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让你办厂,你办成太空要塞? » 第二百六十五章:担忧

第二百六十五章:担忧

    周瑜的回应并没有让所有人信服。

    虽然这位老院士没有说话,但人群中已经有博导“教育”道:“夏芯国际的创始人并不是我们大夏联邦公民,夏芯国际与台积电还在打官司,你们依靠这家公司来代工,甚至是使用他们提供的软件来研发设计芯片,如果夏芯国际在与台积电的对峙中失败,你们公司也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且虽然夏芯国际掌握了65纳米制程芯片代工的技术,但我们谁也没有看到这项技术的量产芯片,迄今为止更没有一个科技巨头使用这家公司的芯片。

    如果是100纳米制程以上的芯片,你们使用夏芯国际的技术还算比较保险。”

    “你们公司还没有接触过芯片设计与开发吧,也没有开发监控软件的经验,半导体芯片现在是日新月异,而且现在这种对芯片功耗的监测以及精确功耗控制,在业内都属于顶尖技术范畴,如果没有几十位顶级技术人员联合开发一段时间,根本没办法研发出来。”

    “你们公司的起步很稳,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名头,而逞强。实在不行,我们这里也有一个团队拥有相关开发经验,虽然是微米级别的芯片,但只要你们稳扎稳打,五年内肯定可以成功。”

    虽然是劝说,但这些位博导、硕导却是真情实意在想办法解决,而且他们已经给出了自己认为最短的时间。

    因为他们了解半导体行业,现在在国外是真正意义上的日新月异,而在大夏联邦内部还在摸爬滚打,甚至经历了很多垃圾企业、机构骗补贴、骗投资的黑暗,所以这五年时间指的是用未来五年时间发展到现在国外半导体企业的技术程度。

    对他们而言,这已经是很快,甚至有些奢望的速度了。

    毕竟如今大夏联邦的半导体要想追赶到和世界一流半导体产业一样的技术关卡,没个十几年的加班加点,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周瑜知道这些位老师都是面冷心热,说的也是良言。

    但他有自己的依仗,只不过脑海中神秘晶体的事情并不能够说出口来。

    因为周瑜自己也清楚,这种离谱的事情说出来,自己真的很有可能被这些人抓起来研究、切片。毕竟十年前还有气功热潮的时候,就有“大师”被哄骗到实验室里被人各种检测、切下部分组织研究过。

    只不过以后这些技术也终究会被人追查来历,所以周瑜面对这些面冷心热的建议,还是面容镇定道:“谢谢老师们的关心,学生以及学生的技术伙伴们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我们综合采用了各大版本的半导体芯片设计软件,最后也自己研发、优化了一些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相关软件,目前使用看来,这些软件还算比较好用。

    这款芯片的智能程序,有一部分逻辑和我们西蜀新科的新科OS智能操作系统类似,我们作为该系统的开发团队,将其运用在芯片上,最需要的反而不是软件技术,而是检测设备的感应器与控制功耗的控制器研发、制造能力。

    根据CPU负载的多少来统一管理两个核心的工作状态,程序逻辑很清晰,并且因为是65纳米制程,我们也预留了足够的设计余地,同时增加了散热层对芯片功耗发热进行处理。

    同时,我们也研发了新的手机电池放电逻辑软件,管理电路设计,以此来增加手机续航。”

    周瑜在解释的同时,也打开了相对应的文件,向这些位院士、博导、硕导展示着部分保密等级不高的技术。

    只不过周瑜并没有发现,这群人看自己的眼神已经越发奇怪,有震惊、有呆滞,甚至还有疑惑思索、听课一般的学生探寻知识眼神。

    “他这才多大年纪?居然真的懂半导体芯片设计?而且还能领导开发芯片控制程序?”

    “这份技术完全可以作为我的论文方向了,我一个硕导还比不过这位在职博士。”

    “国际关系学的难道都这么聪明吗?”

    “西蜀新科内部还有其他高级研究机构的半导体工程师吧,不然这种成熟的设计,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种公司里。”

    “不对,他的逻辑清楚、遇到老院士提出的问题,几乎顺口就能回答出来,很明显这位博士一直都在这颗芯片的项目进度上掌控全局。”

    “听说西蜀新科的智能遥控器就是他设计的系统逻辑,看来他并非是在空中建楼阁,他只是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聪慧,智近乎妖,能够在掌握了知识之后,在中低端设备上迅速举一反三、推进技术。”

    在这间会议室里,这群硕导、博导都得给房间里的几位院士端茶倒水,所以他们在议论纷纷的时候,也没有往日课堂上那般严肃。

    关键是西蜀新科的技术团队也在这里,他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西蜀新科的技术团队整体年龄小得可怕,甚至都没有一个是超过五十岁的!

    大部分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有些人脸上的青春痘都没有消完!

    搞半导体芯片,哪怕只是设计半导体芯片,也不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掌握的技能,在半导体领域,十年学徒、二十年的刻苦学习才算是能够出师。

    很多小细节、技术脉络、功能连接,没个几年的深造,根本就没法子去无中生有。

    三十几岁的半导体工程师,哪怕不是高级工程师,只是一个技术熟练的中级工程师,在如今的大夏联邦半导体行业,都能够成为一个项目的技术高管了,到普通的大学里,甚至能够成为半导体相关专业的中流砥柱,如果到比较差的技术院校,那直接就能成为专业领头羊!

    院长看了,都得把这位工程师的履历写在该专业的招生日志上去。

    缺人才缺得紧张,这才导致物以稀为贵。

    而在周瑜侃侃而谈的时候,西蜀新科的技术团队也没有闲在一旁神游物外。

    他们都不约而同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温故而知新,顺带查漏补缺。