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金光洞开始游历诸天 » 第二十六章 即将到来的危机

第二十六章 即将到来的危机

    造成窝阔台死亡的那场战争可以说是影响极大的,别的不说,至少那蒙古也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管大宋了,大部分的兵力都缩回了蒙古境内,几大势都对那大汗之位虎视眈眈,甚至还有一些小的部落,想要看看有没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而大宋这边在得知了大战胜利,而且弄死了对面蒙古的大汗之后,所有人都显得十分的高兴,百姓们欢欣鼓舞,甚至一些颇有家财的,都在自家摆起了流水宴,庆祝这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然而,就在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这一场胜利之时,有些人却坐不住了。

    “大人,这下可不好了!”

    “哦,有什么不好了?”

    “这人当官无非就是为了钱、权和名,这林大人家里面世代行商钱是不缺的,现在又得了这偌大的名望,或许会感到一时的满足,但不久之后必然会开始向往权力,这可就侵犯了大人您的利益呀!”

    这样的对话在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或许略有不同,但都大差不差,就这样,原本已经和林天达成了互不干扰的默契的朝廷众人,又开始找林天的麻烦了,而且这次空前的团结,毕竟携带如此名望的林天,如果想来抢夺他们的权利的话,比之前可要恐怖多了。

    至于那林天有没有可能并不在意朝堂上的权力,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并不需要考虑,他们并不认为林天能够忍受这种权力的诱惑,一个内心充满了罪恶的人,他看任何人都是有罪的。

    这些家伙嘴上面歌颂孟子的性善论,心里面却赞同着荀子的性恶论,那儒家所推倡的各种美好的品德,他们剩下的恐怕也只有虚伪的礼仪了。

    果不其然,等到宋理宗已经从这次大胜的兴奋之中走出来之后,那些朝堂大臣们就开始给皇上上眼药了,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诋毁林天。

    其一,是说林天暗中培训了大规模的军队,而没有向朝堂报备,恐有不臣之心。

    其二,林天克扣粮草慌报军需,主要还是从他所暗藏的军队说起,毕竟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肯定需要大量的军需,如此看来,之前说什么军需不够,应该就是被林天给挪用了,而他后来所要的军需必然也是超额的,多余的都被它用来训练,这只无人知道的军队了。

    其三,林天擅自杀害蒙古大汗,为大宋埋下了极大的祸端。这个理由看起来十分的荒诞,毕竟在战场上杀死敌国首领,怎么说也不能算是罪过吧,但是这一点能够被这些朝堂大臣们提出,必然有它的道理。

    至于原因,就不得不提一提大宋之前的经历了,毕竟大宋曾经被西夏入侵过,被大辽入侵过,也被金国入侵过,但是再坚持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无法完全的攻陷大宋,慢慢的就会趋于平静,除了不时的犯边来要点岁币之外,基本上也就安稳起来了,最后,甚至由于国力下降,被大宋深深的给熬死了。

    因此,在很多的官员看来,这蒙古就跟之前的其他国家没有什么两样,只要扛住这一段时间,那蒙古国发现没有成果之后,就会彻底放弃,到时候只要再花一点小钱钱就又可以安稳的在大宋当他们的官老爷了。

    而现在,对面蒙古国的大汗被杀了,这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等到蒙古国内乱结束之后,必然会全力攻打大宋,到时候就真的是大祸临头了,甚至有一些激进一点的直接叫嚣着,要把林天绑子送给蒙古国,祈求原谅。

    可以说,这些人的奴性已经长到骨子里面,根植在基因之中了。

    在经过这些朝堂大臣们不断的轮番轰炸和暗示之后,就连宋理宗也开始思索这一场胜利是否有一开始所想的那样值得庆贺了。

    “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最终宋理宗还是动摇了,试探着朝堂下的众人问到。

    那些大臣们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明白他们的计策已经生效了,宋理宗已经对林天有所怀疑了,正所谓怀疑产生罪名成立,现在宋理宗所问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应该给林天定个什么罪名。

    毕竟他总不可能对天下的百姓们说,那林天是因为打了胜仗,并且在战场上没有保护好对面的蒙古大汗,才被定罪的,毕竟不管是这满堂诸公,还是我们的皇帝陛下,那都还是有一点点要脸的。

    “那林天克扣粮草谎报军饷,又私自招募军队,暗藏兵器甲胄,实在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理应革除功名,流放千里,家产充公,女眷打入教坊司。”

    朝堂之上,有一位大臣直接站出来给林天定罪,只是这罪名让宋理宗感到有些尴尬,毕竟这林天再怎么样也不会傻到私自建军,这一切都是私底下向宋理宗报备过的,至于为什么是在私底下,自然是信不过那些朝堂上的王公大臣了。

    此时自然有人看出了宋理宗脸上所流露出来的那一丝尴尬,当即也明白了这支所谓的私军,必然有着宋理宗的默许,但默许毕竟只是默许,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就完全可以拿这个定罪。

    因此,又有人站出来说道:

    “那林大人建立私军,或许有他自己的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够是触犯大宋法律的理由,念在其为大宋这么多年所立下的功劳,且并没有对大宋造成太多的损失,我认为可以保留其功名,抄没其家产,革除一切职位,禁足于临安府,以示皇上对他的恩德。”

    “允!”

    宋理宗思考了一会儿,出声道,显然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而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也非常的认同,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彻底至林天于死地,而是他们需要保证士大夫这一群体的利益,刑不上大夫,这可不是说笑的。

    朝堂结束之后,捉拿林天的圣旨和队伍也都出发了,而宋理宗站在祠堂内一时间有些沉默,只见他紧紧的盯着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他不确定林天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赵匡胤,但是他不愿意赌。

    是啊!什么借口都只是借口而已,宋理宗真正担心的是林天现在手中有兵,民间有望,一旦有手下也按不住寂寞,给他披上了黄袍,哪怕他不想,也不得不成为下一个赵匡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