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山木匠1986 » 第三十九章:巧合

第三十九章:巧合

    不说杨烈满载而归。

    这边大姐刚送走杨烈,还没忙上片刻呢,就看到自家外甥女提着个红色的布袋子里进来了。

    布袋子鼓鼓的,看起来分量还不轻。

    “岁姨娘(就是最小的姨),我们家早桃能吃了,我娘让给你带点。”

    “哎呀,还是我姐能想起我啊,知道我就喜欢吃这早桃,酸不溜溜的,一看到我就会流口水。”

    “今天逢集,你很忙吧?”

    大姐笑笑,接过外甥女手中的布包,拉着她进了旁边休息的房间。

    “你是走路来的吧,快坐下歇歇脚,你们家也是,连个自行车都买不起。”

    大姐一边说着,一边将洋瓷缸子倒上水,从旁边罐子里舀点白糖放进去,端到外甥女面前。

    “来,喝点白糖水解解暑,今年这天也是,热得忒早,以往这时候我还穿着冬衣呢,今年我都差点穿上夏装。”

    外甥女抿嘴笑道:“没岁姨娘说的这么夸张,不过就是比年丝(年丝的意思就是去年)稍微热了点,看你说的夸张的。”

    “反正我是挺热的,”大姐将旁边的草帽拿起来扇着风,突然想到什么,收了笑容:“前段日子我在街道碰到你妈,说你那个对象黄了?”

    外甥女一愣,苦笑道:“嗯,黄了,前几天我娘过去找人退婚,钱都退回去了。”

    “这么快,我记得你们不是说那小伙子人还不错,家境啥都可以,咋说退婚就退了呢?”

    见外甥女不说话,可把她个急性子给急坏了,“你给姨娘说说啊,你不说姨娘咋帮你们呢,快说啊,彩彩!”

    若是杨烈还在这里,会觉得世界真的太小。

    要是他稍微多待会,就能碰到芮彩彩了。

    要说这很巧,其实相当正常。

    这个年代的人生孩子普遍比较多,而嫁娶也主要集中在附近几个村子,经过几代人发展,慢慢就会出现这种到处都是亲戚的现象。

    甚至常常会遇见姐妹变为嫂子,外甥成为舅舅的叔叔的事,辈分被拉扯的相当凌乱。

    芮彩彩家所在的芮岭村和杨烈的杨家坳本来就是相接,而两个村子分别又和清泉镇连接。

    遇见个把熟人,简直不要太正常。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时代走在大街上,好像很多人都彼此认识,热情地打着招呼,而不是像后代,邻居面对面都没啥关系。

    芮彩彩无奈道:“我咋说呢,具体你问我娘去吧。”

    “你们啊,我给你说,你那个娘啥都好,就是有点太势利了,是不是看人家小伙子家境不好,所以不要你去了?”

    “大概就是如此吧。”

    芮彩彩有点疲惫,顺势趴在桌上,“岁姨娘,我趴你这睡会吧。”

    “睡吧……”

    大姐看芮彩彩确实有点疲惫,准备让她好好睡会,可临出去,却突然想到杨烈,又折返回去,“唉,我给你说,我刚才碰到个小伙子,人很不错。”

    “哦。”

    芮彩彩没啥兴趣,她只想睡觉。

    “小伙子人长的攒劲地很,个头也高,说话还乖(就是会说话),让人一看就欢喜的不行。”

    “哦。”

    “哎呀,你听到没有,你给我起来!”

    大姐过去捧着芮彩彩的脑袋,摇来晃去,“你难道一点都不关心?”

    芮彩彩双眼无神,盯着自家阿姨,无奈地问:“关心啥?”

    “关心他是干啥的啊?”

    “哦,他是干啥的?”

    近乎机械的盲目跟随,没有丝毫感情,根本看不出她想关心的兴趣。

    大姐可不一般的热情,“我告诉你,他是一个木匠,木匠可是个手艺人啊,一辈子就靠这个能吃饱饭了。”

    “哦。”

    芮彩彩点点头,将脑袋埋在臂弯里,又开始迷糊起来。

    “哎呀你这孩子,我给你说正事呢,要不我改天去找下你娘,将那小伙子介绍给你,他家就在附近的杨家坳,离你们家也近……”

    芮彩彩只觉得耳旁姨娘呜呜呜呜说话的声音,好像离的很远,就像是田野吹来的风。

    她还是很困,后面啥都没听进去,很快就睡着了。

    当别人蹬着三轮车将东西送到门口,赵晓兰是一脸懵。

    她左看右看,半天没看出这是个啥东西。

    她压根就没看到这玩意。

    “烈烈,你这是弄啥哩,这啥东西啊?”

    “当然是好东西了,”杨烈想先卖个关子,看母亲很是迷惑,又笑道:“这是一个电动的锯子,可以用来切木头。”

    “原来是这样。”

    母亲像是发现新大陆,又看了会,尝试着问:“这东西是坏了吧?”

    “嗯,是个破烂玩意,我……”

    杨烈刚要说,看到人家蹬三轮的小哥还在边上等着呢,便让母亲先去忙,他走过掏出一块钱给小哥。

    虽然路途不是很远,但东西不轻,路上都是土路,颠簸个不停,还是有点辛苦。

    一块钱不多不少,刚好合适。

    打发走人,杨烈这才将院门关闭,非常兴奋地围着机器台锯转了两圈。

    真是捡到宝了啊。

    这个家伙放到后世,可能就是几百块钱,但在这个时代,妥妥的好玩意啊。

    如果能修补好,起码能让他工作的效率提升五倍。

    普通的木匠不是雕刻,做成的东西都是标准化,越是这种机械设备,越能提升干活的效率。

    “你咋还在看呢?”

    母亲端着一盆水出来倒,看到杨烈还在乐个不停,忍不住笑问。

    “以后你们就知道,我们家近期发家致富,他可要起大作用。”

    “行吧,我等着我儿赚大钱。”

    母亲笑着又进去了。

    比起先前总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母亲更喜欢现在的杨烈。

    一直笑嘻嘻的,很阳光乐观,还有使不完的力气。

    斗志相当不错。

    杨烈又研究一会,将东西费力地挪到山子下面,用不漏水的油布暂时遮掩起来。

    现在还没时间修理。

    当务之急,是给父亲做好轮椅,他们可是有七日约定的。

    第一炮必须打响。

    他若是想将木工活卖进村子,就必须有个像样的作品,外加一些宣传。

    村里除了父亲,还有一个相当厉害的老木匠。

    那个家伙,父子三人都在做木工活,还收了徒弟,和父亲算是竞争对手。

    一村难容二木匠,现在父亲倒下,他们肯定正得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