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山木匠1986 » 第六十章:电压

第六十章:电压

    晚上,杨烈又失眠了。

    想事情想的实在太过兴奋。

    不知不觉,已经到凌晨一点,他的意识非但不迷糊,反而越来越清醒。

    他索性打开灯,趴在炕上大致起草未来的目标计划。

    中间修修改改,等差不多的时候,已到凌晨四点多。

    这才满意地放下笔,沉沉睡去。

    睡梦中,他仿佛站在一个硕大的木制品产业基地面前,看着里面忙忙碌碌的那种产业流水加工线,机器轰隆隆声响彻四周。

    几日转瞬即过。

    那台残疾的台锯终于被杨烈修好,他满怀激动地准备调试,却突然发现个重大问题,家里的电压不够。

    东西插上完全没反应。

    这个年代,农村刚通上电没多久,很多配套设施都不齐全。

    电压也严重不足。

    说是220V伏的电压,事实是只有一百多伏,家里用的电灯也都是25瓦,最低还有15瓦的小功率灯泡。

    即使这样,往往的到了傍晚人用电多的时候,灯泡就会变得很暗,跟煤油灯没啥区别。

    杨烈已经习惯后世家庭电压严重过剩的常识,回来这么久,也压根就没想过电还会成问题。

    搞得他开始还以为机器没修好呢。

    又重新拆开再装,测试了好几遍,简直都要崩溃,才发现是电压的问题。

    这下可把他给郁闷住了。

    电和其他东西不一样,干路上就这点的电压,大家都是并联的,你支线上电压自然高不到哪去。

    毕竟还有消耗。

    他实在没办法,只好拉着他的机器,跑到村里一家有磨面机的人家去测试一番,这才确认机器确实没毛病,就是电压不够。

    现在就是想办法怎么扩充电容量。

    要扩充电压,那就相当麻烦了。

    他首先跑去生产队问,看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生产队长也无可奈何,说他就是个收电费的,家里用多少电,他需要在意下,可家里的咋用电,他也是没办法。

    要让杨烈找供电所。

    杨烈又跑到供电所,可人家是政府部门,根本就不甩他,告诉他送到每个村的电压都是够的,远远超过使用电压。

    只是要入户,肯定要经过变压器。

    要不然,十千伏的高压,一般人也无法用。

    推来推去,还是让他回去自己想办法,看能否从那个地方配出一道三百八十伏的支线出来。

    杨烈没办法,只好回来继续找队长。

    这回队长不推配电站了,说是暂时没有点位,但给杨烈提了个建议,原本队上有个机井,准备给大家供水。

    可机井挖了三十米,还没看到水,挖井的钱又不够了,恰好又换了村长,认为这个项目没有存在的意义,大队不愿意再继续拿钱补助。

    所以井挖了半截,就直接丢在那放着了。

    那个机井可是留够高伏电压,若是能用起来,或者从其中接出一路电,就能用。

    杨烈没办法,只好又开始研究起这个机井的背景。

    通过现场考察,他意外发现,这个井的位置竟然离爷爷家院子很近,不到一百米的距离。

    只是中间刚好隔着一个胡同,所以看起来好像有点远。

    忽然,一个念头出现在杨烈脑海。

    要在爷爷家院子建他的木工厂嘛,刚好很多机械设备需要水源,这边又有机井,不是天冷送来暖棉衣,又刚好能解决电源问题。

    对了……

    他之前都没想过,他的木工厂真正建设,电源就是个大问题。

    不专门放一路配电过来,根本就不可能带动后面的各种机械设备。

    他可不会想着,就简简单单用非常原始的方式继续生产。

    要做就要做到规模化。

    用很便宜的成本,做出规模化的产品。

    快速铺开市场,创造丰硕的利润。

    他重生的优势就是比其他人先知先觉,其实就是领先于别人的速度。

    如果他的速度一旦放缓,让这个时代的某些人走在前面,那他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想清楚这些,杨烈倒没有继续急着去研究木工厂的事,不具备条件就先做轮椅,以及各种家具的样品。

    电源的话,就先从机井那边的配电站引一条线路到爷爷家的院子里。

    这倒也好搞,无非就是出电费的问题。

    即使这个年代的电费太贵,但相比他制作出的产品价格,依然只能占很少的成本。

    最终需要解决的,反而是如何搞定生产队长。

    这个机井属于生产队,暂时丢下了,配电站的和机井房的钥匙,以及具体的使用权,还在生产队长手里。

    想通整个关系,杨烈通过慎重思考,决定暂时先不去解决这件事。

    他没有实力前,和生产队长说话,得到的基本都是不尊重。

    就算勉强得到一些东西,需要付出的也更多。

    同样的要求,等到他有一定影响力后再去找,那个势利的队长,肯定恨不得将他供起来。

    这年头,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成产队长,那也是管了七八十户,好几百人呢。

    每年经过队长手里需要分配的资源多着呢。

    就单说简单的分地吧。

    杨家坳背靠大山,村里各处的地并不都是一样好。

    明显是有区别。

    同样的亩数,播种条件,好的地能比不好的地多出几倍的收成。

    那百姓们肯定是希望都得到好的地吧。

    差的地,谁愿意要呢。

    那么,这就出现了问题,既然大家都不愿意要差的地,那差地分给谁呢。

    都是乡里乡亲,你让谁吃亏,人家也会闹啊。

    这就是队长的权力。

    他的方法很简单,以抽签或者抓阄为法子,你只要“孝敬”好,他总有办法让你获得想要的地。

    孝敬的多,就是最好的一等地。

    孝敬的少,你就是次一等。

    若是直接不孝敬,完全不拿队长当作干部,那你可能得到的就是最差的地,并且在具体拉地时,还不给你留播种的路。

    偏偏他总有理由解释。

    作为老百姓,也没有啥办法。

    你和他闹,最后啥结果都没,说不定还要反着被报复。

    谈判机会永远在大炮射程范围内。

    杨烈没有架设好自己的大炮,他就不准备出手。

    要在村子里做点事情,必然绕不开这些村干部,他既不想得罪他们,也不会受他们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