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宝石仙游记 » 第二十六章 仙石思凡

第二十六章 仙石思凡

    上古时期,宇宙尚未大爆炸,一块仙石孕育而成,不知修炼了多少年。在距今150亿年时,随着宇宙爆炸,形成无数星尘,随着时间的转移,此块仙石飞入银河系,落入某一星球,唤作“地球”。地球为宇宙一小行星,已形成45亿年。在混沌时期,有一上仙“盘古”沉睡十万八千年,忽然醒了。盘古见宇宙混沌,浊清不分,便打掉自己的一颗牙齿,化作斧头,分开了清与浊,浊下降化成了大地,清上浮化成了苍天,盘古也渐渐累倒了,身体化作天地万物。

    正是:鸿均时期初蒙蒙,盘古开创新天地;

    天外仙石飞入界,今又转回六道中。

    仙石以极快的速度飞落大地,白光照亮了整个宇宙,落在了大地东部一座深山中,此山唤作“荆山”。大地为之振动,苍天为之暗淡。渐渐地白光消失,大地沉静,这块石头披上了普通石头的外衣,静静地享受着日月星尘的精华。这块石头也感受着天地万物的造化,思考着宇宙之间的真理。

    有诗为证:万物之源始于此,真理化作美善身,

    不忘人间磨难处,亦求大地平安深;

    生灵茫茫何处去,圣书还在自身中,

    仙圣未知何处修,仙石已为万物神。

    天地万物发展之时,发生了很多事情,物种竞长,也产生了很多矛盾。一天,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发生了战争,共工失利,怒而触动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洪水注入大地,万物之灾;大地之母女娲,奋起炼石补天,折巨龟四足而顶天,保护了万物。女娲为使大地不再沉寂,根据自已的面相,用泥土造人,创造了具有独立思想的智慧人类。人类自从有了思想,善恶具有,大地之间开始了动荡。

    这块石头,在青山绿水之间,静静地享受着日月星尘的精华,不知不觉呆了45亿年。

    三千年前,石头从小鸟等动物之间,听到了人类间的很多美好与痛苦的事情,石头很不理解:如此美好的地球,人类怎么会有痛苦呢?石头打断了自己思考宇审真理的问题,他渐渐地为人类担心,想去人世间亲身经历,一探原因。

    这块仙石运用法力,使自己变成大南瓜那么大,外表与普通石头无疑,静静地等着缘份,与人类相遇。

    春秋时期,在楚国荆山下住着一位少年人,名叫卞和。祖辈以采玉为生,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玉匠,为人善良,尊老爱幼。卞和的家位于群山下的一块小盆地中,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层层崖峰,曲曲山泉。绝壁间悬挂着上千年的藤萝,山谷里密密长着参天的松柏。

    诗云:晨雾白鹤凌空起,晓云鸿雁鸣唳飞,

    熊吟虎啸野狼嚎,香獐巨蟒林出没;

    青山绿水千米深,古树苍柏层层叠,

    仙石自修深山中,万物复苏始于此。

    卞和八九岁时,他的爷爷一次上山采玉,玉石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绝壁山巅。老人家不幸从半空中坠了下来,摔了个血肉模糊。卞和迫于生计,从小就与父亲一起上山寻找玉石,虽然生活艰辛,倒也能自足。卞和十八九岁时,与邻村姑娘喜结良缘,夫妻恩爱。

    有一天,卞和独自踏着露水披着晨月去采石,深山密林幽暗,荆棘丛生。不知道走了多久,也分辩不清方向,月亮一会在前方,一会在后方,冥冥然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没有任何人迹,只有飞鸟鸣叫,小草鲜花香气扑面,紫气环绕,瑞兽白泽日夜不离,凤凰环飞,恶龙毒蛇不敢相近。这里奇峰异树,山花烂漫,别是一番景象。

    卞和看到这山间仙境,高兴得手舞足蹈。忽然前方红云纷飞,丹霞流动,有只像孔雀模样的大鸟从空中缓缓降落到一块石头上,振动翅膀,鸣叫三声,那声音清脆悦耳,妙不可言。一时百鸟争鸣,万兽欢腾。不一会了,大鸟展翅翩翩升起,直向太空飞去。

    卞和看得呆了,好久没回过神来。大鸟消失了,天空出现五彩祥云。卞和奔过来,这里是石的世界,群石成五彩,姿态万千,熠熠生辉。只有这块凤栖石呈灰黑色,就像个大水缸,要模样没模样,要颜色没颜色,愣头愣脑的,很刺眼。卞和心想,瑞鸟不落无宝之地,这块石头内定有惊世骇俗的宝玉。便对着黑石跪下说:“您是上苍赐给人间的宝物,我不敢侵犯你,更不敢占有你,只是想将您献给朝廷,给老百姓带来幸福祥和。”

    卞和知道今日遇到了稀世之宝,卞和伸手去搬这块黑石,晃了几晃,纹丝不动,似有大山一样沉重。卞和默默说道,今日你我有缘相见,何以不动?卞和再伸手搬时,石头轻的像海棉一样,卞和也不知道往哪走,便顺着山的下坡走下来,快到山下时,回头一看,天也快亮了,茫茫大山,也不知是从哪儿搬下来的石头。卞和放下石头,坐在旁边的枯木上休息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远远地也看见了自己的村子,卞和站起身,伸手搬石头的时候,感觉不再轻似鸿毛,与普通石头重量一样,虽然能晃的动,但凭自己一人之力,难以搬运到家。

    卞和赶回村庄,请来了几位邻居,大家齐动手,很快搬到了家里。大家一看这丑石模样,都笑卞和又走眼了。卞和不敢声张自己所遇到的仙境,憨厚地笑笑,说:“石头虽普通,内部必为玉石。”

    第二天天还没亮,卞和夫妻就起来了,行李也收拾停当。吃过早饭,套好牛车,将石头装运上车,夫妻含泪话别。卞和驾着牛车,一路晓行夜宿,跋山涉水,赶到楚国都城。他驾着牛车朝王宫大道走来,王宫富丽雄伟气象,渐渐进入眼帘。

    不一会儿来到宫门前,几个如狼似虎的禁卫喝令停车,禁卫长端着戈矛,杀气腾腾走过来,大喝道:“无知平民,王宫重地也是你能来的,给我拿下!”卞和不慌不忙,从容作揖行礼,说道:“官爷请恕小民无知之罪,小民车上有块奇石,特来献给大王,还请为小民通报一声。”

    禁卫长见卞和虽着平民服装,却生得器宇轩昂,礼节周到,不卑不亢,又听说是来献宝,不敢怠慢,说:“你且稍等,我去通报。”顷刻获准,宫里派来几位军爷抬着石头,卞和随后进入,跪在大殿台阶前候旨。台阶两旁排烈的刀斧手,凶神恶煞一般,气氛森严,活像阎罗殿。大殿中楚厉公南面而坐,文武百官两旁排开。

    楚厉公传旨观石,左右抬石上殿,楚厉公定睛一看,不由勃然大怒道:“这哪是什么奇石,分明是一块丑陋的顽石!大胆刁民,竟敢戏弄寡人,左右与我打出去。”刀斧手架起卞和就走。卞和连忙解释道:“大王息怒!这的确是块稀世珍宝,内含价值连城的宝玉,请大王让宫中玉官来鉴别。”

    楚厉公听后,有几分相信,吩咐卫士道:“传玉官。”

    这玉官一生识玉无数,可是个专业高人,为人却心胸狭窄,嫉贤害能。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惯于掩饰自己的情绪,故作平静地走过来,摸一摸,敲一敲,听一听,心里说:“稀世宝玉呀!我研究玉石三十余年,今天才开了眼界。要是把实情告诉大王,卞和献玉有功,大王一定会把我的位置让给他,我怎么甘心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地位拱手相让呢。”嘴里却说道:“王爷,这只是一块普通的顽石!卞和是想进这块石头来蒙骗您,骗取富贵。”

    楚厉公一听大怒,冲着卞和吼道:“你这刁民,竟敢欺骗寡人!罪在不赦。寡人本该杀你,念你年轻无知,饶你不死。但国法如山,皇家威严岂容侵犯?来人,给我拉出去,砍掉一只脚,以示警戒。”

    卞和急忙争辩,连喊冤枉,此时哪有他申诉的余地,可怜满腔热血,好心来献宝玉,竟惨遭横祸,去时情溢溢,回时血淋淋。呜呼人世间,清浊难分辨!含冤受屈的卞和拖着一条腿,拉着不被承认的宝玉,含泪回到家乡。沉冤莫白,悲愤难平。卞和天天哭泣,石头亦哭泣,这难道就是人间吗?真理何在?民不向善,人类不存的话,谈何修仙?没想到自己有缘相遇的人,竟遭此厄运。

    诗云:宝石初遇善良人,哪知善恶竟不分,

    人间自有真理在,只是思想未见真;

    人间苦痛刚开始,岂知后世战乱忙,

    他日若有希望在,定会告之天下人。

    一晃几年过去了,楚厉公驾崩,楚国发生宫廷政变,厉公的弟弟杀死厉公的儿子夺取君位,自立为王,就是楚武王。汉东诸弱国,诚惶诚恐,为全身远祸,各遣使祝贺。

    卞和听说新王即位,又萌生了一线希望,让人用车载着自己去见武王,第二次献玉。那个说谎的玉官虽然已白发苍苍了,但德性一点不见长。

    听说卞和又来献玉,就在武王面前说尽了卞和的坏话。卞和愤而争辩。玉官渐渐不支,正要理屈词穷了,这家伙突然双膝跪倒,将头磕出血来,声泪俱下道:“王爷明鉴,微臣精研玉石四十余年,赤胆忠心,为国家识别了无数珍宝,从没走眼。卞和说辞天花乱坠,是个华而不实的人,心怀叵测,这等欺世盗名之徒,不杀之日后必会祸害国家。”卞和又被砍去了另一只脚。

    卞和悲痛欲绝,不仅因为身上的伤痛,更因为又一次被当成了谎言。被好心人送回家后,卞和常常抱着石头哭诉:“他们为什么不相信我呢?我讲的都是真话呀!”荆山下住着的人们听到了凄惨的哭声,个个叹息不绝、暗自落泪。

    时光转换,小儿也长大成人。家中大小事情,都能承担了。卞和困时抱着石头睡,醒时对着玉璞诉衷肠。石头没有出头之日,自己的清白无处可诉,卞和每日对着石头哭泣,积久成疾,身心俱疲。石头亦天天哭泣。

    山中不知日月,人世沧桑巨变。公元前690年,楚武王认为是随侯背叛了自己,便攻打随国。楚军渡过汉水东岸不久,楚武王心脏病猝发,坐在一棵树下驾崩。楚军仍按原计划东进,楚军兵临随都城下,随侯惊恐不安,只得与楚人签订城下之盟,从此臣服于楚。楚人会盟后,回到汉水西,正式为武王发丧。武王的儿子熊赀即位,是为楚文王。

    楚文王为人,强硬如雷,诡如云雨。楚国开始迁都到郢,举国大庆。那位说谎的玉官已死了好多年了,卞和也年已八十有余。这天卞和将石头拉到荆山脚下痛哭,直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闻者无不落泪。

    后有诗人叹曰:楚国坏人何太多,宝石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哭泣泪人,忠良死为刖足鬼。

    地方官报告文王,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道:“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为国进宝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不分而痛心啊!”

    文王很感动,传卞和进见。在卞和的指点下,文王命楚国最好的玉匠剖开这块黑石头。黑石片纷纷坠落,忽然间璞玉射出万道霞光,将王殿照了个通亮。

    真个是:绝世宝玉露真容,晶莹洁白亮如雪;

    恰似明月照夜空,玲珑剔透如闪星。

    后世人描述:“夜能放光,置于室内,异香满屋,冬可当炉,夏可纳凉,百步之内,蚊蝇不近。”

    后有人为卞和而诗:楚之贞士者名和,舍身之轻兮为玉;

    传世而闻者为忠,识通万物者为心。

    群臣跪拜于地而高呼“万岁”,卞和此时泪流满面,楚文王得此奇宝,心花怒放,对卞和说:“卿真是忠贞之士,委屈你了,寡人封你为高官,再赏赐金银财宝,你看如何?”

    卞和平静地说:“我这辈子从未说过半句假话,却被人诬蔑为贪财行骗之徒。现在宝石有见天之日,我的心愿也了了。我不要任何赏赐,只想安心在荆山脚下度完我的余生。”

    楚文王说:“卿因献宝而失去双足,若执意辞封,如何安身立命?”楚文王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深藏宫中。和氏璧的美名,天下共传。

    卞和辞归山野,作歌曰:悠悠祥云,经荆山兮,

    中有神宝,照我大地,

    百姓后福,难以忘兮,

    人世希望,寄我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