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穿越后,被朱元璋模拟人生 » 第四十五章:莫非允熥背后之人,亦有昔日袁天罡之能?

第四十五章:莫非允熥背后之人,亦有昔日袁天罡之能?

    大明国内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朱元璋将各地藩王的权利,都提高的太多了。

    还有就是,老朱家真的很能生。

    历史上也是如此记载的,明朝末期的时候,朱家的皇室宗亲,已经多达十几万人。

    这些人不事生产,整日里提笼子遛鸟。

    反而,还有一份皇粮,最关键的就是他们手里的权利太大。

    如此一来,这些人就会成为某些地主和贵族的保护伞,在士绅阶级想要兼并土地的时候,他们就会充当门面。

    到时候,百姓们只能忍着痛苦自己认了。

    可是,作为老朱家的子孙,皇子皇孙的话,谁会愿意真的一直当个造粪机器?

    老朱家的人,谁不想王上加白?

    但是,在大明国内他们做不到,皇帝也不会允许。

    可是,如果皇帝下旨让他们分封海外呢?

    这就不同了,让这些精力旺盛无处发泄的人去海外,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

    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征服欲,也能为大明减轻国内的压力。

    同时,扩展大明的国土。

    说白了,那些被分封出去的藩王和宗亲,就是去为大明开疆拓土的藩属国王。

    当然,如果这些人去征讨海外的国家,也毫无压力。

    你想啊,这个时期的的倭国才刚刚进入战国时期,寻常的老百姓连铁器都没有。

    一般的械斗,都是把竹子烧黑,然后磨尖锐了就算是武器。

    铁器制成的武士刀,只有贵族武士才能佩戴。

    对付这样的敌人,就算是把老朱家最无能的子孙派出去,应该也不会失败吧?

    当然,如果真有如同明堡宗一样的垃圾失败了,大明也就等于多了一个借口,能够直接派遣大军去征服敌人。

    倭国的石见银山,可是让朱允熥垂涎已久了。

    想到此处,朱允熥便耐下心思,继续听王莽往下说。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的堂哥朱大胖离去后,就直接奔了老朱头的乾清宫。

    ...

    没错。

    朱高炽来找朱允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朱元璋特意要求他来的。

    其目的,就是因为朱高炽平日里和他交好,所以朱元璋希望能够从朱高炽这里,打开朱允熥的嘴。

    他到底想知道,朱允熥现在是否已经接触了那些人。

    晌午时分,乾清宫殿内。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家一姓之天下,足以驭民,也足以愚民。”听完朱高炽带回来的消息,朱元璋忍不住捻着胡须,自言自语了起来。

    但仔细琢磨朱高炽带回来的消息,朱元璋却也觉得不无道理。

    是啊。

    仔细想来的话,历代的王朝确实是没有超过三百年国运的。

    就算是四百多年的汉朝,也是因为中途出了个汉光武帝这样的人杰,否则也不可能强行续命。

    如此一来的话,难道莫非咱的大明也会步此后尘?

    想到这,朱元璋忍不住问道:“高炽,那你说,为何前朝的国家,为何都逃不过三百年国运的命数?”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朱高炽则恭敬的回复道:“回皇爷爷的话,对于这个问题孙儿并不清楚,但根据允熥堂弟的话来分析,高炽认为这也是皇位的继承制度所导致的。”

    “所谓的父死子继,便只是为了皇位的更迭,而王朝出现之后,人有了三六九等,富贵贫贱,权利也就让人有了私心。”

    “从此之后,父死子继就排在了兄终弟及前面,若是皇帝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不行,也要蛮横的将皇位传给下一代,而不选择比自己儿子更适合做皇帝的优秀兄弟,那就有可能导致国家的命数减少。”

    “到时候,那就会让皇室宗亲成为贵族的盾牌和利器,从而导致底层百姓越发被欺压,最后只能起兵造反...若是如此的话,我大明...”

    说到这里,朱高炽已经不用再继续往下说了。

    此刻,朱元璋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他现在完全能够联想到,几代人之后大明朝的模样。

    经过他这个开国皇帝,还有后面几位皇帝的奋发图强,大明必然会迎来盛世。

    然而,那些盛世是虚假的。

    到时候,大明朝只要出来几个昏君,必然会导致国力衰弱。

    往前细数,直面覆灭的几个朝代,不就是如此吗?

    秦朝二世而亡先不说,东汉和西汉两朝,也不过区区四百年的国运,而后面唐赵宋两朝,也不过是三百年的国运。

    并且,这些朝代都是有个英明神武的开国之君,而跟着后面两代继续发热,但紧随其后就会出现昏庸无能的君王。

    这不就是他大明朝的写照吗?

    如此一来,难道咱老朱家的大明朝,也会因为天灾人祸,导致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因为国内或者国外的原因,而使其灭国?

    果然啊!

    一家一姓之天下,虽足以驭民,但也足以愚民!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得不佩服朱允熥背后的那群幕僚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开始怀疑。

    莫非,允熥那孩子背后的高人,也有昔日袁天罡之能?

    这简直就是明朝的推背图啊!

    想来,昔日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命天文学家李淳风和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气运而作书。

    两人对唐朝,及其以后朝代的重要事件都进行了的预测,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

    今日,朱允熥背后的人,按照前朝的命数,来推演大明的国运,这俨然就是一幅推背图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更加严肃了起来。

    虽然,那些人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然而却也看出了皇位继承制度所带来的弊病。

    如此一来,明朝肯定会奔赴前朝的命运。

    可这样的话,咱老朱家的江山,该如何才能够稳定下去呢?

    他现如今,已经派遣朱高炽去打探了,可朱允熥也只给出了问题,却没给出解决的办法。

    没辙。

    毕竟他朱元璋也是俗人,不可能真的做到所谓的禅让制度。

    仔细想来,朱元璋开始安慰自己。

    不改其实也没事。

    因为,就算是改了禅让制度,那以后被禅让而王上加白的皇帝,难道不会再次更改祖训吗?

    毕竟,谁不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儿子。

    就比如自家老四,他不是也把皇位传给了咱的大胖孙子朱高炽吗?

    所以,朱元璋想到这里后,便开始认为朱允熥背后的高人其实也没那么高,不过就是目光长远一些。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等到接下来再一次进行人生模拟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目光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