了开宫禁入宫早朝的时间,他们也就只能停止谈话,去排队了。

    虽然朝臣们都知道,嘉靖帝不会来上早朝,但中华五千年于政府高层,一直都是形式要大于实际。因此知道归知道,但大臣们还是得按着礼仪,排好队进入紫禁城,去听内侍太监那句:“皇上有旨,今日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