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落辰赋 » 第七十七章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

第七十七章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

    话说江怀珠一行离了九华山,来到凤阳府中。此城地跨淮河两岸,城中甚是繁华热闹,淮河蜿蜒,水网交错,桥梁众多,船舶往来络绎不绝。

    撒力哈早已等得焦急,心里惦记着村子被黑衣人霸占,老婆孩子和乡亲们都眼巴巴盼着他能把江怀珠这尊大神请回去,所以一见面便催促他尽快起行。

    谁知江怀珠却偏偏不急,非但不走,竟还找了间客栈住了下来。撒力哈一呆,立时跪下哀求:“贵人,请帮助我们,真主会给你酬报的!”

    江怀珠道:“我正是为这件事,需要闭关几日,你且不要心急,心急反倒坏事!”拉着如烟夫人就进了房间,又回头对宋泽道:“你在城里转转,别来打扰我!”说罢,便当着他二人的面关上了房门。

    撒力哈瞠目结舌:“这...这都什么时候了,江大侠还...唉!......”

    宋泽虽然也觉得这样颇为不妥,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安慰了撒力哈几句,便出门往城中闲逛。他自小在乡村长大,甚少领略城市繁华,如今游逛一番,倒也尽兴。

    逛到中午,恰觉腹中饥饿,只见到街边美食不少,闻着哪个都香,正犹豫难抉,便见一店家来到面前,笑道:“客官是外乡人吧?我们这里有各种特色美食,口味地道,价格公道,您进来尝一尝?”

    宋泽听这人说话文绉绉的,不像一般店家,又见他穿戴也很整齐体面,心生好感,便点点头:“好,烦请带路。”

    进店一看,地方很小,只有三张桌子,却收拾得极干净。桌子上除了碗筷,还放了一只小花瓶,里面插着一把野花。墙上竟还挂着一幅字,是魏碑楷书的《陋室铭》。

    宋泽环顾店内,感叹道:“阁下这里不像饭馆,倒像书房,令人心旷神怡!”

    那人笑了笑:“惭愧,鄙人从前读过几卷书,略识得几个字,让客官见笑了。”

    宋泽忙道:“阁下太过谦了,单这魏碑笔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已足见功夫了!”

    正说着,内里出来一女子,笑意盈盈,端上几碟菜肴,向宋泽略一致意。宋泽见她容貌端丽,气韵不凡,怔了一下,忙起身道谢。那女子微笑点头,也不多说,又转身回后厨去了。

    那人笑道:“拙荆烧得一手好汤水,客官请品尝。这是凤阳酿豆腐,用极嫩的卤水豆腐配以虾肉炸制而成,外酥里嫩。这是梅白鱼,有‘素衣美人’之称,十分鲜美,从前还是朝廷的贡鱼,来到凤阳不可不尝鲜呀!”另有一道咸水鹅,一道黄湾千张,都向宋泽一一介绍。

    宋泽叹为观止,盛赞不绝,不禁回想起竹林里辰兮的妙手厨艺,自离开了她,自己还是头一次这般食指大动。

    那人似也对宋泽颇有好感,见并无其他客人,便烫了一壶酒,和宋泽边吃边聊起来。

    宋泽恭敬地问道:“在下宋泽,字清允,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那人道:“在下李舒年,表字畅之,宋公子幸会!”

    宋泽道:“小弟看李兄谈吐不凡,不知可有功名在身?”

    李舒年笑道:“当年中过乡试,本来一心想入仕为官的,后来在赶去会试的途中,因缘际会认识了拙荆,又阴差阳错经历了一些事情,倒觉得做官没什么意思了。淮南山明水秀,人杰地灵,能在此处与拙荆开一间小饭馆,品尝人间烟火,于愿足矣。”

    宋泽听得呆了,击掌道:“原来李兄和我一样!”

    李舒年笑道:“哦?宋兄弟也是在赶考路上和夫人喜结连理?如今也与夫人经营一家饭馆?”

    宋泽脸上一红:“呃,这...这倒没有,不过余下的事却差不多......”心中想,若得和辰兮也在什么地方开上一间小店,不拘做些什么,只要能每日在一处,那自是人间仙境了。叹了口气,说道:“李兄,小弟当真羡慕你呀!”

    李舒年若有所思,微笑道:“大隐隐于市,我祝愿宋兄弟有朝一日能得偿所愿。”说罢举杯相敬。

    宋泽忙端起酒杯,便在此时,一人跨进门来,叫道:“李掌柜,给我来几坛花雕!快些!”

    宋泽看去,只见那人瘦竹竿一样,穿得破破烂烂,一张沟壑纵横的脸已看不出年纪,总有四五十岁的样子。此刻往门边一站,手里拎着一个钱袋子,沉甸甸的似有不少银子。

    李舒年微微皱眉,说道:“徐老爹,花雕价贵,你哪里来的银钱?”

    徐老爹不答,身子却不易察觉地一抖,只道:“我自有银钱,你问这么多干么,快拿酒来!”见李舒年坐着不动,又上前催促,竟带了些哭腔:“快些吧,老子求你了!”

    李舒年默然看着他,眉宇间尽是复杂,轻声问道:“那件事,你做了?”

    话音刚落,徐老爹身子又是一抖,扶着门框坐下,低下头抽泣起来。

    宋泽同情之心大起,急忙上前欲搀扶他。徐老爹拂开宋泽的手,抽泣道:“李掌柜,你行行好,给我拿些酒来吧!”

    门帘一掀,李舒年的老婆突然从屋内闪身出来,竖眉怒道:“你拿自己亲生孩儿去打生桩,如此丧尽天良,还敢来讨酒,快滚出去!”

    李舒年欲言又止,似想劝劝妻子,那女子已怒喝一声:“还不快滚!”声如洪钟,震得人耳中嗡嗡,徐老爹吓了一跳,又悲从中来,爬起来哭着走了。

    那女子哼了一声,又转身回了内屋。

    宋泽好奇之心大起,问道:“李兄,何为打生桩?”

    李舒年长叹一声,说道:“此事令人难以启齿。架桥修路需要破土,这里人怕惊动了土地,坏了风水,就要以活人祭祀。将一对童男童女活埋在桥墩里,男孩埋在桥头,女孩埋在桥尾,称作‘生桩’,这样修好的桥坚固无比,能抵风霜。”

    宋泽大惊:“将孩童埋在桥墩里?”

    李舒年道:“还不是所有孩童都有这个资格,须测算八字。相传这法子是鲁班所创,灵验无比,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地方州府,常用此法。”

    宋泽怒道:“荒谬!公输子若笃信这等异端邪说,焉能成就传世匠艺?”

    李舒年激赏:“宋公子一语中的!”

    宋泽心念一动,急问:“那徐老爹,已将孩儿送去打生桩了?”

    李舒年点点头,叹道:“他家徒四壁,疾病缠身,正愁活不下去,有人来跟他说,他闺女的八字不错,能镇住邪灵,若送去打桩便能得一大笔银子。”

    宋泽立刻起身:“请李兄速带我去那建桥处,我必得救下这女娃!”

    李舒年一怔,旋即摇摇头:“宋兄弟侠义心肠,在下敬佩。只是兄弟有所不知,此地桥梁众多,打生桩的事早已是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仅有官府的势力,还牵涉到几个世家大族,要想在他们手里救人,谈何容易!宋兄弟一个过路人,还是莫要惹这个麻烦为好!”

    宋泽淡淡一笑:“多谢李兄的好意。从前我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尚且无法坐视不管,如今更加不能见死不救。至于麻烦么,在下向来麻烦缠身,倒也不怕再多一个!”

    李舒年审视他片刻,笑道:“宋兄弟真有侠义之风,莫非是江湖中人?不知师从何派?”

    宋泽道:“我无门无派,也不算江湖中人。李兄,咱们还是不要闲聊了,请你告诉我那地方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