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这个天后过分主动 » 9.歌曲录制

9.歌曲录制

    离开之后,顾若蘅先是去徐茹的办公室看了看。

    “茹姐,韩秋把其他九首歌也发给我了,要一起看看吗?”

    徐茹从电脑屏幕后抬起头来,笑道:“不用了,你的眼光比我强,你觉得好就行。”

    实际上,徐茹的音乐鉴赏水平还不足以仅凭曲谱就判断出一首歌的质量如何,以往如果需要她对歌曲的质量或者市场前景进行判断,一般都是听小样或者由顾若蘅直接唱出来。

    此时她虽然心里仍然有一些忧虑,却也只能相信韩秋的作品质量和顾若蘅的眼光判断了。

    为了一波赚个大的,直接实现财务自由,韩秋从他记忆中的曲库里为顾若蘅精挑细选了十首歌,组成一张专辑。

    四首抒情慢歌,奠定专辑整体的基调。

    一张专辑在制作的时候,需要根据歌手自身的嗓音特点和形象人设,确定一个整体的风格。

    不能有什么好歌听着感觉能火,就直接往里面塞。

    什么劲爆舞曲、摇滚、K-POP、说唱,这些类型的优秀作品韩秋也有很多,但是如果真的让顾若蘅来唱,对她的形象颠覆太大,恐怕她的粉丝和市场对她的期望都接受不了。

    这四首歌是另一个世界早已经过市场验证的作品,质量毋庸置疑。

    但风格更偏向于千禧年初的港台音乐风格。

    所以韩秋又加入了三首基调相近,但风格不同的歌曲。

    顾若蘅的嗓音很适合唱《大鱼》这种空灵辽远的歌曲,这首歌作为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主题曲,曾经一度被当作烂片出神曲的例子。

    《海底》同样是空灵的风格,毕竟和《大鱼》都有一些对海的表达,但更加沉郁。它确实是一首好听的歌,但市场的认可度或许会偏低一些。

    一手牌毕竟不能全是王炸不是,会把人炸到麻木的。

    而《起风了》的传唱度不用多说,即使很多人难以唱出这首歌的高音,它在短视频时代也是风靡一时,甚至是长盛不衰。

    作为很多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它的热度不可能低。

    最后,还需要一些其他风格的歌曲拓展一下专辑的多样性,避免听众对相同的风格审美疲劳,产生厌倦感。

    韩秋的选择是偏古风的《相思》、《我的一个道姑朋友》。

    和一首与主流区别较大,偏向亚文化的《达拉崩吧》。

    《相思》作为西游记后传的主题曲,本身质量够高,歌词诗意盎然。

    《我的一个道姑朋友》在韩秋上辈子曾经有抄袭风波,也确实是未经允许就将日本女歌手田井中彩智用来表达对去世亲人思念的歌曲《一番星》重新填词翻唱。

    不过在这个世界自然没有这方面的影响。

    这首歌本身曲子优美动听,填词具有很强的故事感,并且不像一些典型的古风歌词一样晦涩难懂或者无病呻吟,算的上一首优秀的作品。

    而《达拉崩吧》,是在地球上的小破站发布,并且最终火出圈的一首歌。

    由小破站UP主ilem填词作曲,虚拟歌姬洛天依、言和演唱,曲调诙谐,填词抽象,十分符合小破站亚文化的调性。

    这首歌质量肯定在及格线以上,而且绝对足够有趣,只是韩秋也不太确定这个世界的音乐市场是否能够接受这样一首有些恶趣味的歌曲。

    他已经想好备选了,如果顾若蘅和徐茹判断这首歌不太适合放进专辑里,就换另外一首古风歌曲,至于这首歌可以找其他机会再发。

    不过他显然想多了,顾若蘅对这首歌饶有兴致。

    此时小助理付园园正惊恐且担忧的看着她的若蘅姐在那里哼唧着神神叨叨的咒语。

    “达拉崩吧斑得贝嘟……”

    “达拉崩吧斑唔……”

    “昆图库塔卡特库……”

    下午。

    顾若蘅对着词曲清唱着练了半天,每首歌都大概过了一遍,但总觉得有些地方把握不好,想着找韩秋这个“原作者”请教一下。

    同时,她也更认同韩秋之前对黄俊宇作品的评价,至少自己以前唱歌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录歌更是全靠自己摸索,问其他人也只会得到“已经可以了”,“差不多行了”这样的无意义评价。

    每次录音的细微调整更是只能凭她自己的感觉,一遍一遍的微调。

    顾若蘅再次进入录音室,刚进来就听到一阵优美的音乐声。

    看着韩秋面前的调音软件上复杂的音轨,和桌上吃了一半的外卖盒子,她抿了抿嘴。

    “你来的正好,”韩秋回头,看到是顾若蘅来了后笑道,“《相思》的伴奏做好了,今天下午咱们看看能不能录出来。”

    “歌词和曲谱都记住了吧?咱们先来一遍试试。”

    他也不管顾若蘅是来干什么的,二话不说就把人推进了录音室,反正女明星现在也没什么正事可做,录歌已经是她最大的正事了。

    顾若蘅哭笑不得的站在收音器设备前,哭笑不得的戴上耳机。

    怎么感觉他比自己还急啊?

    不过她也早就闲的难忍了,直接录歌正合她意,自己的疑问有机会再问也不迟。

    “准备好了吗?”

    耳机中传来韩秋温和有磁性的声音。

    明明已经对话过好多次,但这样从耳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又是一种新奇的感觉。

    顾若蘅收束思维,集中精神,向着隔音玻璃对面的韩秋比出一个OK的手势。

    舒缓的伴奏从耳机中响起,只是第一次尝试,顾若蘅便福至心灵般的明白哪里要进人声,哪里要停顿等伴奏,她好像能感受到韩秋编曲时的思维,这种仿佛意念合一的感觉让她十分沉醉。

    很快,一曲终了。

    “怎么样?”

    顾若蘅从录音室走出来,有点雀跃的问道。

    好像一个做好了作业,期待表扬的小孩子。

    “很棒!”韩秋含笑鼓掌,对顾若蘅的表现表示赞许,“第一次和伴奏就能完美把握节奏,不愧是歌后。”

    顾若蘅脸蛋微红,她不太适应被当面称作歌后。

    韩秋接着道:“后面的节奏就按这个来,再调整一下细节就行啦!”

    随后便开始给顾若蘅逐句分析。

    “第一段我们需要一种讲故事的感觉,气息位置适中……”

    “副歌部分要有那种叹息的味道,气息要长,注意共鸣……”

    韩秋上辈子也是给一些网红歌手当过制作人的,专业方面的东西虽然自己上不行,但只用说却能说的头头是道。

    不仅能描述歌曲需要带给人的主观感受,同样能用相对专业的语言帮助歌手调整具体的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