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聊天群:千古一帝锦标赛 » 第50章 孙权真正担忧的东西

第50章 孙权真正担忧的东西

    说完,周瑜又补充道:“众人只看到曹操信中说有水、陆军八十万而各自惊恐,不再去分析其中的虚实,就提出向曹操投降的意见,太不像话!”

    “现在咱们据实计算一下,曹操所率领的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长期征战,早已疲惫;新接收的刘表的部队,至多有七八万人,也就是说,总计也就二十万余人!”

    “而且,刘表的部队刚归顺不久,对曹军仍然心怀猜疑。”

    “以疲惫的士卒,驾驭心怀猜疑的部众,人数虽多,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只要有五万精兵,就足以制服敌军,更何况我军足有十万!望将军不要顾虑!”

    孙权听着周瑜的话,这才明白周瑜是担心自己面对曹操所谓的八十万大军心生顾虑,特地前来表态的。

    孙权感慨的拍了拍周瑜的后背回道:“公瑾,你说到这个地步,非常合我的心意。”

    “张昭、秦松等人,各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有私心,非常使我失望。只有你与鲁肃和我的看法相同……”

    说完,孙权又下令道:“你和鲁肃、程普率兵三万,做先行军,我当继续调集人马,多运辎重、粮草,作为你的后援。你能战胜曹军,就当机立断;如果失利,就退到我这里来,我当与曹操决一胜负就是了!”

    “只是我顾虑的却并未是曹操此人,而是……”

    说着,孙权指了指西侧扎营的蜀汉营地。

    周瑜顺势看去,瞬间明白了孙权的担忧,随即有些不解的问道:“至尊何故担忧蜀汉?”

    孙权欲言又止,随后摇了摇头。

    “罢了,你且先去就是了。”

    见孙权不愿多说,周瑜也不再过问,躬身退了下去。

    只要孙权一心主战,在周瑜看来这就足够了,至于担心蜀汉,周瑜觉得这有些杞人忧天了,毕竟在周瑜看来,刘备乃汉室之后,和曹操乃是与生俱来的仇敌,不可能会出现临阵倒戈这样的情况。

    周瑜退去后,孙权坐在奏案前,盯着燃烧的烛火发呆。

    此次赤壁之战,孙权对李治的大军是不怎么担忧的。

    毕竟按照历史上的发展,曹操此次南征是功败垂成了的,而当时自己和刘备的联军加起来才只有五万!

    可如今自己一个人的兵力就足有十万,而李治的大军却和曹操当初一样,也不过只是二十万罢了。

    而且,李治两待定一晋级的成绩,表明了李治只能携带一次物资,而这物资是什么已经出现了,那就是被曹军称为唐刀的刀具。

    这唐刀孙权也缴获到过,的确远超当前阶段的锻造工艺,寻常刀兵在唐刀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但,也只是刀罢了!

    是刀,就意味着这东西只是近身武器,在水战中起不到什么作用!

    所以粗略的看来,李治的曹军和历史上的曹军差别不大,而自己的实力强大的三倍有余!

    所以,孙权对李治毫不担忧。

    孙权担心的是刘备,或者说是武曌。

    作为群里为数不多三阶段都是晋级的人,也就意味着武曌必然也有着三次的物资机会。

    积分这点倒是不用考虑,武曌的三点积分兑换了一个和李治的私聊小窗口,这小窗口的作用顶多也就是可以和李治互通情报罢了,只要自己不让武曌探听到己方消息,这个优势就几乎可以抹除了。

    但这三次的物资很重要。

    孙权自己就切身体会到了,三次的物资,让自己在赤壁之战中实力翻了三倍多,那武曌呢?

    可关键的是,自己不知道武曌三个阶段带了什么物资!

    武曌自己也从来没在聊天群里透露过!

    这才是孙权真正担忧的东西……

    ……

    赤壁南岸西侧,蜀汉大营。

    武曌正听着诸葛亮的汇报。

    “东吴大军三万,合我军五万之数,虽兵少将寡,但曹军远来疲弊,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我军却是军容肃整,精神气茂,曹操必定可被打败!”

    武曌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又问道:“前些日子曹军触礁沉船一事可曾查明了?”

    “回禀主公,此事东吴一方也知之甚少,看起来应该只是曹军不了解长江水域,贸然行船所导致的,但此种情况可一而不可再,必不可将获胜的希望寄托在这等巧合上。”诸葛亮再度回答。

    “嗯,既如此,你便先退下吧。”

    武曌点了点头,随后单手撑着脸颊,有些疲倦的蹙起了眉。

    不知道怎么的,武曌总感觉东吴大军不对劲,但从表面上来看,武曌却又看不出什么,不由得有些心烦意乱。

    见武曌没了兴致,诸葛亮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化作了一阵叹息,走了出去。

    ‘主公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昔日躬身茅庐,三请某出山,极尽礼贤下士之所能,可如今……哎!’

    诸葛亮叹了口气,随后摇了摇头,心里莫名的浮现了孙权给自己剥橘子的画面。

    ‘不可不可,亮自以为忠臣不事二主,怎可见异思迁!’

    ……

    此时的武曌浑然不知道诸葛亮的想法,虽然融合了刘备的记忆,但武曌却没传承刘备的性子,自幼要强的武曌做事极有主见,对诸葛亮的态度也就下意识的保持着以往君王对待臣子的态度。

    虽说不上严苛,但也有种疏离感。

    但以往的刘备是什么人?

    说白了就是个市井之徒,与其说刘备礼贤下士,倒不如说这人原本就是在市侩间摸爬滚打,早就成了一坨滚刀肉,没有架子,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的本事已经刻进了骨子里,对待诸葛亮这样能帮助自己的人,自然就是亲近至极了。

    和“刘备时期”的刘备一对比,诸葛亮自然就觉得“武曌时期”的刘备对自己要冷淡多了。

    ……

    “小九,已经经诸葛亮确认过了,东吴一方兵力三万,那日沉船之事只是意外,如今东吴一方在东岸布置了两万兵力,西岸因接壤我蜀汉,与我蜀汉大军联手,故此仅派兵一万,但若算上我军,东吴西岸防守势力最强,孙权必然会对西岸放松警惕,小九若是要攻东吴,可择西岸登陆,与我蜀汉大军联手。”

    诸葛亮退去后,武曌在小窗口中再度发去消息。

    半晌,李治传来回复。

    “我已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