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情满火红年代 » 第9章 车顶上的煤气包和驴屁股后边的袋子

第9章 车顶上的煤气包和驴屁股后边的袋子

    李成梁也不知道该对刘教练再说些什么,所以只是对着他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刘教练露出欣慰的笑容,又说道:“有时候对男人来说,经一次事就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所以眼看你就要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了,就不要再跟以前那样犯浑,天天没个正形,尽干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说这话的时候,刘教练的语气很严肃。

    虽然以前那些事不是现在的李成梁干的,全是他替前身背锅,但是既然占了人家的身体,该承的因果还是要接下来,所以李成梁用很诚恳的语气说道:“刘叔,你就放心吧,我肯定不会再跟以前一样,肯定卯足了劲儿,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保准以后让你提起来我,就觉得倍儿有面子。”

    刘教练笑着说:“你就在这胡扯吧,只要别再让我给你擦屁股,别让我替你到处找人家赔不是,我就烧高香了。”

    因为还要赶到轧钢厂去拿老李留下的东西,所以又聊了几句以后,李成梁向刘教练请了个假,:“刘叔,昨天轧钢厂后勤上的李主任让人通知我,今天去拿我爸留下来的东西,我想请个假,现在就过去。”

    刘教练点点头,摆摆手说道:“去吧,今天你就在家好好收拾收拾,就先别急着来上学了。哦,对了,正好今天也是星期六了,干脆,你等到下周一再正常上课吧。”

    得到了刘教练的批假。

    李成梁取了他放在宿舍里的绿色军挎包,斜挎在身上,然后就急匆匆地离开了什刹海体校,在学校门口的公交站牌,等着公交车的到来。

    每过一辆公交车,他都会很好奇的打量研究一番。主要是原来影视城里边拍电影,也用过类似的道具,他还帮着一块儿倒腾过呢。

    当时制做公交车的那些道具们,个个牛气哄哄,说起来头头是道,就欺负他没有见识。所以,现在有机会,他想看看,现实中实际的65年的公交车,跟那些道具们倒腾出来的有什么差别?

    而且他还想起来,当时有些道具搞出来的公交车,顶上还会驮一个煤气包,当时因为看着实在是可爱,所以他特别留意,还问了一下为什么公交车上面有个这东西。也算是因此知道了一点当时国家建设的困难历史。

    可是今天在这站了好一会儿,过了几辆公交车没见一辆驮煤气包的。

    不过在他特意留意的情况下,还是发现车顶上都有一个很奇怪的架子在那里,看起来特别像影视城那些道具们搞的公交车顶上放煤气包的架子。

    李成梁皱着眉头仔细搜索了一下自己脑子里的记忆,好一会才从自己前身模糊的记忆里知道了大概原因。

    原来公交车顶上那些架子就是原来放煤气包的地方,只不过现在没有煤气包了而已。

    而公交车顶上驮煤气包,也是前两年的事情,大概是60年到62年,公交车上总少不了那个东西。

    在前身的记忆里,每一辆刚出门的公交车上,煤气包都是鼓胀鼓胀的,整个公交车也总是容易被弄得晃晃悠悠,让坐车的人心肝乱颤。

    不过,等到公交车跑个来回趟,煤气包就瘪了下去。一般情况下,公交车驮一大包煤气,顶多只能跑30公里,很耽误功夫,不过也没办法,谁让国家缺石油呢。

    不然,你以为大庆油田刚刚投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兴奋呢?因为从那一刻起,中国才彻底的摆脱贫油国的帽子,改变了用油全都要靠进口的历史。

    国家没油不行啊,连公交车都跑不起,唉,再加上没有煤气压缩技术,所以只能在公交车上驮个大煤气包。这种公交车,不但效率低,而且它总是爱抛锚,靠坐它上下班,就等着耽误工夫吧。

    李成梁去轧钢厂,坐公交车从北海公园,要坐到东直门外,公交车费大概需要花9分钱,这还是不倒车的情况下的车费。

    这个时候的BJ公交车票也不是很贵,乘坐三站公交车的价格只要4分钱,随着线路的延长,按照4分、7分、9分、1角1分的幅度累进叠加。

    其实,别看只是几分钱的公交车票,不舍得坐车的人,大有人在。毕竟一个芝麻烧饼才多少钱呢?也是几分钱而已,不过还要加二两粮票罢了。

    在胡思乱想之中,好容易等来了公交车,李成梁上了车,买了车票,往车后边走,找人少的地方,抓着扶手站好。

    今天这趟车人还算少,也可能跟时间点有关,并不是上下班高峰期。所以,还能让李成梁好整以暇地东瞅西瞧着看稀罕。

    路上行人的表情,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街上的每一辆自行车,路两边每一个建筑,他都感兴趣。

    特别是当公交车拐过一个路口后,他看到马路上还跑着一辆驴车,竟然好长一段路都跟公交车保持着并驾齐驱呢。

    那头驴拉着车,越跑越开心,突然就开始排粪便。李成梁本以为,这一下非弄的路上一路都是,到时候肯定是连绵不绝的一串。可是,等到拉车的驴都欢畅完了,他竟然没发现掉下来一块。

    咦,这可真奇怪,他特意伸着头从公交车窗户往外仔细瞅了瞅,这才发现,原来驴屁股后边还吊着个布袋子呢,排的东西全装里边了。

    李成梁当时心里就想,现在的精神文明建设真好,农民进城都有这么高的素质。

    正在这时,站在他旁边的一个老教师模样的人,突然开口问李成梁:“小同志,我看你对那辆驴车很感兴趣,我问问你,知道驴屁股后面挂个袋子是干什么的吗?”

    李成梁刚才看的仔细,所以心里有底,笑着说:“我刚才已经看清了,是用来接驴粪的。”

    老人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那你知道为什么要用袋子接着驴粪吗?”

    李成梁理所应当的语气说:“肯定是因为怕驴粪把咱首都的街道弄脏了,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呀。”

    谁知道他话刚说完,不只是问他话的老人,几乎一车厢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