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古十帝 » 第一章 帝辛传(子受传)

第一章 帝辛传(子受传)

    三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天雷滚滚,大雨瓢泼,大商王宫之中,有一个婴儿呱呱落地。

    其母此时已经贵为王后,所以他自然而然便成了大商王上的嫡子。

    没多久,大商的主人,帝乙,为大商立下了储君,即立嗣子受。

    在繁琐而又无聊的仪式上,那个看什么都好奇的孩子还不知道,未来迎接他的,会是何等的艰难险阻。

    随着时间的流逝,昔年那个摔倒后还会哇哇大哭的小储君,已经摇身一变,长成了陌上公子哥。

    如果仅是如此,可能他就只会落下个长得好看的名声。

    但他从来不是这般‘无用’,自幼锻炼的他,不仅力大无比,而且天资聪颖,自小便立志成为武丁王一般的人物。

    武丁王何许人也?那是开创了武丁盛世的雄主,可见少年子受的志向。

    在一次祭祀过程中,在偏殿等候的王室肃穆而立,忽然,年久失修的偏殿一处的顶梁柱竟然断了,大殿旦夕之间就会坍塌,危急时刻,子受临危不乱,抱紧大柱,让一众撤出大殿,挽救了危局。

    愣在当地的微子启,在救哪一个孩子陷入两难的商王帝乙在逃出偏殿后,都对子受的‘随手为之’记忆深刻,当然,也为后来的子受被刺埋下了伏笔。

    更大些后,子受便离开了安逸的王宫,前往边境,跟随大军,征战四方。

    在外多年的子受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这让他愈发确定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弱神。

    如今的大商,已经远远不及武丁王时代,如今的商朝,内有奸佞,外有忧患,可谓千疮百孔,急需一位明主挽天倾于大商。

    他的父王,已经老了,光是维持现状就已经十分吃力,更不用说大力改革,去腐留清。

    终于,带兵在外的子受收到了来自王宫的传信,商王帝乙,病亡安阳。

    带着兵胜的喜悦,父亡的伤悲,子受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行至一地,子受脸色瞬间变了,叫来左右,“王上病亡,举国皆丧,此地之人,为何如此大胆,竟然在我父王故去之时,大行喜事?!”

    莫说是储君大人,就连他们这些兵卒都感到不忿。

    照理说,王上病故的消息早就传遍四海八荒,凡是大商国土,都该服丧,以示哀悼,但此地的人竟然如此大胆,不仅不服丧,竟然还张灯结彩,大行其是,真是不知死活!

    抓来当地的人一问,这几天竟然是女娲娘娘坐下妙音天女华诞,当地百姓本该大肆庆祝,奈何遇上王上故去,只得将庆祝盛会一减再减。

    子受险些就当场杀了那些愚民,若不是左右拦着,恐怕储君大人能杀到天女庙中。

    休整过后,继续前行,结果便又遇到一个张灯结彩的地方。

    之后便是第三个,第四个……

    飞驰返回都城的子受,一路所闻,所见,一度让他怀疑,这天下,到底还是不是他们家的。

    世人愚笨,上位者为了巩固王权,编纂出神权,以神权治王权,王权治天下。

    当掌管神权的人是王室时,所谓的神权治王权,不过是愚弄百姓的手段,但当贵族掌管了神权,王室便多了掣肘。

    成汤灭夏后,神权与王权一直是在王室手中,占卜神明的贞人,多从王室、贵族中挑选。

    时过境迁,大商在经历了近五百年的洗礼后,终于开始走向末路,而掌管神权的人,也逐渐被贵族垄断,换言之,哪怕子受登上王位,他依旧不是最尊贵的那个,因为在他之上,还有神明。

    至于神明,这些统治者们可从来不会去信,但他们却需要加大民众对神明的信仰,神明言吉凶,自然由他们说了算。

    至此,大商神权和王权的关系彻底降至冰点。

    终于,子受返回安阳,登上王位,这一刻,子受成为过去,帝辛正式出现在世人眼中。

    虽是继位,但当下的大商,用百废待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贵族纵权,外敌肆虐。

    所以帝辛继位后,第一件事便是减少祭祀次数,弱化神权。

    第二便是大力扶持自己的力量,选拔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人才。

    最后便是解决外患,为此,帝辛在位期间,打有苏,攻夷方,征伐不止,鲜有败绩。

    就在帝辛继位后的第二年,终于免不了前往祭祀的帝辛与基本已经掌握了神权的贵族发生了第一次明争暗斗。

    其实帝辛从不反对祭祀,前提是对象是先祖。

    他反对的是祭祀神明。

    祭祀时,会有贞人,占卜吉凶,曰神明法旨。

    这一次祭祀占卜的贞人,并不是一直向着他的王叔比干,而是那些贵族推选出来的无名氏,于是商王帝辛便成了大商天下的罪人,断送国运的凶手。

    要想让商王朝‘起死回生’,大王只能效仿商祖成汤,筑台祭天,自焚己身,以消天谴。

    至于祭天时日,还需大商贞人,一齐占卜而出。

    这是贵族阶级对商王帝辛的一次警告,是想让他知难而退,因为这个新王不仅不敬畏神明,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布弱化神权的政策,而且重用小人,让许多一直由贵族们占据的官职迎来了新主。

    所以,他们趁着祭祀,换掉了本该前来占卜国运的王叔比干,替神明降下法旨,逼迫帝辛低头。

    若是帝辛不再搞什么改革,他们自然会将所谓的自焚祭天日期无限期延后,这样他当他的商王,贵族们继续他们的享乐。

    但帝辛何等人也?立志成为武丁王的人,怎么可能会如此简单屈服。

    当年先祖成汤,率领大军在鸣条大战夏兵,虽然建立了大商,但杀伐过重,乃是不争的事实,为免天怒人怨,便命贞人占卜吉凶,以求破解之法。

    贞人占卜之后,请求成汤王自焚祭天,以息天谴。

    先祖成汤便修筑祭天台,最终以焚烧己身,挽回了大商国运。

    事实上呢?所谓的占卜结果,都是先祖一人而定,而那祭天台,更是自成汤三年开始修建,一直修建到了成汤二十九年才修完,而先祖正是那个时候病故的。

    帝辛虽然对此心知肚明,但如何破局,以一个万全之策应对,他需要细细思量。

    其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下次祭祀,让王叔比干进行占卜,祭天时日,直接由王叔‘占卜’而出即可,而占卜结果,自然是可以让帝辛满意的。

    但事情哪会有这么简单?

    王叔比干,胸怀七窍玲珑心,自幼正直专诚,又擅占卜之术,故而一直位于大商贞人之首。

    按理来说,身为帝辛的王叔,怎么都该帮忙的,但如果告诉他说,需要他扯下弥天大谎,哄骗世人,亵渎神明来挽救帝辛于危难,那他的回复只能是一个否字。

    所以,帝辛需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

    没多久,一个局在女娲庙中展开而来。

    女娲庙上香,帝辛带领文武百官,共祭神明。

    上香完毕后,循旧例,要占卜吉凶,而王叔比干袖中的龟甲,早就被某些人换掉了。

    接下来的一幕,直接让在场的贵族官员们无可奈何。

    帝辛没有让王叔占卜,而是命贞人曜氏进行占卜。

    占卜的结果,只有六个字,‘鹿台成,商王祭’。

    贞人曜氏是贵族们的人,但他的卜骨已经被帝辛的人动了手脚。

    占卜结果由王叔比干亲自念出,便是真正的代神宣旨。

    至此,帝辛所代表的王权与商朝贵族掌管的神权之争以帝辛的大获全胜落下帷幕。

    可是,帝辛真的大获全胜了吗?

    在当时看来,的确如此,因为自焚祭天一事,帝辛彻底将神明言吉凶的主动权从贵族手中夺了过来,自此大商神权和王权再次归为一处。

    可是如果把时间维度延伸到几十年后,就可以发现,帝辛所谓的胜利,还是托大了。

    弱化神权后,帝辛大力改革政治,提拔飞廉、恶来等一大批平民,任西伯侯等人为三公,羁其于都,同时改善当时的律法,严峻刑罚,而对象自然是与他作对的贵族们。通过惩罚,许多奴隶、小人脱离了各个贵族,直接归王室掌控,通过刑罚,镇压不服管教的部分贵族。

    这些政策一度让大商再次繁荣开来,以至于帝辛开始骄傲,自满。

    骄奢淫逸,不理朝政好像是昏君的象征,但帝辛却没有。

    他的骄傲,是数次的军事演习,是多次的东征夷方。

    他的自满,是对贵族的不屑,是对诸侯的轻蔑。

    他的大军,战无不胜,所以他怎么能不骄傲自满呢?

    他不知道,就在都城的暗处,那些贵族遗少,一直在密谋着逆反之事。

    终于,一场刺杀在一次酒席上展开。

    商王帝辛,攻打有苏部落,大胜而归,有苏首领战败,献出牛羊珠宝,祈求饶命。

    当然,献出的贡品中,还有一个女人——苏妲己。

    她便是后来的王后,一直陪帝辛走完生命最后一刻的女人。

    酒宴之上,苏妲己献舞一首,帝辛怀抱美人,喝了个酩酊大醉,一旁的宫令走上前来,询问大王是否结束宴席,帝辛还未来得及回答,便猛然间被吓醒,眼前一把尖刀出现在宫令的手中,千钧一发之际,怀中的美人挡下了致命一击。

    帝辛单手抱着妲己,同时一拳便将那个宫令击倒。

    这场刺杀来的快,去的也快。

    调查的更快。

    一个小族,前不久被他以违犯律法的名义,剥夺了七成奴隶所有权,那个小族族长不甘,买通了宫令,专门在这个时候,刺杀王上。

    傻子都知道,这不过是背后的势力丢出来的替罪羊而已。

    帝辛却无暇多想,因为怀中的美人,就要死了。

    许是上天垂怜,也可能是王医妙手回春,生死关上,妲己终于活了过来。

    不顾丞相和王叔的反对,帝辛第一次固执己见,封了这个女人为王妃。

    事后复盘,诸多线索竟然指向了他的王兄,微子启。

    看来,他的这个哥哥,还是有些不死心啊。

    当年父王离世,他的这个王兄便想封锁消息,灵前继位,可惜王叔比干誓死不从,大相商容更是暗中派人逃出安阳,去找他送信,得知消息已经被送出后,他的王兄才狼狈逃出安阳,一直等到他继位为王,派人邀请,他才敢重返都城。

    如今看来,这个哥哥是真的不想活了。

    虽然没有任何的证据,但帝辛很确定,十有八九就是微子启联合贵族,谋划出的一场刺杀大戏。

    不久,帝辛便召来微子启,命其占卜。

    “大王,臣兄不擅占卜,还是请贞人来占卜吧。”

    “王兄,有些事,既然都做了,就不要再装样子了。”

    “大王是想弑兄?”

    “不敢,只不过,这都城虽大,却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了。”

    占卜吉凶,虽然微子启不擅长,但身为王室,又岂能一点不懂?

    请教过父师后,微子启离开商都,一路朝西而去。

    帝辛站在城墙之上,看着远去的身影,喃喃自语。

    不急,还会再见到的。

    大商与周国,早就势同水火,必有一亡,当然,大商国运兴隆,必不会亡,那难逃灭亡的,自然就是日渐强大的周国了。

    就在不久前,西伯侯姬昌被他释放回国,作为交换,其长子伯邑考作为质子,与其二子姬发,一同在都城为质。

    周国迟早要反,但现在还不行,夷方联合数个部落侵犯大商边境,他要亲率大军,先灭夷方,再打西周。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送走王兄微子启,又有大臣要离他而去。

    帝辛看着面前的大相,默然无语。

    世间事,根本无法用黑白二字说得清的。

    大臣商容,死谏东征,祈求大王,放弃征战,养民生息。

    连年征战,大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掠夺了数不尽数的财富、女人和奴隶,与此同时,治下百姓却是苦不堪言,他们一样不想打仗了。

    可是,帝辛一样不想打呀。

    但敌人已经有了入侵迹象,总不能等边关告急,国土失陷大半,再仓促起兵吧?

    从国家大局来说,大商在经过数次的征伐后,确实需要时间对掠夺来的财富、奴隶进行消化,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

    但从军事战略上讲,此次夷方联合十数个部落,侵犯大商,显然是临死前的反扑,若不派精兵强将出征,大商守军很可能守不住的。

    帝辛与面前的老人对峙许久,终于,帝辛选择了退步。

    也罢,进攻有进攻的打法,防守有防守的打法。

    既然大王肯退步,商容自然也不会得寸进尺。

    于是一个仅次于帝辛的大将,率领着一支大军,前往边关防守。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大商或许还能再有一个五百年吧?

    可惜,从来都没有如果什么事。

    噩耗传来,边关失守,夷方里应外合,先暗杀了大将邲,之后放火制造混乱,攻占了城池,如今已经杀向商地,各地虽有反抗,但对方气势正盛,如果不派大军抵抗,各地百姓恐怕要沦为奴隶了。

    这一年,不仅是大商最为强势的一年,更是夷方部落最为强大的一年,多少年来,他们都没有此时这么团结过。

    于是,两股强大的势力不可避免的开始了死战。

    其实帝辛已经有些后悔了。

    因为就在他亲征夷方的第二天,他就收到了消息,西周发兵了。

    这些年,西周一直在强大自身,尤其是在姬昌被囚后,除了营救主公,他们更是抓紧了壮大势力的速度。

    如果只是西周之兵,帝辛率领大军,放弃边关,回身反攻,用不了几日,便能击溃对方。

    所以帝辛思虑再三,放弃了让大军回援朝歌的想法。

    将大商最为精锐的部队交给自己的亲信将领,帝辛带领一支小队,返回了朝歌。

    他要在朝歌,等大军凯旋。

    返回朝歌后,手下来报,西周质子叛逃,伯邑考被射杀,姬发不知所踪。

    果然,西周这头饿虎,在数年的励精图治后,露出了獠牙。

    大兵压境,帝辛却没有丝毫的慌乱。

    没有了精兵又如何,朝歌城中,数以万计的奴隶,都是他的士兵。

    区区西周国,他用奴隶便可击败。

    牧野之上,帝辛人生第一次,感觉到了畏惧。

    身为君主,他何曾害怕过?

    可是面对着几万周军,他害怕了。

    那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何谓精兵?

    所谓的行令禁止都是废话,真正的精兵强将,只有六个字。

    战必胜,行必果。

    这是一支足以比肩他亲兵的部队。

    身后的十数万奴隶兵,根本不是对手。

    果不其然,在周将说出降者不杀后,帝辛的大军以迅雷之势溃败。

    帝辛狼狈地逃回了朝歌。

    惜哉,孤的将士们,孤怕是等不到你们的凯旋了。

    鹿台之上,一代帝王,人主帝辛,携王后妲己,共赴黄泉。

    鹿台之下,一把宝剑被帝辛插在地上,不忍其毁。

    有人率军赶来,亲眼目睹了商王的故去后,走上前去,用尽全力,却也未能将那把剑拔出。

    或许,天命在他,故而他建立起了八百年的大周。

    但天命也在那位商王,只不过,那位去了黄泉,建立了一座千古城,千年不堕,万古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