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李妙心要成仙 » 第四章:国子监

第四章:国子监

    时间一晃,就是六年,七岁的李妙心,跟其他孩子一样,李妙心也是要去国子监认字启蒙。

    “娘,我去国子监了”李妙心稚嫩的声音响起。

    顾南栀闻言点点头“嗯,去吧,注意安全,不可惹师长生”气。

    “知道了娘”李妙心如此回答。这么多年过去,李妙心也是彻底适应了新家。

    李妙心突然想到什么,而后回闺房,拿出手机,开口道“安叔,咱们走”

    这手机啊!和他在地球用的没什么区别,功能大致差不多。

    能文字聊天,也能隔空通话,是上一次人,魔,妖三族大混战后的产物。

    可以说是极大方便了低阶修士之间的沟通,后来经过多年的完善,

    又增添了很多功能,比如查阅基本的修行资料,还有些人文地理啥的。

    然后再就是能看一些实时直播和影视剧,听听音乐和打打游戏。

    去国子监的路上,李妙心觉得无聊,拿出手机,打起了“唐朝荣耀”。

    路上车水马龙,那些车辆看着形似汽车,却又满是唐代元素。

    不同的是,这些车烧的是液化的灵气,也不会污染环境。

    周围的建筑也没什么高楼大厦,一两层居多,最多的也不过五层。

    因为大唐人都觉得,高楼不叫房,那叫塔,是镇压妖魔的地方。

    所以唐朝的建筑,明文规定最多五层,大街上穿传统唐服的人不多,

    都是经过改良,方便行动和工作的唐服,在原有基础上变的更窄,更贴身

    只有些王公贵族,达官显贵才会穿传统唐服,因为他们闲,也不干活。

    唐朝的百姓过的虽然都很富足,但封建主义,是大唐最大的弊端,律法不严明,

    就会一直有压榨,贵族占据过多资源,与百姓争利,不然百姓能过的更好

    那些个王公权贵,不可能个个都如李文胜一般爱民,百姓虽然能吃饱穿暖有余粮。

    但是活的不自由,虽不至于水深火热,但是一直被压榨也是事实。

    李妙心坐着不算豪华的黑色云边小轿车,不到一炷香时间,就到了国子监。

    这时李妙心气愤的骂了一句,一群坑货,带不赢,根本带不赢。

    新生开学第一天,国子监内的操场确实人不少,基本上都是家长带着孩子。

    李妙心眼神扫视着周围,过了片刻,她目光落在一对父女身上。

    然后小腿儿紧捯饬的跑了过去,李安就跟在后面说着“哎呀!郡主您慢点,别摔了”

    李妙心跑到那对母女跟前,开口道“婶婶”那女人回过头,是个姿容不凡的美妇。

    美妇开口“妙心来了啊!你也是来报到的吗!你母后没来吗”

    美妇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皇后,李世民的正妻“长孙无垢”

    这时长孙无垢身边的小女孩也回过头来,大眼睛布灵布灵的看着李妙心。

    李妙心回答“我娘……我母后说今天有事,不能来送我”

    然后为了掩饰自己言语不当,旋即又开口“婶婶,这位是谁啊”

    长孙无垢闻言回答,这是你堂妹,李丽质。李妙心闻言心道“太酷啦!鼎鼎大名的长乐公主居然是我堂妹”

    一念及此,李妙心丝毫不犹豫,双手牵着李丽质的双手,对着李丽质脸颊,吧唧就亲了一口。

    李丽质被这么一亲,咯咯咯的笑了起来,旋即李妙心摘下自己手上的血玉手镯,

    戴到了李丽质的左手上,并开口道“初次见面,这是件护身灵宝,姐姐送你的”,

    以后别叫堂姐,生分,就叫姐姐,李丽质闻言点头,旋即好像想到什么。

    声音稚嫩的开口“谢谢姐姐”李妙心此时像个小大人一样抚摸着李丽质的头。

    由于是报名,长孙皇后和李丽质不想招摇,于是穿着没那么华丽。

    长孙无垢一身的白衣,盘着半翻鬓,但是即便如此,也丝毫掩盖不住她的美,

    称得上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加上高洁的德行,后宫之主,也是实至名归。

    李丽质则是淡粉色连衣裙,粉色绣花鞋,扎着垂桂鬓,面容精致,

    眉宇间已经是有了不凡之意,一看就是个美人胚子,大眼睛很灵动,檀口微张,可爱极了。

    长孙皇后看着这一切,也是对李妙心很赞许,年纪轻轻就能这般为人处世,确实少见。

    李妙心和李丽质就在那闲聊,还挺投机,尤其李妙心,连说带比划,

    把李丽质说的一愣一愣的,直夸姐姐厉害,长孙皇后则是在一边欣慰的看着

    李妙心开口“丽质我和你说,你一定要修炼,不然以后遇到麻烦都不能自保”

    李丽质闻言重重点头,开口道“我知道的姐姐,丽质现在已经快筑基了”

    “只是父皇说让我再压一压,扎实根基,等我七岁再给我筑基,丽质今年才六岁”。

    李妙心闻言开口,“丽质不用着急,姐姐下个月就能筑基,姐姐可以保护你的”

    二人好像是前世知己,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一晃过去了半个时辰。

    这时候,高台上的一个老者,拿着麦克风说到“诸位,诸位静静”

    “老夫乃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今日开学第一天,老夫就说几句”

    “国子监,自武德元年开始,到如今的贞观九年,已经有了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国子监也为大唐培养了无数的军事,以及政治能臣”

    “更是培养出很多实力通天的高阶修士,所以,诸位把孩子送进国子监是明智的。”

    “即便是个痴儿,我国子监也能让他毕业后有安身立命之能”

    “如果是个正常人,那必定教育成材,正所谓仙道渺,前路难,归途何茫然”。

    “而我国子监能让仙道不再渺,前路不再难,归途从此不茫然”。

    “好了,老夫就说这么多,下面请诸位有序带公子千金们进入教室吧”。

    孔颖达发言完毕后,台下的诸位家长纷纷鼓掌相送,以示尊敬。

    随后大人家孩子一共将近六百人就浩浩荡荡的一路进了最后一栋教学楼。

    国子监占地有三百亩,其中是各种设施都有,建筑看起来也是很宏大,

    前后三栋古典风格的教学楼,监外的大门牌匾上,刻着国子监三个鎏金古篆大字。

    看起来是气势磅礴,据说是当年李渊提笔。

    国子监是九年教学制度,最前面的教学楼教的是七八九年级。

    中间教的是四五六年级,后面的则是一二三年级。

    而且国子监在个个州,郡,县,乡四个行政区域都有分院,大小根据当地人口而定。

    几百人来到了一年级区域后,一年级有十个班,一班分到了差不多三十个学生。

    家长把孩子交给教习后,则是跟着一个管事,去了学校的膳房吃饭

    膳房干净整洁,菜肴美味富含灵气,很有助于孩子们成长。

    见此,众家长也是彻底放心,有相识之人做在一起,聊着天吃着饭。

    吃过午饭后,都是默默离开了国子监,让孩子们自己学习,慢慢学着独立。

    这好像是每个家长心照不宣的事情,也有一些家长会给教习好处,让其帮忙多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