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昭恒王 » 第二十八章 前朝旧事

第二十八章 前朝旧事

    跟着慧王跨过国子监大门的门槛,安明福眼前一亮,此内建筑的风格和自己平时所见的多有不同。

    而慧王也适时说道:“六弟你看这里的建筑选材用料都以玄色为主,看起来凝重沉闷,别于咱们如今的主流朱色大气恢弘,你可知为何?”

    “烦请皇兄指点。”

    “指点谈不上。”慧王冲安明福笑了笑,“其实我第一次来的时候看到这些建筑挺疑惑的,后来请教先生,先生说现在的国子监是在前朝的基础上翻修的。”

    “当年太祖攻入上京后,前朝末代皇帝见无力回天,自缢前丧心病狂的派死士焚烧皇宫以及周围的衙门。”

    “国子监离皇宫比较近也遭了殃,好在当时的祭酒白圣白天穹和监生们抢救及时,建筑的损毁较小还能翻修。”

    “而最令人痛惜的,是藏书楼里的无数经典古籍没来得及救回。”慧王痛心疾首的说着,“你可知那一场火灾,差点让咱们夏族文明断代了。”

    安明福听得很认真,他倒是在《通古》一书中看到过,前朝末代皇帝焚烧皇宫之事,只是没想到其中还涉及到国子监。

    “那后来呢?”安明福问道。

    慧王又满脸钦佩的答道:“后来啊,后来便是‘白圣救夏’之事了,想来你也知道吧!”

    正如慧王所说,关于“白圣救夏”的事情安明福是知道的,不过他瞥到左侧的张成一副渴求的模样,于是假装不知,“请皇兄指点。”

    慧王无奈地说道:“你啊,好歹是读书人,咱们夏族各位圣贤的事情应当清楚才是,罢了,我还是给你讲讲吧。”

    “史书记载,白圣率领着他的学生们,挽救夏族文明之事的起因便是因为藏书楼被毁,他们凭借记忆,经过十多年呕心沥血,反复论证后,重新还原出大量经典。”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了搜罗散落民间古书,倾家荡产,这才重新丰富了藏书楼,让咱们夏族的文化,古圣贤们的绝学得以继续流传下来。”

    “不过可惜,还是有不少古经典永远的消失在那场大火中。”

    听慧王最后一声叹息,安明福三人也感到一阵惋惜,同时也对这些为了夏族而奉献和牺牲自己的先贤们由衷的敬佩。

    这也让安明福想起了前世那些为国为民的华夏伟人们,看来不管哪个世界,总有为国家和民族之大义而牺牲和奉献自己的人在啊。

    随着深入国子监,安明福也见到更多的监生,他们纷纷向慧王行礼,显然慧王在国子监内的声望还是很高的。

    而后几人路过一处学堂,听到里面传出朗朗读书声,其内容正是安明福曾学过的《千文录》。

    “皇兄,听陈先生说,入国子监得年满十四岁以上,此处为何还有孩童声音?”

    慧王领着三人凑到窗外,看见几十个摇头晃脑背书的孩童们。

    “邱老去年上书父皇申请特招一批稚童创办育英堂,尝试为咱们大昭培养一批会经学、算学、律学等的全才。”

    “这些稚童便是父皇批准后,国子监在全国精挑细选出来的天才,平日由几位博士教导,不过邱老非常重视,会定期来此授课和考校他们。”

    安明福微微点头没有说话,大昭的读书人,一般只读经书,像算学律学之类的偏门学问,读书人少有涉猎。

    以至于不少人当官之后,连账目都算不清楚,还有不通律法,胡乱断案的县令等。

    而邱老培养全才,倒是高瞻远瞩,安明福非常想见识一下邱老是何等人物。

    ……

    四人来到一片竹林,安明福没想到,在这树叶即将枯黄的季节,国子监内还有一处满是翠绿的地方。

    快速穿过一条小道,来到了一处空旷地方,其间有一座竹篱笆围着的院子,透过不高的篱笆,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间茅屋。

    “这便是邱老平日所住之处。”慧王说道。

    安明福四下看了看,感受了下环境,空气清新,清风徐来,闲静淡雅,倒是像归隐山林之人所住的。

    而这一派宁静,随着一道声音响起被打破。

    “各位都散了吧,邱老今日外出不见客。”

    几人刚走近篱笆院子,便听到里面有人在高喊。

    而院子外原本安安静静等候拜会祭酒的人顿时哗然。

    “敢问邱老何时归来?晚生有个问题一直想请教邱老。”

    “唉,白白浪费我时间。”

    “邱老不会是身体不适吧?我这有上好的人参正好补补。”

    一群人吵嚷着,有人遗憾,有人埋怨,有人气愤。

    安明福见这些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疑惑地问向慧王,“皇兄,这是什么情况?”

    慧王答道:“邱老学究天人,是咱们大昭最有学识之人,因此每天都会有不少读书人持拜帖上门求教。”

    “他们会将想要问的都写在拜帖里,若是简单的问题,邱老会直接写张纸条回答,过程都由门童经手,是见不到邱老的。”

    “想见到邱老,只有高深的问题才会得到邱老当面解答。”

    “当然,也有想攀附关系的官员,还有借机来求办事的富商上门拜访。”

    “读书人和官员就算了,富商也能进来?”安明福想到自己先前问路都被人恶语相向,不禁好奇这些人凭什么能进来的。

    慧王悠悠答道:“此事……还得从太祖建国后说起。”

    “当年由于国库紧张便没有过多的钱来修缮国子监,而白圣也无暇管理国子监,以至于国子监的先生和生员渐少,就连官员的子弟都不入国子监了。”

    “直到白圣离世后,新任祭酒急于恢复国子监,便暗地里放出消息,允许富商子弟入国子监,要求便是捐钱,因此当时诞生了一批捐监生。”

    “后来又经过数任祭酒的治理,国子监虽然恢复往日的境况,可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就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富商将儿子送进来后,又打着看望儿子的名号入内,其实就是想给邱老送礼求办事。”

    “国子监的学生们也曾阻拦过,后来发现这群人无孔不入根本拦不住,索性便不再多管了,反正邱老也不会见他们的。”

    “哎,不说这些了,六弟,咱们今日来的不是时候啊。”

    对于不能见祭酒,慧王神情显得很是遗憾,倒是称呼安明福的语气显得亲切了许多。

    安明福对于没见到祭酒倒是觉得无所谓,他对于文学知识的渴求程度远不及慧王。

    他只想着明天还能以此为由出宫,便出言宽慰道:“无妨,明日皇兄与我一同再来拜访便是。”

    “如此甚好,那就说定了,明日咱们在此会面。”

    ……

    “老张,把纸条拿出来。”

    在和慧王于牌楼下分别后,安明福便从张成那拿到之前的纸条。

    “咱们先去清月楼吧,我觉得这地儿名字挺好听的,就是不知这么早可有营业?”

    “殿下大可放心,清月楼每天很早就营业了。”

    “那行,我还没见识过呢。”安明福越发期待起来。

    上一世老实了一辈子,红灯区对他来说就是传说中的存在,没想到这一世有机会逛一逛了。

    当然,他并不打算做什么,只是单纯的想看看美女,愉悦身心罢了。

    在朝队伍方向走时,安明福看到有一个禁军往队正方向跑去。

    随后他就看到那五十名禁军东倒西歪的各自扎堆闲聊,本能地眉头一皱,“禁军是大昭精锐,纪律这么差吗?”

    没一会儿他又想到,若是自己进去的时间比较久,让这些穿着甲胄的禁军一直端端正正的站着也太为难人了,便不准备多管军纪的事。

    等要走到马车前时,安明福转头对张成说道:“咱们去逛的话,他们是不是也会跟着?”

    张成自然明白安明福的顾虑,他小声的应道:“殿下放心,那队正跟我熟,以前在一个团的,我跟他说一下。”

    “行,那你去吧。”说完,安明福便径直踩上梯子钻进了马车里。

    先前放哨的禁军在牌楼下发现安明福回来后,立刻去通知队正。

    “集结!”队正一声令下,散乱的禁军们快速集结起来,几个呼吸就站好了队形。

    张成拉着队正到旁边悄悄说了几句,队正似乎并不同意,双方一阵讨论后,总算达成了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