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聊天群:千古一帝锦标赛 » 第37章 借鉴“未来”之事

第37章 借鉴“未来”之事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以粮换蝗”的诏令是颁布出去了。

    民间一片好评如潮。

    拜不拜神什么的,在百姓们眼里从来就不重要,民以食为天,只要能喂饱肚子,别说不拜蝗虫了,就是抓条泥鳅过来,说这是龙王爷也行。

    而官府凡是捕蝗一斗者,奖粮一斗,可不就是在让百姓吃饱肚子么?

    如今这蝗灾四起,眼看着地里的庄稼就没了收成,官府开粮仓救济百姓,抓几只蝗虫算什么?

    人饿疯了,易子而食都是常态。

    于是,民间兴起了一股“捕蝗潮”。

    ……

    但民间赞誉一片的时候,朝堂上却是骂声一片。

    主要还是集中在朱元璋不和大臣们事先打招呼就直接“独断专行”的颁布捕蝗令。

    在官员们看来,你皇帝啥事儿都不和我们商量了,那咱们还怎么陪你玩?

    其次,就是另外一件事儿了。

    拿蝗虫换粮食这件事本身的不合理。

    大唐刚立,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国库余粮本就不多,这时候拿粮食换蝗虫,百姓们是有粮食吃了,那官员呢?

    总得给官员们发俸禄吧?

    你粮仓没粮了,拿什么发?

    因为这事儿,朱元璋又和朝堂百官们打起了口水战,吵的朱元璋甚至一度想把大唐的这些官员们的工资按大明时期的标准发!

    但想了想,朱元璋还是没说出口。

    历经大明朝堂的洗礼,朱元璋也知道了,一味的压榨官员们,只会让贪污的现象越来越多。

    可多的粮食又从哪儿来呢……

    一天早朝结束,朱元璋拖着疲惫的身子回了太极宫。

    吵架也是个体力活儿。

    尤其是舌战群儒,以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面对大唐这些世家出来的子弟官,还是太过吃力了一些。

    这些人张嘴就是什么子曰,闭口就是什么典故,给朱元璋整的头皮发麻。

    尤其是有些人还喜欢引经据典,搬出什么尧舜、汉武的,自个儿脑子中又没有这些人的记忆!

    “哎……”

    长叹了口气,朱元璋又俯案翻看起了各地的奏折。

    唯独看到奏折上各地百姓们拿蝗虫换了多少粮食的时候朱元璋心情才能略微好一些。

    百姓们都在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做,全民捕蝗,蝗灾迟早都会过去。

    朱元璋工作狂的性子在这一刻展露无疑。

    ……

    而此时,太极宫外。

    李渊看了眼下了班还在处理政事的朱元璋,眼神中闪过一丝心疼。

    ‘或许,朕该做点什么了……’

    这样想着,李渊制止了准备去通报的小太监,转身朝回走去。

    ……

    夜幕逐渐降临,朱元璋依旧没有起身的意思,小太监们识趣的点上了油灯,太极宫内变得灯火通明。

    朱元璋似乎也没注意到,依旧在翻看着奏折。

    直到,马秀英到来。

    “陛下,好消息!”

    马秀英一脸的惊喜之色。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抬起头看向马秀英,轻笑道:“怎么,大妹子有什么好消息带给朕的么?”

    “豆子!豆子发芽了!”

    朱元璋一愣,疑惑的问道:“什么豆子?”

    马秀英急忙解释道:“就那天陛下赐给臣妾的那半个豆子,竟也发芽了!”

    “噢?”

    朱元璋这才饶有兴趣的啧了啧嘴角,半颗豆子也能发芽出来?

    这倒也算是个祥瑞了。

    不过朱元璋依旧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左右不过是一株豆子罢了。

    “那感情好,往后把这豆子移植开来,大妹子也能多一样吃食了。”

    朱元璋笑呵呵的应了声,又低头看向奏折。

    朱元璋这会儿手上的这份奏折是说的关中一个县里的情况。

    当地蝗灾极其严重,漫天的蝗虫把地面上一切可见的植物都给吃了个精光,百姓们种在地里的作物还没开始收成,就全进了蝗虫肚子,虽然官府出资用粮食换蝗虫,但不少人家的田地都是租的地主豪绅家的,换来的粮食拿去交租子了还不够,哪里顾得上吃的?

    不少户人家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

    朱元璋看着奏折上的描述,似乎记忆也回到了年幼时的自己。

    当时蝗灾肆虐,可该交的租子一分不少,朝廷虽然也下发了鼓励百姓捕捉蝗虫的命令,但依旧饿死了大批的百姓……

    单靠官府的官粮赈济,是不够的。

    正因为经历过,所以才深刻的明白蝗灾是怎样的一种绝望。

    这些土黄色乃至怒红色的小虫子,扇动着聒噪的翅膀,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扑之不绝,杀之不尽!

    草木为之一空,百姓痛哭流涕,可这些虫子依旧肆虐的到处飞舞,仿佛要把这山河啃噬干净才肯罢休!

    朱元璋的眼神都变得愤怒起来。

    马秀英几乎瞬间就猜到了朱元璋想到了什么,走过来轻柔的抓着朱元璋的手。

    “陛下,会有办法的……会有办法的……”

    “朕无能为力啊!”

    随着马秀英的安抚,朱元璋心情终于平复了许多,长叹一声。

    如今大唐的情况就摆在眼前,国库粮食本就不够,眼下又蝗灾四起,要想灭蝗,就得拿粮食来换,否则没有好处哪有人会去灭蝗虫?

    虽然朱元璋想过让朝堂百官们出资赈灾,但这种没好处的事情,这些官员们能尽心尽力么?

    只怕到时候出面,也不过是献出三瓜两枣的,聊胜于无。

    自己总不好强迫官员们出资,到时候本就因为自己“独断专行”主张灭蝗闹得不稳的人心,只怕要再受震荡。

    “陛下,你可曾记得滁阳王?”

    马秀英抓着朱元璋的手,双眼突然一亮,出声询问道。

    “郭叔?”

    朱元璋一愣,马秀英口中的滁阳王正是马秀英的养父郭子兴,是朱元璋起义初期依附的对象。

    马秀英猛点了头道:“是的,若是效仿郭父……”

    “效仿郭叔?”

    朱元璋一愣,反问道:“难不成朕造自个儿的反?”

    “哎呀!陛下怎么糊涂了呢!您想想郭父起兵之初的行径……”

    马秀英嗔怪一声,笑着解释道。

    “郭叔起兵之初……”

    朱元璋喃喃自语,随后双眼瞬间大亮:“你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