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回家心路 » 第十三章:救命木头

第十三章:救命木头

    静怡头晕脑胀,没有办法上班请假回到家,开始上吐下泻,到下午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

    静怡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听到手机铃声一直在响,手机放在客厅,静怡没有力气,爬起来去拿手机接电话。

    后来听到一阵敲门声,静怡没有力气起床去开门,敲门声越来越急促,夹杂着静怡弟弟的叫喊声:“姐,你在家吗?快开门,我听到你电话铃声在响,你在家的是吗?”

    静怡使劲的支撑起身体,踉踉跄跄的扶着墙走去开门。静怡的弟弟建宇进来:“我今天打你电话一直不接,去你上班那里,说你请假了,我想着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是不是生病了,然后就过来看看。”

    “哇,你额头怎么这么烫?这肯定是发高烧了”建宇摸了一下静怡的额头。

    “走吧,我送你去医院”

    建宇扶着静怡上车去医院,忙着挂号,各项检查,然后陪着静怡打吊针。

    静怡自从离家工作以后,就没有生过病,其实生病了也是自己挺着,自己去医院。

    结了婚之后,也生过病一次病,是胃痛,痛了好几天,家伟看静怡病怏怏的,没有得到特别呵护,还被家伟嘲笑:“你这是什么时候得的病,结婚之前,怎么没听你说过,难道是瞒着我。”

    静怡觉得自己连生病的资格都没有。怕连累家伟和他的家人。后来有什么不舒服,也不愿说,自己学中医,还有奶奶以前的一些土方法自己调理。

    这次发烧加上吐下泻,应该是内心郁结造成的,来势凶猛,静怡没抗住。

    即使生病,静怡也不想让家伟知道,不想听他嘲笑:“你不是学中医吗?自己都弄不好。”

    也不想听他说自己:“头发长见识短,吃饱饭没事做,整天胡思乱想。”

    家伟最喜欢嘲笑静怡:“没文化,真可怕,不读书,不看报,脑子简单,最容易上当受骗。”

    静怡在医院里一边打着吊针,一边拿着手机在一个心理学公众号里浏览,里面的一些文章颠覆静怡的思维:

    “帮助别人不需要牺牲自己,帮助别人只要传递能量,让能量流通、传递出去,再回流,爱是能量,让爱流通就好。”

    “其实没有一个人需要你牺牲自己去帮助他,你只让爱流动起来,推动他的能量,也让他的能量流动。”

    “你围着别人的情绪转,还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有成就感呐。其实,别人的需求你是拼了命也无法满足的。如果不懂拒绝,你是会被压垮的。”

    “”不要只知道努力满足别人的需要,先满足自己,大人小孩都一样,你尊重他就好,你怜悯他,讨好他,拔高他,都没有办法正常相处。”

    “们被要求无条件的爱和宽恕别人,变成一种教条、理性的运作时,我们的情绪、愤怒就会被压抑。

    你压抑它,它会躲藏在你身体的每个细胞里,找机会攻击你。关闭情绪,等于把自己囚禁在一座黑牢里、不见天日。唯一的救赎之道是:打开天牢,让情绪“重见天日”。

    请记得,“情绪过不去,理性就出不来”。生命从来就不是一个理性的运作,如果妄想透过理性的教诲及道德的认知去爱别人,忽略自己内心的伤,根本是徒劳无功。

    人会得肿瘤,其实跟情绪压抑有关,尤其是愤怒、悲伤的情绪。这就是身体的出口。

    很多罹患抑郁症的人大多是情绪压抑的高手。

    认回自己的受伤、认回自己的情绪,永远是疗愈的第一步。”

    “请你不要急着宽恕。如果内心充满怨恨,你需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把怨恨、受伤的感觉毫不保留地表达出来。

    请不要急着原谅,先原谅自己的“不能原谅”。

    生命没有速成法则,安住当下,拥抱自己,接纳自己现在已经尽可能做到了最好。”

    “轻视自己,觉得我不够好,我有很多缺陷,我不值得被爱,是自我价值感低。”

    “委曲求全,别人就会爱我。这个就是典型的低自我价值感,讨爱型人格。”

    “完美主义,这句话是只有达到100分才能体现我的价值,才算成功,

    有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一个过度完美主义的人,他会造成什么结果?他就会把自己搞得很累,凡事都要求完美。”

    “我有特权,这句话是别人都应该为我服务,我有权得到我想要的一切。”别上他的当,你先满足你自己。

    静怡从小被父母教导: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要爱护弟弟妹妹。

    读书之后老师也教导要团结友爱,心胸开阔,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结婚之后家婆总是说村里哪家媳妇脾气好,任劳任怨,孝顺公婆,照顾老公,勤俭持家。

    家伟也要求静怡: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温良恭顺。

    静怡一直很努力的去做,可就是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静怡以为只要达到他们的要求,就可以得认可,得到家伟的爱护。

    静怡觉得自己越来越差劲,怎么做都做不好!

    可是,这些文章好像是不一样的方向,和父母教的不一样,和书上学的也不一样,国学老师教的也是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树立大爱心。

    这些文章好像说的是:要先满足自己,爱自己。这不就是自私吗?

    静怡想起了杨慧,杨慧也在学心理学,静怡每次看到杨慧,都不一样感觉,杨慧越来越阳光,绽放。

    静怡开始迷上了心理学,只要有时间,就一头钻进心理学领域的书籍里。

    静怡如一只迷途的羔羊,在心理学领域的书籍里寻找光明。

    又如漂浮在茫茫大海里的一个孤影,随时都可能被大海吞没,而心理学的书籍就似静怡的救命木头,静怡死死的抓住不敢放,生怕一放松,自己就会沉入无底的大海里。

    静怡拼命的,贪婪的,如饥似渴的学习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