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八十七章俺娘姓徐

第八十七章俺娘姓徐

    我华夏族一向对外宣称,自己爱好和平,主张睦邻友好。然真实情况大家都懂的,所以我族跟北熊一样,是世界公认的有强烈侵略欲望的民族。这点你扪心问问自己,你自己对增加国家的领土面积,是有多渴望,你也就明白了。

    而且我族历朝历代,都把开疆拓土,作为最大的功绩,对君王,对臣子,这一点都是一样的。所以当王道秋让嘉靖帝看到,他嘉靖可以做为一个开疆拓土的有为君王,而为我族后世子民,永远敬仰的时候,嘉靖帝他高潮了。

    拽着王道秋的手,嘉靖帝他就表示,就此事,他明天就召几个内阁大学士过来廷议,并表示为了这能千古流芳的功绩,他个人愿意为此次的“维和”行动,掏三十万两的军费。

    商量完了国家大事,嘉靖帝一脸感动的对王道秋说道:“爱卿啊!多亏有你啊!一个冬天的蜂窝煤生意,就为朕的内库挣了四十多万两的银子。还有你助白云观做硫璃生意和改进药丸,白云观现在也是日尽斗金,每月都会给朕送来数万两的银子。这眼瞅着永定河就要全面解封,恢复通航了,等永定河一通航,宣化那边的铁矿石运过来,就爱卿帮朕建的钢铁厂,那每月挣的银子,还不数以十万计啊!爱卿啊,自打有你后,朕就不愁银子了。”

    对王道秋说完这些话,想着自已财务自由的幸福生活,嘉靖帝那是一脸的满足。自我陶醉过后,嘉靖帝又对王道秋说道:“爱卿啊,有件事朕可能要亏欠你,希望你不要怨恨朕。”

    “陛下,您说哪里话,您是君,我是臣,雷霆雨露均为君恩,世间哪有臣怨恨君这一说?”

    其实嘉靖帝说什么,有事可能要亏欠自己,王道秋心里还是很紧张的,他不知道嘉靖帝到底要弄哪样?不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对于从那个在公开场合,大家都不说真话时代,穿越而来的王道秋来说,他还是会的。于是他违心的说了句所谓的“会说话”。

    嘉靖帝自打穿上龙袍后,二十多年来天天跟朝臣们斗,他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也就自然听得出,王道秋这是句违心的话。不过假话也好,真话也罢,真假不重要,态度才重要,简单的说就是“服”就好。

    因此在听了王道秋这句明显的假话后,嘉靖帝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的,他继续说道:“爱卿啊!你看钢铁厂那边,三座小炉子也才刚建好,你说的那两个大炉子,现在也只是在打地基,那边的建设不能没有你的指导啊!况且朕也希望你能一直留下朕的身边,时常给朕出岀主意,朕离不开爱卿啊!”

    嘉靖帝话说到这儿,他停住了,对于接下来的话,他似在沉思酝酿。对此王道秋也不打忧,他知道嘉靖帝自己会往下说的。

    果然,在沉思了一会儿后,嘉靖帝开口了,他说道:“爱卿啊!事情是这样的,按着朝廷的规矩,你们这些新晋的进士,在被分配了职位,完成报道和熟悉工作环境后。你们会有两个月的休沐假,回家去荣归故里光宗耀祖,顺便处理一下家中的琐事。以后就回来,全心全意的为朝廷效力。”

    “爱卿啊,按理说这次你六元及第,光宗耀祖,是应该回乡风光风光的。可朕这里是实在离不开爱卿啊!爱卿要去休沐了,不说别的,至少钢铁厂那两个大炼铁炉,恐怕就得等两个月了。一炉百万斤铁水,一天四炉就是四百万斤,两个炉子,一天就是八百万斤铁。一天八百万斤铁啊!咱们的纯利至少是上万两银子。一天上万两银子的纯利,两个月就至少是六十万两银子的纯利。耽误两个月,那就是损失六十万两银子啊!所以爱卿,你那两个月的休沐假……。”

    话说到这里,嘉靖帝又停住了。王道秋知道,嘉靖帝之所以把话停在这儿,不往下说,他这是希望自己能主动自觉的申请加班。于是明白了嘉靖帝小心思的王道秋,就很识务的说道:“陛下,休沐此为小事,国事家事,孰轻孰重?臣还是能分得清的。此次休沐假,臣就休了,一切以国事为重。”

    “哎呀,这真是太委屈爱卿了,朕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对了爱卿,你此次六元及第,照理朝廷是应当恩赏的。爱卿,你要什么赏尽管说,朕一定让你心想事成。”

    什么?让劳纸心想事成,那劳纸要你把皇位传给劳纸,你让不让劳纸心想事成?玛德,说什么一定让劳纸心想事成,你特么这是当劳纸是三岁小孩啊!

    心里吐槽着嘉靖帝乱开空头支票,但在面上王道秋当然不敢,真跟人嘉靖帝要皇位。于是他想了一下,倒是觉得可以利用这次机会,为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父母,争取一下。

    于是酝酿了一下情绪,他满脸深情的说道:“陛下,臣自己今年才十八,陛下又这么恩宠于臣,臣将来的恩赏,一定不会少。所以臣自己这次,倒是没什么想求的,只是臣家中父母,我父亲王兆文,二十二岁考中院试,可他之后七次乡试,次次落榜,为乡人所齿笑。臣记的臣幼年时,父亲落榜后,次次都是摸黑才敢回家,一回到家就是把自己关屋里,羞于岀门见人。”

    “在家父第七次落榜时,他己年过四旬,再无勇气继续挑战科试。也羞于被乡人在背后说他四十多岁了,还要靠老婆养。于是我父亲在他第七次落榜后,就放弃了科试,去镇上的私塾学堂里当了一名先生,每年挣那几两碎银,养家糊口。虽然父亲放弃科试,成了一名教书先生后,他每天回家都是情态自若,无任何异常的。”“但臣知道,科试是父亲追求了半生的梦想,父亲放弃了科试,也就等于是放弃了他自己的人生。放弃,不过是他向生活的妥协,其实他心里是不愿意的。臣就数次看到过,他送乡人,送同窗,送学生去科试时,他那眼里满满的渴望和失落。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臣想求陛下,恩典臣之父亲一个功名,让他在所剩不多的余生里,也能有个慰籍。”

    说完这些话,王道秋就含着眼泪,规规矩矩的向嘉靖帝,跪拜了下去。古人讲孝,君王尤其看中这一点,他们认为一个臣子,如果对他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孝,那他又怎么可能对你这个君王,做到“忠”呢?

    所以在王道秋满含眼泪,向嘉靖帝为自已父亲跪求一个功名的时候,嘉靖帝感动了,他想起了自己当年,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争一个名份,被当时那些大臣刁难,而孤立无助时的痛苦。

    心灵共鸣,感受过王道秋现在那种渴望的嘉靖帝,他被王道秋的“孝”给打动了。于是在听完王道秋的恳求后,嘉靖帝只是愣了几秒,就威严的对身边的吕方说道:“吕方,着翰林院拟旨,六元及第王道秋之父王兆文,教子有方,赏同进士岀身。”

    “诺”

    “臣王道秋谢主隆恩。”

    嘉靖帝一下完旨,吕方忙应诺,而王道秋也忙谢恩。可等吕方刚应完“诺”,王道秋刚谢恩,嘉靖帝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于是他补充道:“算了,算了,既然王爱卿如此有功于朕,有功于朝廷,那朕就再赏他母亲一个安人吧!”

    “诺”

    “臣王道秋谢主隆思。”

    听到嘉靖赏了自己父亲一个“同进士”出身,又赏了自己母亲一个六品“安人”。想到父母接到自己六元及第的喜报,以及恩赐“同进士岀身”和六品“安人”的恩赏,他们那时的高兴,王道秋这会儿看嘉靖老道,也是顺眼了很多。这老东西还算是有良心,也不枉劳纸帮他辛苦一场。

    王道秋这么想着,心里那是由衷的高兴,那小嫩脸都笑成花了。而有几十年与人斗经验的嘉靖帝和吕方,他们当然看得出一个人是真高兴,还是只是礼貌性的高兴给别人看。

    于是在看到王道秋,现在那笑成花的小嫩脸后,嘉靖帝和吕方受到感染,这会儿也是笑的真诚。吕方还打趣王道秋道:“状元郎,你快告诉杂家,令堂贵姓啊!否则敕封令堂的那份旨意,翰林院的那帮翰林,他们可就不知道该拟给谁了!”

    “哦,哦,对不住,对不住,吕公公,俺娘姓徐,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