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蓝色纹明 » 第9章 道德经

第9章 道德经

    彰德府城周长约15里,基本上呈方形、四周有护城河。城里道路布局呈片字形,有“五门四关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十八罗汉街”之谓。坐落在虎口环抱的洹水南岸。

    格局整体呈现“众山呈虎口、洹水出龙口”的态势。中观选址于平原上的一片“龟背型”地形小高地上,是《管子・地员》的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选址思想的典范。

    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有点名望的人,仰仗冯先生和同窗的人脉,彰德府的名流都渐渐知晓,原家的儿媳妇儿开了一家紫薇女医馆。渐渐也有一些大户、官宦人家的女眷,坐着轿子来医馆求诊问药。

    既然是女子医馆,世明自然不能出入,芸娘雇了一个迎客的妇人,又雇了一个厨娘帮衬着在医馆烧火做饭。

    医馆离原家铺子并不远,走路也就不到一刻钟,大户人家的女子一般都不抛头露面,芸娘却不在意,每天由世明陪着送到医馆,下午申时以后自己回来。

    一年过去了,紫薇女馆已经成了彰德府名流权贵家女眷必去的地方。芸娘的医术和美颜之术有口皆碑,连寻常人家的女子也找她看病开方。

    芸娘也不看低这些人,收的银钱也考虑对方的家境,即便开的中药方,给这些人也是些寻常不贵的药物。自己按药方去抓药就是。

    地方名流对原家也越来越尊重,在街上偶尔见了也会拱手抱拳以兄弟同僚相称。

    隔年,芸娘生下来一个胖乎乎粉嘟嘟的闺女,取名雨瑶。

    根生老两口对这个孙女爱不释手,孙子嘛,芸娘还年轻,早晚都会有孙子。

    芸娘托赵有财寻了人牙子买了个丫鬟,唤做莲儿,十六岁,随身伺候女儿。

    二丫也是八岁的大丫头了,已经识了不少字,样貌也是中上之姿,鼻子小巧挺拔,双眼皮,看起来眉眼跟芸娘倒是有点像,性子伶俐跳脱但不任性,是个邻里任谁见了都夸声好的丫头,二丫每天跟着芸娘不离左右,芸娘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小荷。

    女主外、男主内,衣食不缺热热闹闹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这日子神仙来了都不换。

    十月里的一天晚上,洗漱停当夫妻俩躺进了被窝,世明刚要有所动作,芸娘从枕头旁边拿出一本书:

    “这本书你拿去看,不过别让人看见,也不要跟人谈论这本书里的东西。”

    “行,我关起门来偷偷看,”世明撇了一眼书,随手就放在这床头的矮柜上。

    世明这会儿心思不在这事儿,手上不老实正在芸娘的身上四处乱摸,芸娘被世明折腾的身子也热了起来,如葱白一样的手臂搭上了世明的腰往自己身上拉。

    。。。。。

    隔天,送芸娘去了医馆回来,老爹老娘估计都在杂货铺子里,看看四下无人世明关上了门,从矮柜上拿起了芸娘给的书。

    这本书很奇怪,字体十分齐整,每个字都一样大小。

    不知道这么好的纸是怎么做出来的,纸张更是世明从未见过的质地,光滑雪白,不是世明见过的任何纸张可以比的。

    书封面印着四个字——中华书局,下面印着:张景、张松辉注。

    这两位是谁?更让世明觉得离奇的是里面的字缺胳膊少腿,不过也能看懂什么意思。

    世明知道芸娘的身世十分神秘,问了回话也就是一句“不该问的别问。”

    世明也不再问芸娘这本书的来历,自己乐得悠闲,每日在家读读书。越读越觉得心惊,圣人教的道理怎么成了妄作凶?

    比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世明大概懂,意思是说世人知道美之所以是美,是因为有丑;知道善之所以是善,那是因为恶的出现。

    故有与无、难与易、长和短、高和下,前与后都是成双成对的,离开一个另一个也就谈不上了。

    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得道之人,都是用无为的态度处理事务,用不言的方法去教化民众,任由万物自然生长。

    但这跟圣人讲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像有冲撞啊。

    有次在送芸娘去医馆的路上,世明小声说了自己的疑惑,问芸娘:

    “为何这书上讲的东西跟圣人讲的道理不同?”

    “那些从小读四书五经、圣人之言长大的知县、知府大人,做了官之后,布衣草民见了他们就得下跪,他们也心安理得,难不成为生民立命就是这么立的?”

    芸娘反问了个问题。芸娘说完就径自进了医馆,只留下在原地发呆的世明。

    两年过去,世明不问,家里也不敢问,只见着紫薇女馆门庭原来越兴旺,整日里马车来来往往煞是热闹。

    谁也不知道芸娘赚了多少银子,每月芸娘会给世明二两银子,随他怎么使用。

    芸娘告诉世明,空了就多琢磨琢磨道德经讲的东西,有啥不懂的可以来问她。

    问了你也没说啊,世明心里嘀咕。

    不过这本书让他越来越着迷,越来越觉得书里的道理深奥玄妙,跟儒家圣人讲的东西大不一样,很是值得仔细思量。

    。。。。。

    随着女儿的出生,家里人也多了,小荷也大了,有自己的性子了,开始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再像以前那样黏人了。

    芸娘跟世明商量说想买个宅子,世明也觉得宅子地方不太够用,现在手头钱也不缺,买个像样的宅子也不是大事儿。

    世明找爹娘商量此事,根生听了也没二话。

    虽然王氏、根生也不舍得跟儿子孙女分开,但毕竟一家子人挤在一起不方便,况且城里就这么大点地方,分家过也离不了多远,走几步就到了。

    世明找了赵有财,让他帮忙找在卖的宅子。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看了几座宅子,最后买了一个外地商人四进的院子,一间正房,四间厢房,两个院子,伙房、茅厕、柴房自不必说。宅子里原来的家具基本上一应俱全,只需找木匠打几个柜子就都齐全了。

    新宅子离爹娘家也不太远,走路大概一刻钟。芸娘给出了对子,世明自己写了对联,规规整整地贴在了门口。

    下联:五旬圣灵临斗室

    下联:八福真道萃新居

    按照芸娘的意思,搬去新家之前要做些准备以驱除不干净的东西。这就是清宅,用松柏枝蘸盐水、糯米水遍洒各处,把不洁净的东西清理出去。

    搬家的那天,刘家兄弟、巷子里的邻居都来了,打包的打包,一众人七手八脚把东西装上了大车,衣服被褥装进了医馆的马车。

    等所有的东西搬入新宅后,就轮到乔迁仪式了。

    芸娘站在大门口,土地神方位,敬八份黄纸,寿金(元宝)八个,寓意八卦方位,四面八方。之后,世明、芸娘各手捧三炷香,绕屋一周,寓意吉祥如意,香气满屋。

    为了保证迁入新居后财运不断,所以要从原来的家里提上半壶水,到新家后续满水壶,取混合后的水做饭、饮用。

    新宅子正式开火做饭,大家聚集一堂也算是给新居暖房了,吃完饭以后,在世明芸娘的连声道谢中众人各自道别回家。

    世明、芸娘、女儿和丫鬟莲儿搬来了新家,二丫两边随意跑两头儿住。

    家里医馆两头忙不过来,芸娘又买了个丫鬟,唤作藕儿。还雇了个厨娘,是邻家的婶子刘氏,婆婆身子骨儿还硬朗,可以帮衬家里,刘氏就过来帮忙挣些银钱补贴家用。

    刘氏每日里过来负责做三顿饭,月钱芸娘也给的比其他人家多一些。

    医馆那边生意很是红火,为了迎来送往采买东西方便,芸娘买了一辆马车,雇了一个老实的中年车夫,负责平日里的迎来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