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三国之空前 » 第十七章 九年教育

第十七章 九年教育

    第三日天二就收到了消息,管宁和邴原同意了,两人收拾妥当后已经出发赶来,大概十日左右就能赶到。

    张杨大喜,让天二给二人传书,告知建的学校很多,需要大量人手,让二人把门下各地方子弟能叫来的都叫来。

    张杨心中一阵得意,什么是效率,这就是效率,天眼建立的真明智啊。让士卫叫来王象、石韬,交代二人教育部正副部长人选已经找到了。

    让二人抓紧建设学校,劳工不够可以调动军队,可以调动铁器堂和书天监帮忙。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

    辖内大概100多万人口,每有2000人的地方就得有一所学校。命令二人最少建500所学校。

    每所学校至少有10间教室,3间办公室,一间校长室,一间大食堂,二十间学生宿舍。学校附近配套建上三十套院子作为教师家属院。学校的院子要够大,容得下500人习武。

    二人抱拳应诺匆忙而去。

    现在都6月初了,不能耽误8月初学校招生。

    现在基本准备妥当了,对了,还有个更重要的没有办。前世三国的人均寿命才26岁,一是动乱原因。二是现在的医疗条件特别差,百姓们没钱,好多普通疾病都能要人命。

    沉思一会,翻翻脑袋,还别说,三国时期还真有两个神医,一个是华佗,一个是张仲景。

    直接把两人拉来养在身边肯定不可能,两人都是道德高尚之人,救死扶伤是两人的宗旨。两人看病都是不分贵贱的。两人一个外科医生,一个内科。

    华佗被后世之人尊称为神医。华佗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

    尤其是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开刀动手术是华佗的看家本领,华佗是西医鼻祖的鼻祖。

    前世三国要不是曹操杀了华佗,说不定中国的西医远超过西方几条街了。

    张仲景医术也差不多,张仲景被后世之人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可惜,两人在当时社会都没引起别人的重视,这一世张杨绝不允许错过这两个大才。

    前世三国,张仲景是明年(公元196年)当上长沙太守的,一干就是20多年。华佗则是云游天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

    说干就干,研磨提笔,刷刷刷,给两人的书信大概意思如下:

    第一点:如今各诸侯林立,天下百姓食不果腹,更别提看病了,很小的病就能要了百姓的命。很多医者别说免费看病了,不坐地起价就算好的了。

    第二点:杨不才,研制出了书,造价500文铜钱,准备推广教育,辖内所有人的子女都可以免费上学。

    第三点:杨准备,建立医学院,广收各种有兴趣有天赋的学员,不看出身,只看天赋,一切费用均有杨承担。将医学发扬光大,让天下医者无数,让每个人都能看的起病。

    第四点:先生一人所救之人有限,先生教10人,所救之人就是现在的十倍。如果教1000人,所救之人就是现在的一千倍。先生教1000人,1000人再教1000人,就有一百万医者,所救之人是现的一百万倍。

    试问有一百万医者,还有哪个百姓得不到医治?先生请放心,我所思所想一切为了百姓,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落款:

    心系苍生之人

    河内张杨

    写好两封信,让张福找来天二,启动天眼,寻找华佗和张仲景,找到后把两封书信分别交给他二人。

    两日后,天二前来汇报,找到华佗和张仲景了,二人愿意来开堂讲课,十日左右赶来。

    张杨闻言大喜,让天二传信给二人,多带些徒弟来,医学院第一批学员招收1000人,二人本人忙不过来。

    天二走后,让护卫叫来杨俊,让杨俊在将军府附近购置一个大院子,建一个医学院。

    建容纳50人的教室300间,实验室50间,解剖室50间,器材房50间,药房100间,教师办公室100间。

    校园四角各建一个大食堂,学生宿舍1000间,教师家属院600套。院子能容纳一万五千人练武跑步。

    看着杨俊有些为难,张杨说不用担心钱财,所需直接找王郡守领取,劳工不够可以寻求屯田军支援。

    可以调动铁器堂和书天监帮忙,必须要快,质量要好。

    张杨恭敬应诺去办。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河内辖内,到处都在建筑,百姓听说将军要建学校和医学院,河内所有人的孩子都能免费上学,各地百姓自发的帮助建设。

    建筑材料都是优先供给学校,劳力上根本用不到军队。百姓都不要报酬,张杨不准,严令各级官员必须按天支付百姓劳务费,建筑材料必须按市场价付钱,违令者斩。

    如今张杨在河内如日中天,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敬佩的。

    又是十日后,管宁和邴原到了,还带来200名德才兼备的学生,还有几百名德才兼备的学生正在从全国各地赶来。

    骨干是有了,封管宁为教育部长,封邴原为教育部副部长。几百名学生中挑选20人在郡城成立教育部,归二人直属。

    18个县设立18个教育局,每局5人。500个学校的校长。二人的学生刚好够用。

    副校长和老师们只能招募本郡的文人了。招募条件一是德,二是才。让徐庶去负责。

    本来想走文只管文,武就只管武的路线呢,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文才不够用了,挪用一下徐庶。

    大致框架安排好后,三人分宾主坐在张杨的书房,张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上学都是免费的,课本是要收费的,一本书1000文铜钱。

    学校教授语文,数学,历史,练武四科,其中语文、数学是主科,历史、练武是副科,但是得保证副科每天必须上一节课。

    二人听后大感惊呀,张杨看到二人惊讶的表情,解释了语文、数学同等重要,举例子数学和语文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

    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强调了没有个好的身体,学的再多也没意义。历史也很重要,以史为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