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五代风水师 » 第二章 袁天罡与李淳风

第二章 袁天罡与李淳风

    “天下第一风水宗师袁天罡!”

    说书人此话一出,台下登时便炸了锅,一时间,台下的嘈杂之声甚至压过了台上的声音。

    说书人见状,深知台下众人已被自己的话吊起了胃口,此时正是上半场结束之时。毕竟,下半场的茶水钱还得靠这唱了一半的好戏撑着。

    于是,说书人将身一躬,大喝一声道:

    “诸位客官,若是有兴趣听听这袁天罡的传奇。一炷香后,我再为诸位讲讲这天下第一风水宗师袁天罡的风水秘术。”

    说罢,那说书人再不理众人,转身便向台下走去。台下的众多看客见状,虽心有不舍,却也没啥办法,只能买些茶果,静待下半场的开始。

    就在此时,茶铺中唯一的一个被帷帐遮起的雅间之中,一个声音传了出来:

    “延寿,到这里休息一下,吃些瓜果。”

    听到这声呼唤,那名一直与说书人抬杠的小道士应了一声,随后便快步走向了雅间。

    雅座之中,坐了两名男子。一人身穿一件素衣绫罗,虽不张扬,却显出此人身世的不凡,举止坐姿之间更是有意无意流露出一种久居上位者才有的威严。

    另一名身着灰衫的老者则与中年男子恰恰相反,只是端坐在木椅之上,却让人感觉清风在其周身微微拂动,让人不自觉地放下戒备,心神都为之一轻。

    看到小道士掀起帷帐而入,那名身着素衣绫罗的中年人首先开口道:

    “延寿,刚刚为父已经给你说过多次,要耐住心性,不要引人注意。你倒好,竟当众与那市井九流之徒拌起嘴来,这成何体统。

    你可知。。”

    小道士见他父亲又要喋喋不休地教训自己,立刻上前一步,将茶壶端起,向前一躬身道:

    “孩儿错了,父亲先喝口茶,消消气。”

    “你可知。。”

    小道士看他父亲还要开口,立刻好似装模作样地轻轻一摇茶壶,装作才发现没有茶水地样子,提高了嗓门,对外喊道:

    “水没了,小二,来添些茶水。”

    “来了。”

    本想好好教训小道士一顿的中年人被小道士这么一断,不由眉头微皱,欲言又止。

    随着一阵稚嫩的借过声响起,一名看似只有十一二岁,手提花篮的孩童从罗曼外进来,轻声问道:

    “几位客官茶水来了,还要不要添些果脯。”

    身坐上位的中年人看到那小童进来,随手从怀中掏出一块散碎银子,放到桌上,轻声说道:

    “果脯就不需要了,茶叶我们自带了一些,已在壶中,你只需再添些热水即可。”

    看到桌上的碎银子,孩童眼中不由闪过一道精光,他一面向壶中添置热水,一面恭声答谢道:

    “谢谢客官,谢谢客官。”

    随着长筒壶中的热水涌入茶壶,一股淡淡的茶香慢慢自壶中溢出。

    小童在这茶铺之中卖茶果也卖了几年了,自认对大唐各地的茶叶也算了解,但如此清香的茶香他还是第一次闻到,不由心生好奇道:

    “这位客官的茶真是好茶。不蒸青团饼茶,只是散茶一冲,便有如此醇厚的香气。

    即便是茶中上品的顾渚紫笋也没有这种怡人的茶香,不知这茶是什么茶?”

    中年人闻言却是没有回答,反倒是眉头皱地更厉害,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茶水加满便退下吧。”

    听着中年男人那有些盛气凌人的语调,小童心中虽有些不悦,却还是毕恭毕敬地慢步退去,毕竟手里的沉甸甸的银子已够他一家人几个月的开销。

    随着小童轻掩帷帐,屋中的中年人主动起身,提起装满茶水的茶壶,作势就要为对面的灰衫长者添茶。

    灰衫长者见状,立刻站起身来,伸手作挡,口中更是说道:

    “怎敢劳烦武大人为老朽斟茶,这怎使得!”

    中年人却轻轻挡住了老者伸上前来欲作阻挡的手,继续奉茶,道:

    “袁师傅的大名早已威震天下,连这说书人都知道袁师傅乃天下第一风水师。

    能为天下第一风水师倒上一杯茶实乃三思的荣幸。”

    从两人交谈间不难听出,原来这端坐在这雅间中的中年人,正是当今太后武则天的亲侄,当朝重臣武三思!

    而这身着灰衫、三缕长须,面如冠玉的老者则是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风水师的袁天罡!!!

    这两位在不同领域皆名动天下的人物竟同时出现在这小茶馆里,着实令人不由好奇。

    却听袁天罡言道:

    “武大人过誉了。我们风水堪舆之学哪有什么天下第一。”

    “不是武某过誉,是袁师傅太过自谦了。”

    袁天罡闻言,摇摇头道:

    “风水堪舆之学博大精深,纵使天资卓著,苦学一世,也难说窥得天机皮毛。风水一学,最不缺的就是高人异士。

    远的不说,就说与袁某同作推背图的李淳风,他幼年向道,一身家传术数世所罕见,其听风断穴之术可称冠绝当世。有他在,袁某也断不敢认这天下第一。”

    武三思听到李淳风这三个字,面上微微露出一丝不悦,手中原本握着的茶壶也放了下来,语调变冷三分道:

    “李淳风此人不过是仰仗家学渊源才坐上太史令一职,若论风水一学,袁师傅才是真才实学。”

    听到这话,袁天罡却并未立即应答,而是将杯中香茗递到口中品了一品。

    前段时间,袁天罡便听闻,因高宗陵墓下葬一事,李淳风已激怒武家之人,恐大祸不远。

    当年,高宗病重,袁天罡曾秘密奉武后之命前往长安群山之中寻找一处有利女主的宝穴。

    袁天罡游历一番后,终于为其选中梁山双乳峰上的一处宝穴,更是将一枚风水铜钱埋在了气穴所在。

    高宗驾崩后,武后竟将已为高宗建好的陵寝弃之不用,改选袁天罡所选之梁山双乳峰宝穴为新的高宗陵寝所在,更命亲信吏部尚书韦待价加紧督造。

    身为太史令的李淳风前往新陵寝一看,便知此宝穴若葬高宗,虽有利女主,却会折损李唐气运!

    回朝之后,李淳风以太史令的身份在朝堂之上公然反对梁山墓穴的选址,因而激怒了武氏一族。

    袁天罡看着眼前武三思那略带阴寒的表情,心知武氏一族确已记恨上了李淳风。略一沉吟后,袁天罡还是开口道:

    “武大人,可曾听过袁某为初生时的武后相面一事。”

    “略有耳闻。”

    “当年,武后出生之时,应国公便找袁某前来为武后相面。袁某发现武后相格极贵,为避免日后被其他高手看出端倪,在武后入宫之前,袁某曾数次以金针改面之术为武后改变面相,隐匿气运。

    当时的袁某自信,经过袁某数次金针换面之术,即便是相术高手也很难从武后的面相上察觉出那丝极贵之相。

    但武后入宫之后,那李淳风竟仍能从武后面相上瞧出些许端倪,更是建议弥留之际的太宗留下遗诏,强令那时还身为才人的武后出家于感业寺之中!

    若非武后受命于天,恐还真要明珠蒙尘了。”

    说到这里,袁天罡略微一顿,对武三思慎重地说道:

    “李淳风此人道法高深,绝非沽名钓誉之辈。若一心为敌,恐成大患;但若能诚心待之,得其真心辅佐,定可助武后成就大业。”

    听到袁天罡这话,武三思皱了皱眉头,点点头又摇摇头道:

    “李淳风在风水术数上的造诣武某自是知道的,刚刚所言不过是一些气话而已。

    只可惜,此人十七岁时便已跟在太宗皇帝左右,对李唐更是忠心耿耿,若想让他改旗易帜恐怕是难如登天。

    不瞒袁师傅,就因为李淳风有大才,太后早已命人严格监视李淳风的一举一动。

    那李淳风当日在公堂之上公然反对高宗陵寝之选,被太后当堂痛斥后,迫于压力终于改口同意改选梁山陵墓之事。但背地里,这厮竟多次偷偷前往梁山暗访。更是在梁山气穴之上钉入一枚破穴用的风水钉妄图破坏宝穴!”

    说到这里,武三思语气都变得严肃起来:

    “当年袁师傅奉太后之命为高宗选址宝穴,选中梁上双乳峰后,便对太后提起过,已在宝穴气穴所在埋下一枚风水铜钱,有备无患。

    当时太后与三思还不知袁师傅是何意思。直到奉太后之命尾随在李淳风身后的大内高手在李淳风钉入风水钉的土一看,才发现那李淳风钉入的那枚风水钉正钉在了袁师傅之前留下的风水铜钱之上!!!

    正是袁师傅预先埋下的风水铜钱,才使得这宝穴未破!

    就凭这一钱一钉,便可知袁师傅与那李淳风的高低,这天下第一风水师的名号袁师傅绝对是当仁不让,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