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河山锦绣 » 上架感言

上架感言

    怀揣着感恩和激动的心情,《河山锦绣》终于上架了,想跟大家说点儿什么,却又仿佛千言万语堵在胸口不知从何说起。

    先说说我的心情吧,其实我是非常期待上架的,因为我感觉只有上架以后才能更好的验证作品,不至于单刷无聊。

    想想这本书的构思创作经历,其实很坎坷。从2022年9月初开始构思,然后拟定出人物模型,再然后磨大纲,再就是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正文以及大纲内容,经过反复捶敲不下十遍,仅仅是大纲部分包括设计和修改在内,几乎每一个字都反复打磨过,前前后后加起来手指敲键盘就不低于十五万字。在大纲确定之前,我正文部分一个子都没写,因为不敢写,害怕写着写着跟大纲部分出现冲突,所以所有正文部分全都是确定了大纲之后才开始动笔的。

    当然,在这里面要感谢几个人。

    首先是显示板块责编小北,这本书我构思差不多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然后开始动手起草大纲部分,正是小北老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帮我磨大纲,还劝我说要有耐心,一部好的作品,别说磨十遍,哪怕就是二十遍一百遍都是值得的,但按照现在的成绩,可能又要让小北老师失望了。

    还有猫熊,在我打磨大纲的那段时间,我几乎隔三岔五就请教她一些问题,不管是夜里十点十一点,还是凌晨一两点,抑或是上午,抑或是下午,总之只要我遇到了困惑,是一定会给她发语音发文字求教的。她每次也耐心的帮我解答,毕竟是“老人”了嘛,传帮带做的很到位。

    哈哈,开了句玩笑。

    我还要感谢大强67,是他一遍又一遍的鼓励我,说年轻人就该多学习多尝试。还有龙哥龙全城,之前在我构思大纲的时候就给我说过一句话:“你放心兄弟,我有个朋友就是做纺织机械的,有什么不懂的或者记忆出现偏差的你问我,我问他,咱们一起解决。”

    总而言之吧,我想感谢的作者朋友还是挺多的,而且他们的作品也都很不错,推荐大家去看看。

    说到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因为我的家乡的确地处棉海,还记得十几二十年前,不管走到哪条乡间小路上,全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棉花地。每当棉花长出来棉桃,棉农们脸上的喜悦和激动,就像手里捧着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婴儿,生怕它被风吹了雨打了。还记得那一年夏天冰雹突至,那一望无际的棉花眼看就要开花了,却被砸得七零八落。我也能回想起来每年夏天下大雨的时候,不管夜里睡得多沉多死,我父亲都会连夜叫上叔伯们去地里排水,就怕打漏。而且在我小的时候,村子旁边的的确确有个棉纺厂,噪音很大,污染也确实挺厉害,一刮风那些掺杂着棉絮的粉尘能覆盖周围半公里那么远,我每天上学都会经过那个棉纺厂,所以这部作品对我儿时那些一望无际的棉海还有那个破破烂烂的棉纺厂以及棉农们丰收时候的喜悦,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结。

    今年春节以前,我带着我父亲从老棉纺厂旁路过,老棉纺厂已经拆了,我父亲告诉我卖给了谁,然后谁又卖给了谁云云。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那个老棉纺厂还在,该多好啊。然后我父亲又告诉我一个事实,我小时候上学的那所学校也不在了。

    有时候就感觉,我仿佛刚从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过,小孩子脾气,一边走一边玩,一边唱着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一边拿橡皮筋把采到的野花扎好放在我的铅笔盒里。没想到这一晃,竟二十多年过去了。

    当然在创作上,我也没有沿用记忆中的时间年轮,因为以往的年代实在不堪回首。而作为一部正能量励志情感商斗类作品,显然整体时间位移一些会更好。所以有读者回复我说,看作品风格,即便写明了是2010年发生的故事,但他更愿意相信是上个时代。我知道他是在鞭策我,可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讴歌上一个时代的美好。也许是我水平不够吧。

    大概说一下剧中人吧。主角王东的设定是从小在家属院长大,却并不是生在家属院,所以他对家属院有感情,但并不是很深。所以当初在劝说齐瑞受让威纺控股权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只想着尽快赚钱把厂子救活。他是一个嗅觉十分敏锐,眼光十分独到的这么一个角色。甚至说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也一点儿也不为过。所以他会为了当初的承诺去加班,没日没夜的想各种办法,哪怕是一些下作的手段都能用的出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机会主义者。

    孙宪刚的性格永远是那么沉稳,习惯性的凡事三思而后行,而且不管做什么事,都会遵循章法。在章法之内,他是没有原则的,但在章法之外,他又是铁面无私的。所以,他的原则就是章法本身。包括大学时代,包括走到社会上工作之后,那些校规校纪、公司制度就是他的章法。他也坚信,只要遵循章法,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行事容易瞻前顾后,顾虑颇多,当然这也跟他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有关。比如齐瑞、李林,他们从小就被打上了工人阶级后代的印记,所以行事不会太过循规蹈矩。即便后来轻纺集团内忧外困想通过齐瑞或者王东解套,都不想伤害兄弟间的感情。不管轻纺集团总经理伍平怎样针对他,只要没有危及公司利益,他都能宽容大度。

    齐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开创者,不管做什么事,总是在章法左右徘徊,总想着找出章法的漏洞,趁机打捞一笔。同时他也是个自尊心极其要强的这么一个人,他可以大富大贵,但接受不了由奢入俭。王东可以低三下四的去求孙宪刚,可以装孙子在齐瑞面前摇尾乞怜,但齐瑞不会,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

    李林的性格就有些腼腆,也有些念旧情。他的职位和荣耀都是齐瑞谢幕之后遗留给他的,所以即便他身在威纺,也不想做出太过于伤害齐瑞的事。即便之前他求助于齐瑞被齐瑞拒绝关系生疏了很久,可到关键事上,他还是会替齐瑞说句话。左边有大学时期学院派代表孙宪刚,右边有大学时期实践派代表齐瑞,还有王东这只上蹿下跳总是不得安分的猴子,即便李林有再大的能力,也都被三人的光芒给掩盖住了。所以,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证明自己。

    说说女主吧,许优优这个角色刻画的有些任性,有些刁蛮,但却不失孝女、好友的光彩性格。大学毕业后,她喜欢上了同一届的数学系高材生李正斌,并不远千里嫁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黄土高原。后来李正斌身患重病,只能她自己苦苦支撑,在衡纺集团任劳任怨,就为了赚钱给李正斌治病。到后来李正斌病故,她后悔吗?后悔。但却从来不说,也有一分倔强的味道在里面。对于其他人,许优优说话做事还算客客气气,但对于王东,她是无论如何都客气不起来。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她还能跟王东好言好语的沟通,没有外人的时候“直接一脚踢在王东坐着的小板凳上催促”,但在大多数时候,许优优还能跟王东保持一条心。两个人之间有情有义,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谁也开不了这个口。

    许国强的刻画,有些像泼皮无赖的暴发户,当初踩在改革开放的风口创建了纺织厂,又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把纺织厂带入深渊,可即便如此他都没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一趟又一趟的去轻纺哭爷爷告奶奶求援。王东的上位,可以说王东早有此意,但更多的是许国强的威逼利诱加巧舌如簧。甚至如果不考虑王东的层面,说王东是被他骗进这个漩涡里来的都不为过。王东的父母因为纺织厂生产污染而死,许国强心有亏欠,但并不多,而且更多的只是表现在言语上。是因为他走投无路了才想起来王东,如果纺织厂不是破产危在旦夕,恐怕王东也得跟着那批纺织厂的工人一起下岗。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兄弟四人之间斗智斗勇又相爱相杀的作品,不管谁对谁有阴谋诡计,也都只是要胜过对方而已,从来没想过要将对方置于死地。所以整部书看起来,如果相对敏感一些的人就会发现,让人笑中带泪。当然啦,如果大家没感受到这种心情,也记得告诉我一声,我改,我可以接受任何的批评。

    最后我再说一句,在网文作品的万千海洋里,同一个时代不同背景的作品有很多。这就像身处在美食街,你尝过了别人家的刀削面,也来尝一尝我家的牛肉板面,虽然都是面条,意识上形态上可能有一些共通之处,但味道还是不一样的。

    最后的最后,我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踏下心来读这本书,有条件的也说一说你们读过之后有什么样的感觉,让我们,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