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八十二章殿试(上)

第八十二章殿试(上)

    大明嘉靖二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殿试如期举行。一早报晓鸡刚开始打鸣,早起准备去翰林院点卯的高仪,就一个个的拍门,把王道秋他们几个要参加今天殿试的,都给拍醒了。

    此时还是四更天,外面的天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月光昏暗,正要隐于天际。被高仪拍门叫醒,王道秋迷迷糊糊的醒来,穿好衣服,去水井边用冷水洗漱,好让自己的脑子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把自己弄得像个人了,王道秋就和殷正茂他们,一起赶赴本届殿试的举办地,老道兼大明皇帝嘉靖的现住址,西苑。

    按着大明王朝一贯的规矩来讲,殿试的举办地应该是紫禁城里的谨生殿。但人家老道嘉靖帝,他厌恶那座紫禁城,他喜欢住在西苑,一边潜心修仙,一边顺便当他的皇帝。

    那既然嘉靖帝他不喜欢去紫禁城,这殿试的地点也就只能紧跟领导,放在西苑了。毕竟人家领导手里,掌握着规矩的解释权。

    王道秋和殷正茂,袁洪愈,张居正四人,一起赶到西苑的时候,这儿己是规规矩矩的排成一条长龙了。他们四个一到,就老老实实的去排在后面。

    可当他们刚站定,前面一个他们不认识的“年兄”,就回头向他们拱手行礼,并问道:“几位年兄,你们会试考了第几啊?”

    考了第几!大家都不认识,一见面就问考试成绩,这位年兄的好奇心,也太重了点吧?对这位年兄的不礼貌,王道秋他们几人有些不满,殷正茂作为王道秋他们四人中的“老大”,他便对那位年兄的问题,语气不善的回答道:“这位年兄,汝自好好排队即可,莫问旁人闲事!”

    殷正茂的语气和他那张脸,都很不客气,这让那位年兄很是尴尬。于是那位年兄又忙拱手解释道:“年兄你误会了,非小弟我妇人多舌。只是我等队列是按会试名次排的,不问明几位年兄的会试名次,那小弟我就不知道自已该不该,站几位年兄的前面啊!”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听了对方的解释,王道秋和袁洪愈、张居正都是压着声音在那儿偷笑。而殷正茂这会儿却是万分的尴尬,殷正茂之所以会万分尴尬,这不仅是因为他出头误会了人家,更重要的是他那会试的成绩,第二百九十九名。

    大明王朝嘉靖二十六年的会试,在历年录取数上,算是比较多的,往届会试一般都只录取二百六七十名,今届录取了三百零一名,大概要比往届多录取三四十名。可即使这样,殷正茂的第二百九十九名,也是倒数第三,正宗的吊车尾啊!就殷正茂的这名次,也就意味着他要站队伍的最后了。于是现在的殷正茂是一脸的尴尬。

    讥笑着殷正茂的尴尬,王道秋和袁洪愈,张居正就往队伍的前面走。王道秋是会元,他那位置不用问,站第一个去就是了,而张居正是第十一,袁洪愈是第五十八,他们要站哪儿,这还要去问问别人。

    当王道秋他们三个走后,刚才问他们四个名次的那位年兄,见殷正茂还站那儿不动,他这会儿不知道自己该站在殷正茂前面,还是该站去殷正茂的后面。于是这位年兄又一脸为难的拱手,向殷正茂再次问道:“这位年兄,你到底会试第几啊?”

    玛德,还问!劳纸都这么自觉的站你后面了,你还猜不出劳纸的会试名次吗?刚才这位年兄既然有底气,问自己几人的会试名次,而不是自觉去站到自己几人的身后,那殷正茂想这位年兄的会试名次,应该不会是吊车尾,所以殷正茂就自觉站在了他的身后。

    可现在人家又问殷正茂的会试名次,还是满脸的为难,整张脸都明明白白的写着:“年兄你不说,我就不知道自己该站哪儿了呀!年兄,求求你了,你就告诉我吧!”

    这位年兄有些死心眼,脑子有些不活络,但人家事儿没做错什么。细究起来,还是他殷正茂为难了人家。

    于是面对这位年兄那满脸的为难,殷正茂只好厚着他那老脸,把头撇向一边,很没面子的说道:“吾此次会试第二百九十九。”

    “噢,原来年兄是第二百九十九啊!小弟我是第二百四十五,那小弟我站年兄的前面。”

    一听殷正茂是会试第二百九十九,自己这个第二百四十五,终于不用站最后了。那位年兄就高兴的给殷正茂搁下这句话,然后就兴高采烈的转过身去,心安理得的站殷正茂前面了。

    那位年兄不用站最后了,他心里很爽。而此时面对这位年兄的背影,殷正茂是扎心了。玛德,小子,你会不会聊天啊?

    不说殷正茂的悲剧排队人生,王道秋和袁洪愈、张居正分开后,他就径直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先向排这儿的几位年兄,拱手行礼,然后他就站到了最前面。此时站这队列前几名的,都是一个个三四十岁的“中年老汉”,他们见王道秋这么个,脸上还带有些婴儿肥的少年郎。居然问都不问一声,就直接站第一位去了,他们当时就不高兴了。

    于是紧挨着王道秋,排在王道秋后面的一个“中年老汉”,就从队列中走了出来。他来到王道秋的一侧,先拱手向王道秋行礼,然后生气的说道:“少年郎,你小小年纪就能考中会试,也算是后生可畏。可你凭什么站在我等的前面啊?我是……。”

    “吾浙江省湖州府长兴县,王道秋。”

    中年老汉语气不善,满脸的戾气,明摆着是来找茬的。所以王道秋也懒得知道他姓甚名谁,会试考了第几。因此就在这中年老汉要自报家门之时,王道秋粗暴的打断了他,并报上了自己的身份。

    王道秋,这个名字在去年乡试时,就因为是大明立国以来,第一个被榜下捉婿的人,在贡院门口给扒光了的解元,而在大明士林中人尽皆知。后来他上京赶考,又一言不合就把当时的首辅夏言,给告到了御前,致使夏言由首辅变次辅。

    可以说就上述两件牛逼事,就已经让“王道秋”这个名字,在大明士人中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再加上半个月前那会试放榜,名列第一的闪耀,更是让这届的新晋贡生们,对“王道秋”这个名字,是如雷贯耳。

    于是王道秋把自己的名号一报,刚才还站那儿准备找茬的“中年老汉”。一听自已面前的这位少年郎,就是大明鼎鼎的今科会元郎“王道秋”,他立马就蔫了,向王道秋礼貌的再次一拱手,然后他就退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

    一段排队小插曲,此时排在王道秋后面的那些人,都知道了那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少年郎,就是大明当下最顶流的明星,王道秋。于是他们就开始在王道秋背后,对着王道秋是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忍着被别人当珍稀动物围观的尴尬,王道秋强撑着一脸平静,身体站的笔直,只等那宫门打开的时候。

    西苑的宫门没有让王道秋久等,大约是王道秋开始排队后的一刻钟吧!西苑的宫门就打开了,一群小黄门鱼贯而出,宣旨让在外等候的这一众新晋贡生,入西苑参加殿试。

    众贡生们跪听完圣旨,嗑头谢过后,就起身以王道秋领头,在小黄门的引领下,进了西苑。

    进入西苑后,王道秋他们这三百零一名贡生,在一路甲胄鲜亮的皇帝亲军的注视下,被小黄门带到了,一座有点像民间普通大户人家大宅子的大房子门口。

    就这房子的规格,它是用来殿试的,它配吗?看到这房子的明显档次低,王道秋正心里吐槽嘉靖帝,是不是又乱吃药了呢!这时就只见一排排的小太监,抬着一桶桶冒着热气的水桶,进了这大房子。

    接着刚才带王道秋来的那些小黄门,就告诉了王道秋他们,带他们来这个的目的:沐浴更衣。

    然后王道秋他们这些贡生,就只能进到大房子里,除去自己身上的衣物,去帷帐后面的大池子里去泡澡了。

    沐浴完,王道秋一出来,一个小太监在王道秋身上打量了两眼,接着他就从一袋袋衣服里,取了一袋衣服出来,递给王道秋道:“这位大人,按着朝廷规矩,参加殿试您就不能再穿您自己的衣服了。这是宫里为你们准备的殿试服,您快换上吧!”

    接过小太监递过来的殿试服,王道秋了然。玛德,这嘉靖帝也真够小心的,他这是怕荆轲刺秦王吧?所以才让贡生们在见他之前,都得沐浴更衣,把贡生们身上原来的东西都管控起来,只能穿着他给准备的,绝对安全的衣服,去见他。

    明白了嘉靖帝的小心眼,王道秋接过殿试服后,一句话没问,拿起来就穿。

    等所有贡生都重新更衣后,小黄门就带着王道秋他们离开了这里,往南而行。大约是快接近西苑南门了,这儿有一排的值庐,也就是官员的办公室。

    而在值庐前的一块小广场上,有十几个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已经摆好了架式,在那儿等着王道秋他们这些新晋的贡生了。

    来到小广场,贡生们被要求五十人一排,排成六列,站在这些礼部、鸿胪寺官员的面前。接着就是例行公事的点名,强调考试纪律,以及呆会儿见到皇帝,一众朝廷重臣时的礼仪。

    礼部、鸿胪寺的官员,啰啰嗦嗦的费话了近一个小时,然后他们才让贡生们都先去解手,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