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让你办厂,你办成太空要塞? » 第二百六十七章:师爷

第二百六十七章:师爷

    面对自家导师的拍打,周瑜笑而不语。

    毕竟他知道自己掌握的技术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来实现它们,如果不是考虑到安全、人身自由还有对其他人的不放心,他甚至可以直接去表演学霸,三年硕博,五年诺贝尔,十年成为国之重宝、荣誉等身、著作等身,以技术入股,持有一大堆科技企业的股份。

    照样也能悠哉悠哉的过后半生。

    但那都是建立在其他人都愿意遵守规则,并且都愿意推着大夏联邦向星河迈进的情况下。

    现实是,这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群众里面有坏人,大夏联邦的官方机构和企业当中,那自然也会有。

    这颗帝江Z1芯片就是周瑜的第一个敲门砖,如果大夏联邦官方看到了,并且足够重视,那周瑜才会放下一部分警备,放出更多技术产品。

    如果他遇到有人想来摘桃子,而大夏联邦官方又视若无睹的话,他就会选择培植势力,在海外小岛建立基地,双城发展模式来让自己安全发展下去。

    老院士出了门,走到一处无人的休息室后,就从兜里拿出了一个手写电话小册子。

    册子的边缘都有不少磨损的痕迹,看得出来这个小册子是老院士经常使用的东西。

    翻到几个名字之后,他才转过头对自己的助理,也就是自己的学生说道:“帮我打一下这几个电话,我要跟他们说几句话。”

    虽然已经四十几岁了,但这位“助理学生”却依旧精力旺盛。

    他先是环顾四周,查看没有团队之外的其他人之后,这才让人关闭房门,并且出去守门。

    这才拿出自己的手机,开始拨打起自己早就已经默背完的电话号码。

    随后,大夏联邦的几位半导体领域的佼佼者企业管理者声音出现在这间休息室里。

    “老师,您的身体最近如何?以前您在实验室里总是教导我们要坚持锻炼身体,我现在每个月都会去锻炼几次。”

    “西蜀新科公司?没有听说过这家企业有芯片业务啊?他们现在就是在研发、制造销售那款天玑10智能手机吧,智能产品与我们大夏微光电子虽然有业务补充,但是这家企业。

    嗯,我知道了,我会去考察这家公司的技术资源和项目发展情况,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大夏微光电子肯定欢迎新朋友的加入。”

    “师爷,听说您最近在上沪市,那边空气质量不好,好久到我们公司坐坐?

    非常感谢咱们师兄和那几位师叔的帮助,我们葛科微电子的融资已经完成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过段时间就能完成新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我打算过几年再上市,虽然现在公司急需要资金保持研发进度,但是我们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稳定技术团队、消化吸收各方技术人员带来的技术方向和资料。

    西蜀新科这家公司吗?

    我有听说过,据说是咱们上沪这边辅旦大学一位学生的企业,现在市面上非常火热的一部智能手机就是他们企业生产。

    合作吗?

    嗯,我需要去调查这家企业的资质与技术,如果真的可以合作的话,对我们双方而言应该都是合则两利,谢谢老师您的帮助。

    我们葛科微电子需要更多元化的收益渠道,有西蜀新科这些科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上市难度变低的同时,我相信咱们公司的发展也会更加稳定。”

    虽然周瑜没有混过学术圈,更没有混过大夏的商业圈子。

    他一直专注于在互联网当中做营销,但扎实的产品力和高明的营销手段,早就已经让西蜀新科的名头在几个商业圈子当中流传开来。

    只不过这几家半导体相关产业的公司高管层从这位老院士口中得知西蜀新科在半导体领域的动态后,都有些疑惑和不解。

    西蜀新科明明就是一个研发产品的科技企业,没有人听说过这家公司有半导体产业项目的啊?

    甚至现在市面上还在谣传西蜀新科受到了手机芯片供应商因特尔的威胁,天玑10这部跨时代的智能手机将会是最后的烟火,如果不答应因特尔的入股控制,西蜀新科很有可能将会失去因特尔提供的高性能芯片。

    一个刚发售就屡屡售罄的销售神话,很有可能会中道崩殂。

    这些大夏联邦半导体企业的高层们在多方商讨、交流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西蜀新科应该是不愿意接受因特尔的入股控制,更不愿意刚刚打出开门红的智能手机业务就此关门倒闭,所以打算孤注一掷,将资源投入到半导体芯片领域,以图为自己的手机造‘芯。”

    虽然这个结论听起来有些离谱,但是这些人在对比了各方企业的资料与优势项目后,也逐渐有些相信这个推论。

    毕竟如果不是这样,西蜀新科怎么会通过这位老院士联系到他们?

    前期半导体芯片研发比较缓慢,利用多家公司的技术方案产品,在短期内研发、设计一颗还算能用的手机芯片,这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这些大夏联邦的半导体领域企业,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也并没有打算拒绝西蜀新科即将递来的求助信。

    就像是老院士说的那样,现在大夏联邦的半导体企业起步难,发展更难。

    西蜀新科如果能够综合利用各家的技术产品,走出一条道来,也是给大家找到一条可以盈利的项目,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了解西蜀新科的芯片进展如何。

    需要自负盈亏的企业机构与不需要考虑盈利的企业机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的管理者会因为市场的推动,而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案;而后者则是需要考验管理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行催促自己去带领企业机构。

    周瑜还在和这群硕导、博导们交流芯片项目的时候,一个个电话、一封封电子邮件在这些企业机构、高校的管理层和技术高层手中传递。

    虽然内容都有不同的差异,但它们都有着密集的四个字“西蜀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