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来自哈佛的系主任 » 第二十五章 手机里的歌声

第二十五章 手机里的歌声

    后来,马红和刘丰收在一起,也是在一次唱歌之后。

    第一次唱过歌,刘丰收见马红喜欢,就说:“马老师,你要是喜欢,我以后经常唱给你听。”

    马红笑说:“那就麻烦你多唱几次。”

    刘丰收说:“没关系,我有一肚子的歌。”

    马红说:“刘丰收,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刘丰收说:“马老师,您说。”

    马红说:“我不明白,你说你家里很穷,怎么会叫刘丰收?”

    刘丰收说:“我们穷人,盼望着丰收,就起了这个名字。后来我看手机,发现叫刘丰收的人很多。就想,他们会不会像我一样,也那么穷?”

    马红说:“名字其实就是一个符号,叫什么,不代表你就贫困或富裕。”

    刘丰收说:“我们穷孩子来到城里,就想吃上饭。有时看到厨房,就想进去。不为别的,想着能多吃点东西。”

    马红说:“难怪你会烧饭。跟厨师学了不少?”

    刘丰收点点头:“确实学了不少。”

    马红说:“那你教教我,下面条,有什么诀窍。”

    刘丰收就说:“没什么诀窍。面条都一样,都是葱盐油调出来的味道。我下给你瞧瞧,你就知道了。”

    说着,进厨房给马红作起了示范。

    马红看到,刘丰收下面,果然放了许多怱。面条煮好,捞出之前,又放了一些生抽酱油。

    马红问:“放酱油干嘛?”

    刘丰收说:“提鲜。现在的生抽,里面有味精,倒进一些生抽,就等于放了味精,面条更鲜。”

    马红尝尝面条,果然鲜了很多。

    想到自已下的面条,基本上没有佐料,吃起来当然寡淡。

    二人吃过面条,天有些黑了。

    刘丰收说:“马老师,我该回去了。”

    刘丰收来或走,马红平时不在意。但今天吃过面条,马红有些兴致,就说:“刘丰收,我想听你唱歌。”

    刘丰收想,现在回去也没事,那就唱吧。

    就问:“唱什么?”

    马红说:“还唱你们山西民歌。”

    刘丰收说:“就是唱过的那种?”

    马红说:“对。”

    刘丰收就唱了起来——

    对畔畔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咱那个要命的二妹妹/你在你的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

    白领领的布衫衫穿在妹妹的身/哥哥要出门想你见不上个人/你在你的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

    满天天的那个星星一颗颗明/有两颗颗最明那就是咱二人/你在你的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那个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

    ……

    往常刘丰收唱,马红不会看他,眼睛总是盯着其他地方,显得不好意思。

    今天唱歌,马红一直盯着刘丰收看。

    歌声停了,马红都没有感觉到,仍盯着刘丰收。

    刘丰收就笑了:“马老师,还唱吗?”

    马红被他一说,仿佛刚刚醒来,有些不好意思。

    就说:“唱,唱吧,你接着唱。”

    刘丰收又唱起来——

    想亲亲想得我手腕儿那个软呀呼嘿/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呀儿哟。

    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儿乱呀呼嘿呀呼嘿/煮饺子我下了一锅山药哟哟蛋呀呼嘿呀儿哟。

    头一回望妹妹你不那个在呀呼嘿/你妈妈盖头打我两锅那个盖呀儿哟。

    想你呀想你呀实个在在想你呀呼嘿呀呼嘿/三天我没吃了一颗颗颗米呀呼嘿呀儿哟。

    茴子白卷心心十八那个层呀呼嘿呀呼嘿/妹妹你爱不爱受苦那个人呀呼嘿呀儿哟。

    ……

    一首歌,接一首歌,刘丰收今晚开了演唱会。

    他把自已会唱的山西民歌,几乎都唱了一遍。

    就这,马红也没让他停止。

    唱到最后,刘丰收看时间已经不早,就说:“马老师,太晚了,我该走了。”

    马红没吭声。

    刘丰收就一直站着,等她发话。

    好一会儿,马红才说:“刘丰收,你会……一辈子唱给我听吗?”

    刘丰收一听,就愣住了:“马老师……”

    马红说:“我说的,都是心里话。”

    刘丰收顿时胀红了脸,磕磕巴巴说:“我……我愿意。”

    ∽∽∽

    刘丰收和马红,很快就结婚了。

    能结婚,说明有感情。

    马红没想过,去验证一下,刘丰收是否当过兵,是否当过营长。

    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马红已经离不开刘丰收。

    烧饭离不开刘丰收,干活离不开刘丰收,头晕离不开刘丰收,解闷离不开刘丰收,甚至写好了一篇论文,也离不开刘丰收。

    马红喜欢把她的研究成果,告诉刘丰收,把写好的文章,念给刘丰收听。

    刘丰收根本听不懂,但他爱听,听过就夸赞。

    马红知道他不懂,夸了等于白夸,但她还是想听他夸。

    这很荒谬吧?

    在马红心里,这就是满满的成就感。

    说来旁人不信,马红的工资,并没有刘丰收高。

    刘丰收打零工,运气好的话,每月能挣一万多块钱,有时接近两万块。

    马红的月工资,从来没有超过一万块。

    有时候,马红在家,看着看着书,想刘丰收了,就给他打电话:“我想你。想听你唱歌。”

    刘丰收说:“你等着啊,我找个没人的地方,给你唱。”

    不多会儿,刘丰收就在手机里,唱了起来——

    白领领的布衫杉穿在妹妹的身/哥哥要出门想你见不上个人。

    你在你的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

    ……

    马红听到这里,会哈哈笑起来,有时候会笑弯腰,说:“刘丰收,你就是个大流氓!大,流,氓!”

    手机那头,刘丰收大声说:“对,我就是流氓!我爱马老师!”

    ∽∽∽

    他们婚后,一起回过刘丰收的山西老家。

    在那里,他们只停留三天。

    这是刘丰收的意思。

    他的时间很紧。他要抓紧回城,多干活多挣钱。他毕竟是个男人,房子还没买,应该负起责任。

    在老家仅有的三天,他也让马红尽量玩得开心。

    正逢老家赶集,他就带着马红,到集上看热闹。

    集市里,纷纷攘攘,到处摆的都是卖货摊位。

    最热闹的,要数说书表演。

    每一个说书场子,都有七八个人表演,或用鼓,或用简板伴奏,有说有唱,间或还穿插化装演唱。既唱历史故事,也说百姓的家长里短。因为有趣,生动,每个场子围观的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

    刘丰收带马红去看,根本挤不进去。

    刘丰收索性,就让马红骑在他肩上看。

    马红害怕,也害羞,红着脸说:“别人看了,多难为情。”

    刘丰收说:“别人爱看不看,关咱甚事?”

    马红这才同意,骑着刘丰收的肩,让刘丰收扛起来。

    有人看到他们,就喊道:“看啊,有人扛着姨婆看大戏啰!”

    刘丰收大声说:“哈哈,好看吧?扛姨婆,是不是比听书更有意思?”

    大伙一听,哈哈大笑。

    刘丰收告诉马红,现在老家的习俗,比过去少多了。

    过去,还有社火游行,张灯,垒旺火,放烟火,架秋干,做九曲黄河。尤其是晋东南社火,还有晃杠。晃杠,就是皇杠,给皇帝进贡的礼品,后来成了进献神灵的供物,上插鸡毛掸,以示通神。

    最有名的,是贾村晃杠,大气美观,常在游行队伍中晃演竞兴。还有黄河灯,又称转九曲,也是山陕一带的游艺活动。

    最厉害的,当数贾村黄河灯,用高粱秆搭架,摆出九个“万”字,架上置灯三百六十五盏,表示一天一盏。游人转灯时,循路行进。转过一遍,平安吉祥,百病消除。

    可惜的是,很多旧俗,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

    急急忙忙从山西回来以后,马红才知道,刘丰收一心想着买房的事。

    他俩工资算起来,生活不成问题,但买房的首付,还差不少。

    刘丰收就想方设法多挣钱,哪儿工资高,就在哪儿干,根本不看什么工种。

    有时候,一天累下来,刘丰收到家就躺倒,做饭也懒得去做。

    马红就知道,今天刘丰收又拼了一天命。

    因此,如何多挣钱,也成了马红要想的事。

    过去单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可不行,刘丰收说了,以后有小宝宝,怎么能没房住?

    马红的安静读书生活,从此被打破,她除了备课、上课、看资料、搞研究,还得操心如何进账。

    有一天,她从手机上看到一条信息,说上面要给转业军人发补贴,赶紧将这个信息告诉刘丰收。

    刘丰收说,他的军人证件丢了,拿不到补贴。

    马红不信,证件没有,信息库总有他的档案。

    但怎样查找那些档案,她也不懂。读书会把人读傻,这话一点不假。

    她只能去找本系的简直老师。

    简老师是律师,他的办法总会多一些,因为他经常要到各个部门查案子,有经验。

    结果,简老师查来查去,查出了一个事实:刘丰收是冒牌军人。

    ∽∽∽

    马红并不知道,系主任王向东闻知此事,比谁都着急。

    系里的女教师,遭到婚姻诈骗,他这个领导,无论如何要保护她,决不能姑息那个骗子。

    那天,从马红家走访回来,王向东一直放不下此事。

    他和简直商量,还是要把事实告诉马红,以免她陷得太深,受到伤害。

    这天,马红在学校上完课,回办公室刚坐下,王向东和简直就来了。

    马红以为,简老师已经帮她找到刘丰收的军人档案。

    简直却说:“对不起啊,马老师,我没有找到刘丰收的军人信息。”

    马红有点急:“怎么会找不到呢?”

    王向东做了一个手势,示意马红不要着急。

    王向东告诉她:“这有两种可能,一呢?确实找不到,二呢,根本没有这个档案。如果是第二种可能,那就意味着,刘丰收可能不是军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马红说:“我明白。”

    王向东担心马红接受不了,就说:“我看,你们的感情还不错嘛。”

    马红就笑了。

    王向东问:“我能冒昧问一下吗,刘丰收是怎么向你表达的感情?”

    马红说:“他没有表达感情,是我主动的。”

    王向东一听,有点吃惊。

    他和简直对了下眼神。

    简直问:“马老师,他跟你说过他是军人?”

    马红说:“说过。”

    简直说:“你没去验证一下,他到底是不是军人?”

    马红说:“没有。”

    简直说:“听说你去过刘丰收的山西老家?就没有发现他不是军人?”

    马红说:“没有。”

    简直说:“按理说,你到了山西,可以看出破绽,他是否当过兵,是否当过营长。他老家的屋里,应当有当兵的痕迹,比如,部队奖状,营房照片,战友合影,这些都有吗?”

    马红说:“都没有。”

    简直说:“那他当初,以军人身份追求你,你一点也没有怀疑过?”

    马红说:“他没有追求我,是我追求的他。”

    简直笑笑,又问:“那么,你们决定在一起的时候,你对他了解多少?”

    马红说:“我只知道他没有正式工作,来自农村,创业失败了。但这有什么关系?是我爱上他的。”

    简直说:“你看过刘丰收的军人证件吗?”

    马红摇摇头,说:“有一次,我收拾东西,翻出了工作证和学历证书。刘丰收很好奇,翻过来调过去看。我就问他,你的证件呢?拿来我看看。刘丰收说,看什么?我说,证件啊!你当过兵,总有证件的。他告诉我,证件都有,被偷了。我就没有再问。”

    王向东说:“你有没有考虑到,这事会影响你们的感情和生活?”

    马红说:“不会影响。”

    王向东说:“马老师,这件事,你要考虑深一点。你看啊,我们想出两种解决办法,供你参考。一呢,追究刘丰收的责任,二是不追究。你选择哪一种?你先想一想,再回答。一定要想好了,再说。”

    马红想都没想,就说:“不追究。”

    王向东说:“为什么?”

    马红说:“我们是夫妻。”

    正说着,马红的手机响了。

    马红打开一听,里面传出刘丰收的歌声——

    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五十里的路上我来呀么看妹妹。

    半个月我看了妹妹十五回呀十五回/为了看妹妹哥哥跑成罗圈圈腿

    ……

    马红一听是刘丰收,便问:“你在哪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风声?”

    刘丰收说:“我在楼顶打的电话,风大。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找到新工作啦——高楼保洁,就是吊在楼外面,洗楼面和窗户的,工资可高了……”

    马红一听,眼泪哗哗流了下来。

    转眼工夫,手机又传出刘丰收的歌声——

    大青山的石头乌拉河的水/一路风尘我来呀么看妹妹。

    过了一趟黄河我没喝一口水/交了一回朋友我没有亲过妹妹的嘴

    ……

    听到歌声,马红的眼泪流得更多。

    王向东见状,就和简直悄悄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