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涤明 » 第19章 承负论

第19章 承负论

    “朱公子,又要去学堂啦。”路边卖菜的大婶,亲切的和朱辰打着招呼。

    朱辰笑道:“不错,去和学堂的先生们讨论些问题,王婶,生意兴隆呀。”

    “朱公子既有才学又有善心,可谓才貌双全,实乃我休宁俊杰啊。”这略带文绉的夸奖,是路边药店里的坐堂大夫。

    “吴大夫过誉了,等我的学问能如吴大夫的医术一般精湛时,才能算的上有才学呢。”朱辰谦虚的回答。

    这几日,朱家公子苏醒的消息基本上传遍了县城,每日走在路上,都会有很多人和朱辰打招呼。

    虽然都是生面孔,但朱辰都会笑容满面的接过对方的问候,言辞得体的回话,让人如沐春风。

    等朱辰走过后,路边的商贩、伙计、顾客等,就着朱辰的话题,又聊了起来。

    “要不都说朱公子是先贤转世的命格呢,你瞧瞧,这刚恢复过来神智没几日,整个人气质大变,玉树临风,待人随和,说话好听。跟咱这老百姓交流时一点都不趾高气扬,这不就是贤吗。”王大婶一边给菜洒水,一边夸到。

    “哎,当真是同人不同命呀。”药房的少年伙计发出感慨,“我一堂姐家的孩子,就在朱公子办的启蒙班里学习,听我那外甥讲,朱公子教学的能力不比徐夫子的差,甚至更易懂。”

    “看看人家,既有才又有财,估计真的和普满寺的高僧们说的一样,前世种善因,今生得善果。”

    一农户扛着锄头路过,听到药房伙计发出的感慨后,驻足笑道:“小丁啊,你的消息有点落后呀,我家那老幺就在朱公子的学堂里上学,朱公子却是不信因果的。”

    药房伙计听后好奇,饶有兴致的蹲在台阶上问道:“哦?不信因果,那信什么?”

    农户答道:“朱公子啊,信承负。”

    承负?那是什么?问农户,对方摇头表示不知。

    伙计不解,转身问向大夫,“吴大夫,什么是承负啊。”

    吴大夫从屋内走出,也和众人聊了起来,“佛门讲因果,道门讲承负,朱公子信的,应该就是这个。”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承负是道长们的思想。

    农户又说道:“朱公子说啊,他能有今天,是因为他的母亲人品好,对家中的仆人好。因为这个原因,在他失去父母,幼年落难时,刘管家才会对他不离不弃,重新帮他撑起家业,将他抚养长大。”

    “他今天的善果,是他父母善良,刘管家报恩的结果,可不是因为什么虚无缥缈的前世。”

    众人听后突然打开了新思路,觉得道长们的说法比大师们的更易懂。

    王大婶感叹道:“刘管家那可是实打实的好人啊。那朱公子的父母得好成什么样子。”

    “要是朱公子的父母是恶霸,那刘管家还会对朱公子不离不弃吗,恐怕早就树倒猢狲散了吧,不落井下石就够好了。”

    在菜摊前买菜的一个宅院仆人,听到王大婶的话后微微失神,只觉得恍恍惚惚中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一直沉默着挑菜的他,也不由开口说道:“朱公子的承负讲得好!老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朱公子能有今天,确实是他父母心善,管家报恩的结果!”

    说到此处,仆人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声音中不由带了丝愤怒,“今生善今生报,今世仇今世报。那些文人墨客不也常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吗?”

    “可见老爷们所说的因果,贱命天注定。道长们和儒生们,并不认可。”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说些什么报仇的事情?众人看着那仆人都有点疑惑。

    仆人把菜钱放在案板上,撸起袖子将装菜的竹篮背起后离去,裸露的小臂上,满是犬牙交错的鞭痕。

    众人似是明白了什么。

    一声低叹,伙计小丁感慨道:“我得多多努力了,可不能让我的孩子落到给人当奴仆的地步!”

    王大婶听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小丁,你连媳妇都没有,哪来的孩子。”

    其余几人亦是发出了欢快的笑声。

    小丁恼羞道:“今天回家后,就让我娘帮我找!”

    “毛都没长齐就着急忙慌的找老婆?”王大婶好奇道。

    脖子一梗,小丁不甘示弱,“长齐了,长着呢!”

    王大婶笑着调侃道:“哦?那让婶子看看,要是真到了婚嫁年龄,这媒婶子帮你说了!”

    “不劳高驾!”脖子一缩,小丁败退屋内。

    店外的气氛又欢快了起来。

    路边的早茶摊里,背对众人的刘青云愤愤的把茶碗放在桌上,昨日听刘全说城中的居民对朱辰一片好评时,刘青云便忍不住想看看是否是真的。

    今日一看,果然如此。

    而出乎意料的是,这朱辰貌似更加过分了,抛出了什么狗屁承负论来蛊惑人心!

    什么狗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连一个奴仆都敢说出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话了。

    虽然可能只是那奴仆的色厉内荏,但刘青云心中还是隐隐有了一丝恐惧。

    没事,没事的。

    南方的环境还比较稳定,怎么可能会像北方中原那样,祸事四起。

    还隔着长江呢,那帮农民军再怎么流窜,不也没能力渡江南劫吗。

    还是办好眼前的事情,多多敛财就行。毕竟不论是谁来掌管这南直隶,都不会和银子过不去。有银子,就有靠山!

    不过,也不能放任那朱辰把承负论给宣扬起来,火烧学堂的事,要尽快动手了!

    刘青云将茶钱丢在桌上离去,走的像一只狐狸。

    县学书房内,朱辰和无课的训导刘紃,正在对昨日定稿的一部分内容进行编写。

    一个时辰后,两人放下手中的笔休息,顺便聊了起来。

    想起之前徐夫子介绍刘紃时说的话,朱辰问道:“刘先生家在四川?”

    “不错,我是四川巴县人士。”刘紃说着官话,能听出些许川味。

    “山川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民物丰殷。刘先生,你们四川是个好地方啊。”朱辰赞到。

    “哎,现在闹得也没那般好了。”刘紃摇头叹息。

    “此话怎讲?”朱辰闻言好奇,现在这个时间点,张献忠应该还没在四川倒行逆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