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宝石仙游记 » 第四十六章 名岳泰山

第四十六章 名岳泰山

    和玉、月孛和祖龙休息一晚暂切不提,第二天一早,准备去游历泰山。按说泰山,那是自古以来的名山,古称岱宗,主峰在SD省TA市北部,海拔1545米,是五岳中的东岳,并以“五岳之首”的名称盛誉古今。泰山山势磅礴,雄伟壮丽,历史悠久,历代君王封禅祭祀。相传远古时曾有黄帝等72位君主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泰山三大主神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泰山石敢当。

    和玉三人一边随行人登山,一边看风景。月孛在天庭时间比较久,了解一些事情,就讲起了泰山的几位大神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泰山石敢当等的事情。和玉自然不知道,祖龙也了解不多,就细心听起了故事。

    远古时代,盘古开天地,因为过于劳累,身体倒下化作了万物,而他的头腹手脚分别化作了五岳,他的头变成了东岳泰山,腹则变成了中岳嵩山,左臂变成了南岳衡山,右臂变成了北岳恒山,而双脚则变成了西岳华山。冥府阴间归于泰山府君名下,让泰山府君统领万鬼。泰山府君则为天帝之属吏,主管生死。

    要说这泰山奶奶碧霞元君,话说当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武王认为封赏建立功勋的开国功臣,可思来想去,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礼物封赏给这些大臣们。

    在经过几天的思考之后,他还真的想出了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他就将全国的土地分别封赏给了这些建立功勋的大臣们。这姜子牙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全国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就唯独剩下一座东岳泰山,他想将这座山留给自己,可是没有封赏的人却还有好几个。泰山这块风水宝地,不仅武王的护驾大臣黄飞虎看上了,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吵着要这块地,而且还搬武王作为威胁,说是武王答应了自己,把这块宝地封赏给自己。这一个是护驾有功的大功之臣,一个有武王作为后台的,这两兄妹谁也不让谁,两个人争的你死我活,姜子牙又谁都不敢得罪,于是只好说,这块地你也想要,他也想要,你们就凭自己的本事是要这块地吧,你们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

    两人一听好啊,简单又公平,于是都兴高采烈的去登山了。黄飞虎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知道保家卫国的武夫,登山这天,就实打实的凭实力一步一步的登上了泰山,他登上泰山等了好久了,妹妹黄妃才姗姗来迟。

    他以为自己赢定了,正洋洋得意的宣布领土权,没想到他妹妹这才说,自己久等哥哥不至,才下山,看哥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想去接他这才造成她晚来这么久。

    黄飞虎当然不信,于是叫妹妹拿出证据,黄妃三下五除二,领着哥哥走到山顶,然后在玉皇顶上捡下自己的绣花鞋。黄飞虎不服,认定妹妹耍滑头,于是两个人又争论起来,妹妹自知理亏。于是,就和颜悦色的对哥哥说,咱兄妹二人,本应是谦让和睦共处,作为一个泰山争得你死我活,况且泰山这么大,我一个人也住不下,你看,这样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们兄妹两共同治理泰山你看这样可好?

    黄飞虎无奈,只得同意了妹妹的意见,等姜子牙赶来时,看黄氏兄妹都已经协商妥帖,于是就将黄飞虎封为泰山神,把黄妃封为碧霞元君一个住山下,一个住山顶碧霞祠。

    和玉和祖龙听了哈哈大笑。

    后来,黄飞虎的妹妹黄妃,就是碧霞元君,又被称为泰山奶奶。泰山奶奶选地方的时候,曾到过徂徕山一次,她发现太平顶周围有一片大荒地,长满各种各样的药材,还有各种花草,共三百多种。泰山奶奶很喜欢这个地方和这些花,就给这个地方取名叫“花坡“。她来的时候,让人用小车推着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车辙印,这就是车辙山的来历。她认为这些花虽好,但也需好好管理,她就从泰山上领来一个和尚,让他在花坡为她养花养药,所以花坡旁还有个山,样子很象一个和尚的头顶,叫“和尚头“。和尚就常年在这里为泰山奶奶浇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来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几个问题,让他老人家想办法:第一,这里水不充足;第二,这里经常有牛来吃花。泰山奶奶根据和尚的要求,在花坡附近点了两个池,一个叫“上池“,一个叫“下池“,两池水供浇花用;在人们进山经常走过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来了两块石头,叫“夹牛石“,如果牛到这里,就会被夹住。

    第三年她又来了,坐在一个地方歇了一会儿,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条和荆条缠一缠还继续穿。泰山奶奶觉得很可怜,觉得应该给老百姓点儿施舍,于是她把头上的簪子拔下一个说:“你变作一个锥子,为老百姓锥鞋。“

    这簪子就变了个闪闪发光的锥山。她又让葛条和荆条围着锥山转了一圈,让老百姓补鞋用。

    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见到了和尚,跟他说:“你的花养得不错,可还没达到我的要求。“和尚说:“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不了,得想个办法既要浇了花,又不能让它涝了。“

    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来个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涝,它总是一点一滴地往下淌水浇花。它就是现在的“滴嗒泉“。

    泰山奶奶后来又觉得每年都这样来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对和尚说:“你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让我每年来了能舒舒服服住几天?“

    和尚说:“你让底下那些人给你修个观音楼吧!“

    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装成一个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里叫老百姓给泰山奶奶盖个观音楼。老百姓就献石献料,在花坡上盖了个观音楼。

    泰山奶奶觉得老百姓出了力,也应该酬谢酬谢,于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个大缝,缝里有两个瓮,一个叫“米瓮“,一个叫“面瓮“,在这两个瓮里种庄稼,年年都大丰收。老百姓上山来拾柴,吃完了煎饼,用包煎饼的包袱从瓮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

    后来,泰山奶奶邀了她身边的男女随从一起来看花。这样呢,上厕所就很不方便,于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现了三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叫“三人不见面“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带着回去,可是没法拿。她的一个女随从就对她说:“你不是带着脸盆、镜子和梳头匣吗?咱把花装在梳头匣里不行吗?“

    泰山奶奶说可以。打开梳头匣,里面有把梳子和一个簪子,泰山奶奶把梳子带走了,觉得簪子没什么用,就随手丢下山去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块很象簪子的石头。

    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泰山山脚下住着一个叫石敢当的人,他勇猛异常,在泰山一带很有威望,泰安南边五六十里有个叫大汶口镇的地方。

    这里有户人家姓张,他女儿这年十六岁,生的清新自然,靓丽脱俗。可是貌美的东西从来就是被人觊觎的,这张姓人家里果然进了一个妖物,每天太阳下山的时候就从东南方突然刮起一股妖风,这股妖风刮开姑娘门直吹她屋里,天长日久,女孩就面黄肌瘦,虚弱的不得了。

    这家人找了许多先生,也治不好她,于是就抬了头毛驴跑到石敢当家里求救。

    那石敢当一听立马就怒火中烧,于是交代下人说,备下十二对童男童女,男的一人一鼓,女的一人一锣,再备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捻成很粗的灯芯,准备一口锅,一把椅子,把东西备齐了,我们一起降妖去。

    等这天天黑的时候,石敢当用火把灯芯点着,然后用锅把盆子扣住,偷偷的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不一会儿,东南风就刮来一阵妖风,眼看着风吹倒跟头,石敢当当即用脚一踢,锅翻了,灯光亮起来刺伤了妖怪的眼,同时十二对对童男童女一起将锣鼓打得通天大响震伤了妖怪的耳朵。

    妖怪无奈只好往南方逃了,逃往了福建一带,后来福建又有农户家里姑娘得了这个病,于是石敢当又被请去治妖,可是这方法总是治标不治本,他往哪里走,妖怪就往反方向逃,治来治去,妖怪还是到处祸害姑娘。

    这天石敢当走到泰山底下看到泰山上那么多石头,又想要到降妖的难题,妖怪一会儿跑这里,一会儿跑那里,妖怪的脚程他可跟不上,可是又不忍妖怪祸害人间。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到泰山找了一大堆石头,上面刻上了泰山石敢当几个字,谁家闹妖怪,他就分谁家一个,让他们放到家里的墙上。这样一来,妖怪果然就不敢到处为非作歹了。直到现在,泰山石敢当依然是,驱邪避煞,保家宅平安的镇宅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