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通天之路 » 第二十二章 终回京检查学业,书房知谋划出瑕

第二十二章 终回京检查学业,书房知谋划出瑕

    妙玉展演一笑:“那我拭目以待。”

    然后她就站在原地,注视着贾琮与墨梅远去的背影。

    一直到再也看不见后,她慢慢地坐在了台阶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滴往下掉。

    这时,远去的静安师太来到妙玉身旁,叹道:“痴儿......”

    ······

    五天后,贾琮二人来到了扬州码头。

    他们没有进城,在将马匹和四封书信交给日夜等候的林府小厮后,直接上了一艘早已准备好的船只离去。他们将会先前往神京,然后带着武班一同北上。

    半个时辰后,小厮将信送到。

    林如海看完书信后感叹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啊。”

    信中除了薛家与物资的事外只有一首诗:“少年自当扶摇上,揽心衔月逐日光。此去辽东三千里,归来应可比汉唐。”

    ······

    一个月后。

    墨梅向贾琮抱怨道:“呼~终于回来了。少爷,这一路可真累死我了。”

    却是二人回到了神京石头庄,墨梅躺在自己床上伸了个懒腰。

    “你啊~”贾琮宠溺地摸了摸墨梅的头,忽然坏笑道,“没事,马上我们还要去辽东,到时你还要再劳累一段时间咯。”

    “呀!”墨梅被这么一提醒才想起来还要跟着少爷去辽东,整个人都蔫了。

    她嘟着嘴向贾琮抱怨道:“少爷,你怎么还打击我呢?”

    看到墨梅这副模样,贾琮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打闹了有好一阵,倒是冲散了一路的疲惫。

    这时,张嬷嬷进来了。

    看到这一幕,张嬷嬷没什么反应,在这几年中她已经司空见惯了。期间她也不是没有劝导过,只是贾琮一概不理,也不让墨梅改,几次之后她放弃了,反正也没有外人看到。

    事实上,虽然墨梅是贾琮的贴身丫鬟,但是在贾琮多年的教导下,她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人格,不会出现什么逆来顺受的事情,当然贾琮也不会苛待墨梅就是了。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经过几年的相处,两人渐渐处成了好哥们,虽然墨梅这个“哥们”不会离开贾琮嫁人就是了。

    因此张嬷嬷只是对贾琮汇报说:“少爷,除了文班外,少年班全体四十三人均已到齐,现在已在学堂等候。”

    在贾琮一行南下后不久,贾赦就安排逐步文班学子前往户籍证明所在地参加科考去了。现在留在石头庄的只有理班5人、武班10人、基础班28人。

    另外再插一句,张嬷嬷现在已经不喊贾琮“小少爷”了,因为她认为贾琮已经长大了,要给贾琮更多的尊重才行。

    对此,贾琮没有反对,毕竟再过几年成了一家之主后,若是还被人如此称呼怕是会打击自己的威信。(确信.jpg)

    “嗯,好的嬷嬷,我们这就去见他们。”两人整理了一下衣冠就前往庄上的小学堂了。

    ······

    贾琮先是检查了一下少年班的学习情况,结果让他非常满意。于是在勉励一番后就打发他们回去再接再厉,自己则是带着柳湘莲和侯仁安回书房,他要了解一下京中的形势以及贾赦的进度。至于墨梅?她早去啃医书去了。

    侯仁安先说,这关系到贾琮与林如海的谋划。

    “老大,事情赦叔已经办妥了,只是出了一点小瑕疵。”

    贾琮连忙询问缘由。

    ······

    原来贾赦看过贾琮的信后决定分两步行动,先将信想办法送到永正手里,然后再将消息传到太上皇耳中,只要在其中计算好时间差就能够平衡永正与太上皇的势力,方便贾琮的发展。

    太上皇这一路倒是简单。贾赦会写一封信件(删改一下贾琮的信中不需要知道的),只需要让侯仁安半夜把信射进都外玄真观让贾敬便好。到时,贾敬自然会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通过徒贞传给太上皇。

    其实贾赦也考虑过直接把信送到义忠郡王府上,但是一来义忠郡王府戒备森严不好进入,二来义忠郡王徒贞时常进宫陪太上皇且多留宿宫中,消息的传达存在不确定因素。

    难的是永正这一路,因为自从宁泰四十五年以后贾赦就不再与任何永正势力的人交往了,而永正一派的人也不屑于跟粗鲁的“臭丘八”往来,咱可是清贵的文人墨客!

    贾赦先是简单翻看了一下账本,人员确实涉及到了整个扬州官场,这样一来走内阁就不行了。虽说如今内阁也有永正帝人,但且不说内阁中还是太上皇的人占了大多数,也不说会官官相护压下,单单就如今的内阁首辅唐华是扬州人就足以让贾赦放弃这条路了。

    那么有什么办法绕过内阁把消息传到永正耳中呢?

    贾赦想了一圈自己身边的人,然后把主意打到了二房王氏身上。他认为可以通过王氏把消息透露给王子腾,到时候王子腾直接进宫告诉永正就行。

    于是贾赦就叫来了贾琏,此时的贾琏依旧不在王氏手下抚养了。

    是的,贾琮离京前的劝说贾赦终于听进去了,于是当天回到贾府就不顾贾母反对把贾琏带回了自己身边抚养教导。

    事实证明,虽然贾琏确实被王氏养成了纨绔子弟,虽然贾琏九岁了还背不了《大学》,虽然贾琏九岁了还手无缚鸡之力......好吧,贾琏确实被王氏养废了,而贾母一方面为了贾宝玉对此确实不闻不问,另一方面也确实看不上读书人,也就没有制止王氏。不过该说不说,贾赦和张恬的基因确实强大,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贾琏依旧能够拥有世家子弟应有的城府,只可惜对贾家人、尤其是二房,他根本不设防。

    眼看着儿子就要被王氏培养成二房的管事,贾赦青筋暴起,但也没有去闹。这其中有去贾母那闹也没用的原因——作为后宅妇人,贾母不认为王氏的做法有错,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贾赦需要尽可能降低自己在贾家的存在感,小心贾琮身份的暴露。

    于是,贾赦在遣散了王氏派到贾琏身边的人后终于亲自教导贾琏。虽然时间晚了点,但贾赦还是教导起贾琏贾家的传承。万幸的是,虽然贾琏天资有限,但即便成为不了贾琮的有力帮手,也足以成为合格的荣国府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