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香江:1981 » 第103章 合资农庄

第103章 合资农庄

    吴刚敬酒,周文希不敢拿大,急忙站起来,端着酒杯笑着说:“吴先生太客气,你落户我们北塘胡同就是我们街道上的人,都是一家人,有困难需要我帮衬,作为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自然责无旁贷,只期盼吴先生将来关照一下我们街道,我就感激不尽了,先干为敬!”

    说完,端起酒杯一口闷,然后翻转,杯中酒水一滴不剩。吴刚陪喝了一杯,随后讲道:“周主任把我当做自己人,我很高兴,往后只要力所能及的事,只管开口,我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商场的事,周主任帮了不少忙,为了表示感谢,我准备捐十万物资给街道办事处,等商场开张之后,需要一些人手做事,还请周主任帮忙招募,商场建设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希望主任帮忙找施工队。我人生地不熟,以后还得多多仰周主任才是!”

    周文希听闻大喜,一系列项目搞下来,油水不少啊,口中急忙感谢,又倒酒斟满酒杯,想敬李家姐弟,见对方没反应,自己连干了三杯,随后告辞离开,吴刚送他到门口。

    不久后,小妹和李家姐弟也下了楼,把吴刚的车开走了,说出去溜达一圈。

    本来李跃静想开车的,可她喝了酒,虽然喝的不多,现在查的也不严,但也不能酒驾,最后还是董熏衣当了司机,李跃静坐副驾。

    她跃跃欲试,很想开车的模样,落入吴刚眼中,顿时露出玩味笑容,不知又憋了什么坏水!

    第二天,吴刚窝在家里撰写规划,有客人上门拜访,是一个白发老者,李跃静和董熏衣引来的,经介绍他是京城大学的校长。

    吴刚顿时惊讶不已,急忙起身相迎,正想问客人的来意,没想到校长比他还急,开口就问,给学校捐楼的事,是不是真的?

    得到肯定答复后说明来意,愿意帮忙给他跑农庄手续,问他准备把农庄设在哪里?吴刚相告想把农庄建在学校附近的河流村。

    校长听闻后大喜说这事能成,但他有个条件,希望把捐楼的钱,算作现金给学校,最好是外汇美元,学校会把这些钱用于购买国外教材,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

    至于学校老师住房的问题,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再熬几年也没什么,学生为重!

    吴刚感动不已,当即答应在捐赠宿舍楼的基础上,再赞助学校五万美元。捐赠宿舍楼没得改,不可能算作钱,老师们不为自身考虑,但他要为老师们的大义点赞,宿舍楼捐定了。

    大陆老师的无私奉献让他想起了母校香江大学校长,也是提携学生不遗余力,如果不是校长关照,带他去豪门慈善晚会上献歌,他出道也不会那么顺,至少第一张音乐专辑就发行不了。校长不经意间的关照,让他少奋斗了好多年。

    香江和大陆的校长都值得尊敬,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学子们成才有出息!

    吴刚敬重他们,不想拒绝还额外添了一笔。京大校长见吴刚这么豪爽大气非常高兴,没说客套话让他等候佳音,随后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小妹和李跃静随之而去,她们还要上课呢,校长上门的起因是李跃静知道校长神通广大。想问问他有没有办法拿到农庄许可证,结果校长对捐楼的事情感兴趣,准确来说是想要外汇买教材,而建农庄也是一件好事,自然乐于促成。

    为了确定事情的真伪,才急匆匆的跑上门来询问,得到想要的还有额外收获,当即不想停留,马不停蹄要把这件事办成。

    几天过后,吴家又有客到,这一次不是校长一个人,而是一大堆,二三十号,又把吴刚惊讶到了。

    京大校长给了介绍,其他学校的校长就有五个,剩下的是相关部门办事人员,还有河流村的干部。

    领导经过研究决定,把整个河流村作为试验点用作搞农庄,村里出地,吴刚出钱共同组建河流农庄,村里占四成五股份,吴刚拿五成五,负责生产销售,保障村民利益。

    相关部门的人员是来办手续的,特事特办。村干部来见合作商,看看他靠不靠谱?听说有港商看上了他们村,要办农庄,有惊讶也有惊喜,没想到好事砸到了他们头上。

    另外也有疑虑,因为合资办农庄这件事,还是新娘子上轿头一遭,看起来是好事,但真正办起来,是好是坏都不知道。

    没有参照物供参考,他们会成为试点,最终成为后来者的参照物。前路迷茫,自然要来见一见吴刚,看他是何方神圣,有何本事?

    而几个大学的校长是来提供技术支持的,包括农庄的设计,种子培育,施肥除虫等等,他们学校的学生也会实时跟进,收集数据进行调整,相当于试验田那样。

    吴刚知道他们的来意之后热情相待,一同前往河流村实地考察,确定农庄的范围。

    越看越激动,他本来只想要一粒芝麻,在河流村择一块地搞农庄,复制蓝玉畜牧养殖场,结果领导给了他一个西瓜,整个村都给他了,虽然是试点模式,但也相当于自主经营。股份虽不多,能入场就是胜利。

    另外还得了大量技术支持,简直对他不要太好,这服务前所未有,在香江绝对碰不到。

    吴刚搞不懂为什么自己会受到如此礼遇,现在的京城并没全线放开,个体户都有限制,更别说外商投资了,沿海地区都不多,在内陆几乎没有。估计他是京城第一家合资企业。虽然是农庄,但和企业也差不多。

    农庄大势已成,接下来只是细节问题。吴刚以为是京大校长的功劳,其实则不全是,校长虽然神通广大手眼通天,但还拍板不了合资农庄这件事。

    吴刚本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香江蓝玉搞畜牧场和快餐店,诚信经营不弄虚作假,养殖的家禽,种植的蔬菜干净卫生,不用隔顿肉和菜,简直是行业楷模。

    早就被有些人看在眼里,他在京城想搞农庄,领导自然要把他查个底掉。

    吴刚有搞农庄的经验,再加上在读书的时候创作了《东方之珠》算是爱国人士。如今又落户京城,在这里安家,没有作奸犯科,种种因素加起来才促成了农庄的最终确立。如若不然,他成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