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何为巅峰 » 第二话

第二话

    陶何朝右边挪了挪,看到黑发下掩盖的白丝不禁皱眉,父亲在他小时候性格本就沉默寡言常用行动代替语言同家人交流,而家里困难的那些日子早出晚归,一个月回来一次还记得给孩子买些零食,扬起干裂流血的嘴唇眯眼笑着,似乎在告诉妻子自己在外面没什么不愉快的事,凌晨两点多又急匆匆出车到外地。

    父亲抬头看了眼车内后视镜,几个春夏秋冬儿子的身影高不少大不少,就是有点陌生了几年可以说真正改变了陶何,幼年时的纯真,少年时的刻意冷漠,一年内又让四人之家经常遇上倒霉的事,团圆时围着一个大桌子坐下,摆放丰盛的饭菜却无谈笑的声音。

    唯一能活跃气氛的只有年龄最小的陶何,就算不起作用也被当作小孩子童言无忌。起初待人冷漠的性格使他不懂得如何逗笑他们,但迈出了这一步就停不下来。

    父母姐姐即使是嘲笑也给陶何一种荣誉感,渐渐“开朗”成为了这个男生的代名词。

    青年时每当遇见邻居朋友习惯性地摆出一张笑脸,他希望自己快乐的情绪能够感染、能够带动身边的人。

    而笑脸之下并不好过,嬉皮笑脸的样子主动去独立工作家里没人答应,父亲母亲口中说起朋友家与陶何同龄的孩子都相当成熟,明显能够独当一面。

    他们印象当中只有:玩游戏的孩子都不成熟。

    随着年龄增大,陶何不再当作“陪笑者”,心性成熟沉稳别人眼中完全换了一个人,高中期间老爸选择尊重他相信他,两人关系有些缓和。

    “爸,牙疼的老毛病最近没事吧。”

    仅仅是这第一个字,开车的父亲手指微微颤动,孩子毕业之后很少回家,节假日每次回来没有重要事情也不怎么聊天,交谈事业上的问题他也不懂。

    通过车内后视镜扫了一眼儿子的脸,那个笑容有很多含义,由情感描绘出像是无形的字帖,是最真实的。

    “挺好的,你妈也想你了。”父亲的注意力还是放在驾驶上,两个人独处的时间十分宝贵,他又不知该如何寻找话题,气氛一度尴尬。

    “她……没事吧?”其中的一句问好,省略了很多语段牵连了无数回忆,他在整个家里最关心的就是受尽委屈的母亲。

    上初中时最厌烦的也是母亲那条条规矩,因为舅舅的学业荒废使她认为沉迷游戏学习一定不会优秀,从小就教育他绝对不能进网吧,同学热情邀请陶何只能尴尬拒绝。

    在家里他十分配合母亲,认真遵循教育的一切,但到了初中一个火爆的游戏引得男女学生都加入其中,与其说加入倒不如说是沉迷。下课聊天听同学说起奇怪词汇如果不懂,就被吐槽跟不上时代,使得没接触的人也尝试新游戏。

    陶母听说直接拒绝了陶何,小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总爱攀比,对同学间交往的确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没太多人愿意搭理聊不上话题的人。

    也许是继承了陶母小时候的倔强,偏不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后来他自己偷偷趁母亲不备借用别人家电脑加载了游戏,画质模糊模型简单当时却出名起来。

    算是倒霉,刚到家就被捉到,训斥一顿便不再谈起,陶何在那台简陋笨重的电脑上看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图案,心中对未接触过的“电子游戏”充满向往。

    也算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几年陶何把叮嘱当作耳旁风热爱上了电子游戏,与游戏结上了不解之缘。同时没有落下学业,成绩不算优秀,起码也混过毕业了。

    原以为到了毕业可以自由的追求游戏,时代不同谁能想到十几年的时间里,科技水平有如此大的提高,人们不用为温饱而担忧,各种类型的游戏出现在青年的视野中,一些大人也陷入其中。

    对此陶母回答他只有一句话,“你还要找工作,天天抱个手机都快钻进去了,cos贞子嘛?”

    陶何的坚持让家人们无奈接受,如果不影响前程就让他自己决定吧。

    “挺好的,她今天还翻看相册着,里面还有你照相时突然……”父亲愉快地笑着,笑意当中还隐藏着愧疚感,不过一谈到照片就能脑补出当时的情景。

    陶何听着熟悉的桥段,连忙打断道:“爸你先专心开车,可不能因为我走神,心理压力很大的。”

    心道:回家一定要销毁照片,这种黑历史谁知未来会不会被自己孩子看到,我不要面子的嘛?

    下车,数个小房子紧贴着,两边的距离不足五米。

    红门便是陶何的家啦,“红色”象征着吉祥幸运,他们希望每一天都是愉快地度过。

    夫妻二人勤劳工作攒钱买下的房,两个小天使出生后变成了温馨的大家。

    “妈,我回来了。”临近十二月份,走入不大的小院子平时摆出来晒太阳的花花草草都被搬进屋中,但之中有个大物件的“黑金刚橡皮树”。

    在三阶台阶上垫块板子,父亲推着底盘下的轮子都过不了台阶,还是夫妻二人一同搬进去的,每时路过不经意间看见都会打颤。

    陶何环视周围小院子里的一切,有的变了有的没变,而他们居住的房子对面还有一个单独的三间屋子。

    西屋为卧室,东屋为杂物间主要放置一些老年人留下的东西,中间的连着房门用来连接中西两屋,因为烟囱方便排烟还曾架起大锅,有时便当作厨房。

    里面居住的人暂时离开了,不过无论是电视还是桌柜都一尘不染,不是为了设立“贤惠”人设做表演,只因为陶母自己认为做人已经很累了,做好人更累了,但活着没有对不起的人,做梦不会心虚那样才是完美的人。

    这样的教育方式深刻地引导着陶何走向社会,不过老好人并不好做,无时无刻都要提防着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过度忍让在他人眼中就是个弱者,这相当矛盾。

    理智分清是他姐姐教会他的,人格美或许无法体现,那就别光让自己感受到,光芒永远是要照亮众人的。

    善良当中是要带着锋芒的。

    扭转着门把手,推开门。只见两个女人围着四方形桌子坐下,揪下一颗紫宝石般晶莹剔透的葡萄放入嘴中,生怕水滴落到照片上。

    没等陶何询问老姐什么时候回来的,陶樱抢先一步说道:“还知道回家呢,我回来的次数都比你勤。”

    陶何挠了挠头,不知怎么辩解,他可是非常认真地找工作,不过只是找工作而已。

    “别站着啦,坐下吧。”把自己的位置让出,陶樱跑到一旁整理头发,对着镜子回想起陶何的身高,就几个月不见又长高了,是吃激素长大的嘛,每次说话都要她仰头真是没大没小。

    陶何和其母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一同进来的父亲用羡慕的目光注视着二人,拿起手机转移注意力。

    手机屏幕一直没动过,耳朵打探着附近的声音,微微听到什么童装,难道……陶爸起身走向厨房。

    “那件衣服还是借来的呢,照百天时眼睛水汪汪的呢,现在肯定是手机玩多了影响了视力,上学时都叫你配一副眼镜……”真是万事都能谈到手机上。

    陶何耐心坐着,并着腿双手放在腿上极为投入,其实思绪早在另一片云海中神游,这是儿子的基本修养:不爱听不行,装也要装下去。

    “……”陶爸停住脚步,看来是他想多了。

    翻着翻着照片有不少好吐槽的地方,比如父亲年轻时的样子,夫妻二人的婚纱照并不像现在这样,这么奢侈高端,再到陶樱幼时白胖胖的样子……总之很多很多,那一张也是最后一张,陶何曾经特意藏起来的。

    “你们别看呀!”四人凑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样子正是陶何向往的,不过那张照片真的不能谈起。

    不知谁小声道了一句:“珍藏起来当传家宝。”

    当然只是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